Workflow
细胞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合成生物学-培养肉!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发文!
细胞农业与培养肉概述 - 细胞农业作为新兴革命性生物技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肌肉细胞生产可食用组织,其核心产品培养肉无需直接屠宰牲畜 [2] - 与传统肉类相比,培养肉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负担,降低抗生素耐药性与人畜共患病风险 [2] - 培养肉生产面临细胞系筛选、无血清培养体系构建、组织成熟度控制及风味与营养特性重建等技术瓶颈,生产过程包括细胞分离、增殖扩增、组织分化与后处理四个阶段 [2] 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突破与应用 - 合成生物学通过代谢与基因重编程设计微生物底盘细胞,用于生产重组生长因子、风味增强物及可食用生物聚合物,是推动培养肉产业化的突破口 [3] - 该技术核心优势在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并强化产品定制化与可持续性,可开发低成本无血清培养体系,实现规模化与模块化生产 [3] - 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在权威期刊(IF 2024=15.4)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合成生物学在培养肉生物制造关键阶段的应用 [4]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与创新策略 - 通过单一宿主实现多分子合成的整合生物加工,辅以水解物添加或微生物共培养体系,是降低成本的可行策略 [6] - 将基因编码的“感应—释放”电路应用于细胞,可实现自主代谢调控,工程遗传电路有助于解决细胞增殖与分化阶段转换的瓶颈 [6]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融合,机器学习辅助的蛋白质设计可发现新型生物活性因子与生长因子,AI驱动的代谢建模可实现培养基精准优化 [6] -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自下而上设计思路可实现多功能分子的模块化整合,构建复合支架体系并加入食品级交联剂以降低成本 [7] 商业化挑战与产业前景 - 培养肉商业化面临生物安全、法规及公众接受度等挑战,大规模生物反应器中的病原污染风险尤为突出,需严格执行GMP规范 [8] - 在欧盟及部分美国州,培养肉不符合传统肉类定义,限制其在标签中使用“肉类”术语,作为转基因食品上市需提交详尽技术文件及安全数据 [8] - 合成生物学中“自上而下”的系统生物学与“自下而上”的工程设计理念,结合机器学习与生成式AI,将推动培养肉生物制造体系的持续迭代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