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产业化之路
中国基金报· 2025-09-17 20:11
遵循原始创新 "锦波生物的胶原蛋白学术名称是A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我们用这个原材料开发各种医疗产品、化 妆品,完成了生产销售的闭环。"杨霞表示,锦波生物的材料是原始创新的,从开始构画材料到现在形 成产业链,是全链条的原始创新。 杨霞介绍,锦波生物的企业精神是原始创新、实事求是。 从开始创业到现在,公司一直深耕两个领域:一是以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为主的生命材料;二是抗HPV 生物蛋白为代表的抗病毒产品。 "生命材料填充着我们的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连接,包括信息的兑换都是靠生命材料完成的。"杨霞透 露,2018年,锦波生物第一次发现了人Ⅲ型胶原蛋白有一阶基因调整着细胞的调控和信息传递系统,而 且这些基因非常特殊,它能自给形成三螺旋结构。到2021年,锦波生物规模化生产了全世界第一个用合 成生物法合成的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导读】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产业化之路 9月16日,在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暨上市公司论坛上,锦波生物董事长杨霞发 表演讲。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Ⅲ型胶原蛋白?因为Ⅲ型胶原蛋白是婴幼儿体内主要的胶原蛋白,成年人不缺Ⅰ型 胶原蛋白,缺的是流失的Ⅲ型 ...
肇东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谢刚:深度延伸玉米加工产业链 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7 16:02
转自:新华财经 以"如何做大做强龙江玉米产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22期"珠江路35号"政商沙龙活动9月16日在哈尔 滨举行。肇东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谢刚表示,企业正聚焦延伸玉米加工产业链发展,提高玉米 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星湖科技是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0年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获黑龙江"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和黑龙江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称号,2021年企业技术中心获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省 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备案,2025年获得黑龙江省绿色工厂称号。 星湖科技坐落于绥化市肇东市北郊,总占地约320亩,员工约830人,是集研、产、销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以 合成生物学为核心技术的制造型企业,主营业务为年产1.2万吨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及配套的核苷产业链产 品,产品主要应用于酱油、鸡精、汤料包等食品调味料产业,产品销往全球各地。 该企业进入绥化肇东市以来,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先后和清华大学、江南大学、湖北大学、黑龙江省微生物所进 行产学研合作,近三年取得发明专利5项,生产技术水平取得了近20%提升,近2年产品规模增加近20 ...
【科技日报】科研团队破解细菌信号“解码”新机制
科技日报· 2025-09-17 14:30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帆团队联合中国科学 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杨帅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物理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破解了细菌频率 调制(FM)信号处理的物理密码。 研究发现,在三基因调控系统中,频率调制可比传统振幅调制提升约2个比特的信息熵,从而实现 对多基因系统的精确协调控制。 这是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继今年3月揭示细菌信号"编码"规律后,在"解码"机制研究方 面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研究在提升人工生命系统的理性设计能力的同时,也为合成生物学开辟了全新 的设计维度。 打破传统策略 工程化破解频率解码机制 当前,合成生物学面临一项核心挑战:如何仿效自然界实现多个基因的精确协调控制?现有调控方 法大多基于"振幅调制",即调节信号强度来操控基因表达。 "这就像是为细菌安装了一个可编程的'信号接收器'。"杨帅介绍,"我们可以精确控制输入什么样的 频率信号,并观察细菌是如何'理解'和'响应'这些信号的。" 通过严格的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团队发现FDCC系统天然呈现三个功能明确的模块:"波形转换 器"负责将周期性光刺激转化为cAMP的锯齿波浓度变化;"阈值滤波器" ...
日本三大化工巨头整合聚烯烃产业,泛能拓钛白粉业务暂停生产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11:12
华安证券近日发布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本周(2025/09/08-2025/09/12)化工板块整体涨 跌幅表现排名第12位,涨跌幅为2.36%,走势处于市场整体中上游。上证综指涨跌幅为 1.52%,创业板指涨跌幅为2.10%,申万化工板块跑赢上证综指0.83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 0.25个百分点。2025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 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主要观点: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5/09/08-2025/09/12)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12位,涨跌幅为2.36%, 走势处于市场整体中上游。上证综指涨跌幅为1.52%,创业板指涨跌幅为2.10%,申万化工 板块跑赢上证综指0.83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0.25个百分点。 2025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 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 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 ...
调研速递|晨光生物接受众多投资者调研 合成生物学布局引关注
新浪证券· 2025-09-15 18:54
公司战略与规划 - 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分三步 第一步已实现辣椒红产销量世界第一并上市 第二步要做成十个左右世界第一或前列的产品并建成世界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基地 第三步做大做强保健品和中药提取等大健康产业[1] - 现阶段目标是提升市场份额 之后通过延长加工链条和开发定制化应用型产品提升利润[1] - 未来优先选择市场规模大 加工链条长 利润率高的产品 并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公司荣获科技相关奖励84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申请专利702项 授权专利450项 投稿论文484篇 发表345篇 参与111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编写与评定[1] - 上半年研发费用增长因项目结构变化 材料费大幅增加 主要由主力产品定制化应用型产品开发导致 后续公司会保持大额研发投入并平衡费用和利润[1] - 研发费用主要投入辣椒红色素工艺改进 甜叶菊综合利用 万寿菊综合利用等多个项目[1] 技术布局与合作 - 公司密切关注合成生物学发展 该技术可在微生物中合成人体所需成分 对应植物提取行业上游农作物种植环节 公司萃取分离技术能助力合成生物产业精准提取有效成分[1] - 目前与江南大学在棉籽蛋白肽 醋酸棉酚 铁皮石斛等品类有研发合作 方式包括合作开发新品 委托技术开发 接受中试中试放大实验委托等[1] - 公司已掌握提取虾青素技术 将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规划决定是否量产[1] 产品与市场拓展 - 天然植物提取物替代人工合成产品是长期驱动 公司天然色素产品规模大品种多 在原料提取技术及制剂化方面有优势 番茄红素辣椒红叶黄素等可替代部分合成色素[1] - 美国子公司计划开展番茄红素 葡萄籽提取物 CBD等营养及药用类产品业务 因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暂未投建相关生产线[1] - 保健食品药品主要销售渠道包含自营实体店 代理销售实体店加网店 集采中标销售等[1] 业务表现与前景 - 棉籽类业务由子公司新疆晨光运营 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1] - 中药配方颗粒前景良好 公司建有国家药品GMP认证中药车间 取得多个药品注册批准证书和中药配方颗粒备案[1] - 植物提取物应用于多下游行业 植提行业前景广阔 公司作为领军企业对未来高增长有信心[1] 运营与财务 - 公司融资成本与同期限LPR相当 市场降息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1] - 每年各子公司生产线会进行检修改造 在原材料加工完毕或库存低位检修设备以保障下季度运转 并进行技改节能降耗提高生产能力[1] - 公司将依据发展规划 项目机会 市场环境及自身经营等情况决定投资并购方向[1]
晨光生物(300138) - 2025年9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5 17:58
研发与技术布局 - 公司高度关注合成生物学发展,利用微生物合成技术拓宽产品类型,萃取分离技术可精准提取有效成分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获科技相关奖励84项(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申请专利702项,授权450项,发表论文345篇,参与111项标准编写 [3] - 研发投入聚焦辣椒红工艺改进、甜叶菊/万寿菊/姜黄综合利用、微囊产品开发、替抗产品等方向 [3] - 已掌握超临界CO₂萃取虾青素技术,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量产 [10] - 与江南大学在棉籽蛋白肽、醋酸棉酚等领域开展研发合作 [8] 产品与业务表现 - 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营收占比不足总营收1% [2] - 辣椒红、辣椒精因原材料成本低导致价格处于历史低位,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方式 [7] - 棉籽类业务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4] - 天然色素(番茄红素、辣椒红、叶黄素)可替代合成色素,公司具备制剂化技术储备 [6][9] - 保健品/药品销售渠道包括自营、代理销售、集采中标 [3] 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 长期战略分三步:辣椒红世界第一→十个世界第一/前列产品→做大健康产业,目前处于第二步并布局第三步 [4][12] - 赞比亚子公司拥有土地约12万亩,种植辣椒、万寿菊等作物,辣椒以直接销售为主 [6] - 未来优先开发市场规模大、加工链条长、利润率高的产品,探索合成生物学增长点 [10] - 通过延长加工链条、开发定制化产品提升利润水平 [8] 产能与供应链 - 年度生产线检修旨在设备维护与技改,不影响正常经营 [4][5] - 辣椒红、辣椒精主要采用国内原材料,成本低于印度同行 [7] - 国外销售以海运为主,未受中欧班列运输中断影响 [12] - 融资成本与LPR相当,降息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10] 投资者关系与市值管理 - 2024年花费近5亿元回购并注销股份 [7] - 公司强调以业绩回馈股东,维护投资者利益 [7][10]
安琪酵母(600298):国内外双轮驱动,格局改善与成长动能兼具
中邮证券· 2025-09-15 13:50
投资评级 - 股票投资评级为买入且维持 [1] 核心观点 - 安琪酵母作为全球酵母行业龙头企业 正处在行业竞争格局优化 全球需求结构性增长与成本压力缓解的多重利好阶段 [4][5] - 行业经历产能消化期后 中小厂商持续退出 头部企业竞争趋于理性 行业集中度提升 CR3超60% [4] - 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 在投标报价中保持合理利润水平 避免恶性竞争 [4] - 海外业务保持快速双位数增速 国内业务触底企稳 形成双轮驱动 [5] - 成本端糖蜜价格进入下行通道 公司水解糖替代技术成熟 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5] - 公司基于酵母技术核心 成功培育YE/YF 酵母蛋白 食品原料等多个增长极 长期成长路径清晰 [5] - 预计公司未来几年将保持收入双位数增长 利润弹性显著 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5] 行业格局与竞争地位 - 全球酵母总产能超210万吨 乐斯福 安琪 英联马利分列行业前三位 CR3超60% [4] - 安琪是其中极少能够规模化生产酵母蛋白的企业 [4] - 公司目前产能超45万吨 在国内市场占比55% 全球市场占比超20% [4] - 海外规划有印尼2万吨工厂预计2027年投产 [4] - 公司产品品质得到国际认可 且具备成本优势 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地位稳固 [4]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质量 服务和技术竞争 竞争环境明显改善 [4] 海外业务 - 海外业务是公司当前主要增长引擎 2022年以来保持较快双位数增速 [6] - 战略目标明确 通过全产品线销售 渠道下沉和技术服务 在非洲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6] - 埃及工厂满产运行 覆盖中东市场 在当地拥有较高市场份额 [6] - 俄罗斯工厂经营状况优异 原料成本极低 利润丰厚 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并部分出口欧洲和东南亚 [6] - 新兴市场如非洲 中东等地区在消费升级推动下增长潜力巨大 [6] - 北美市场以鲜酵母为主 未来计划通过干酵母抢占市场份额 [6] - 欧洲市场烘焙需求较弱 公司通过YE切入 定价策略稳健 贸易摩擦风险低 [6] - 公司改进海外发展策略 通过设立海外销售子公司实现本地化运营 协助海外经销商渠道下沉 [7] 国内业务 - 国内市场与经济关联度较高 经历调整期后已触底并呈现弱复苏态势 [8] - Q2以来市场需求逐渐筑底改善 公司持续深化渠道改革 优化经销商体系 渠道覆盖和渗透能力增强 [8] - 烘焙与面食作为独立板块运营 保持稳健增长 [8] - 动物营养(福邦)板块受养殖行业周期影响短期承压 但已进行调整 未来有望改善 [8] - 随着国内经济复苏和消费回暖 消费者对天然 健康 功能性食品配料的需求持续增长 [8] - 尾部中小产能出清 头部企业竞争趋缓 价格环境更趋理性 公司国内业务有望迎来反弹 [8] 成本分析 - 糖蜜作为酵母生产主要原料 其价格变化对公司成本影响显著 [9] - 24/25榨季国内甘蔗持续增产 糖蜜供应量增加 叠加下游应用场景减少 糖蜜价格进一步下探 [9] - 25年平均采购成本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滑 成本弹性显著 [9] - 未来糖蜜价格仍有下行空间 预计未来1-2年国内糖蜜价格继续下降 [9] - 若糖蜜价格进一步下降 预计公司利润率将显著提升 [9] - 公司积极布局水解糖替代技术 有效平滑成本波动 当前水解糖替代比例约在一到三成 [9] - 公司产能储备充足 后续仍计划有较多预备水解糖产能建设项目 未来替代比例可进一步提升 [9] - 水解糖不仅可用于酵母生产 还可用于酵母衍生品 应用范围更广 [9] 折旧与产能 - 安琪酵母已度过产能扩张高峰期 当前核心产能充足 折旧压力边际减弱 [10] - 未来增长驱动转向海外市场渗透与高附加值产品 利润端有望受益于成本优化及折旧占比下降 [10] - 固定资产新增折旧摊销高峰已过 利润弹性进入释放拐点 [10] - 海外埃及 俄罗斯工厂运行效率接近满产 国内此前新增较多产能以满足海外市场发展 [10] - YE抽提物产能充足 短期内无大规模扩产计划 新增折旧边际影响递减 [10] - 新增折旧/收入比自2024年起进入下行通道 [10] 产品创新与业务布局 - 公司基于酵母技术核心 不断延伸产品边界 打造多元增长曲线 [11] - YE(酵母抽提物)作为天然食品调味料 具有增鲜增厚 降盐淡盐 平衡异味功能 [12] - 公司YE业务产能及销售市占率在全球酵母抽提物行业中位列第一梯队 [12] - 应用场景逐步从调味品到全食品领域的渗透 带来该业务板块持续快速发展 [12] - YEF(酵母浸出物)作为微生物发酵的高端培养基原料 技术壁垒高 售价高 [12] - 当前海外份额较低 正通过技术攻关和客户验证 将其培育为重要新增长点 [12] - 酵母蛋白是公司战略级大单品 作为食品蛋白营养强化原料 [12] - 宜昌所布局的酵母蛋白产线将于下半年投产 下游消费品应用场景广泛 长期市场空间巨大 [12] - 公司是全球极少拥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酵母企业 [12] - 公司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领域及食品原料业务 通过核心酵母+酶制剂复配 产品成本较低 盈利能力高于酵母业务 [13] - 国内市场规模尚小 公司重点开拓海外广阔市场 已在欧洲布局研发合作 [13] 财务预测 - 维持2025年-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17049/18882/20668百万元 同比+1219%/+1075%/+946% [14] - 维持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651/1917/2201百万元 同比+2462%/+1614%/+1480% [14] - 对应三年EPS分别为190/221/254元 [14] - 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2/19/16倍 [14]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60%/261%/262% [19]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率分别为98%/105%/110% [19]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138%/144%/148% [19]
合成生物学周报:深圳立法护航合成生物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生物基材料与制品有标可依-20250914
华安证券· 2025-09-14 15:31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增持 [1] 核心观点 - 合成生物学产业在全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下加速发展,为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提供新解决方案 [3] - 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正在形成 [3] - 深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为合成生物产业全链条发展提供专项立法保障 [7] - 国家标准 GB/T 46256-2025《生物基材料与制品 生物基含量及溯源标识要求》发布,将于2026年3月1日实施,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10] - 日本三大化工巨头旭化成、三井化学与三菱化学共同成立 Setouchi Ethylene LLP,计划2030年前实现绿色转型,生物基乙烯碳排放较石化路线降低60% [11] - 中石油与沙特ACWA Power签署全球最大绿氢/绿氨项目合同,年产绿氢40万吨、绿氨280万吨,预计2030年投产 [11] - 成都东部新区发布全国首个SAF产业专项扶持政策,三年内投入超1亿元资金支持全链条发展 [12] 市场表现 - 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本周(2025/09/01-2025/09/05)上涨2.01%至1218.13点,跑赢上证综指3.19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34个百分点 [4] - 合成生物学指数涵盖58家上市公司,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 [4] - 行业周度涨幅排名第4,涨幅前五公司:海正生材(+17%)、百济神州(+15%)、科伦药业(+11%)、健康元(+9%)、元利科技(+6%) [21] - 跌幅前五公司:苏州龙杰(-10%)、苑东生物(-8%)、保龄宝(-8%)、翰宇药业(-7%)、圣泉集团(-6%) [22] 公司业务进展 **国内公司** - 富祥药业新加坡子公司完成注册,拟出资不超过300万新加坡元拓展微生物蛋白业务,现有年产能1200吨,推进"年产20万吨微生物蛋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 [26] - 凯赛生物太原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公示,现有生物基戊二胺年产能5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年产能10万吨 [26] - 浙江震元上虞产业化基地投产,设计年产组氨酸2400吨、左旋多巴1000吨及酪氨酸1000吨 [29] **国外公司** - 霍尼韦尔与Syzygy合作启动全球首个电气化沼气制SAF项目,年产能超35万加仑 [29] - 荷兰企业NoPalm Ingredients与NIZO合作建设年产1200吨棕榈油替代品中试工厂,预计2026年下半年投产 [30] 行业融资动态 - 2025年以来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完成融资 [34] - 途深智合完成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AI设计酶活性提高380%-800% [34] - Rapafusyn Pharmaceuticals完成4400万美元A轮融资,推进非降解分子胶疗法 [34] - 虹信生物完成近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专注mRNA药物递送系统开发 [37] - Portal Biotech筹集3500万美元A轮融资,开发全球首台单分子蛋白测序仪 [49] 研发与科研动态 **公司研发** - 君实生物JT118注射液获临床试验批准,用于预防猴痘病毒感染 [39] - 金陵药业噁拉戈利片获批开展Ⅲ期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 [41] - 白云山注射用头孢他啶通过一致性评价,研发投入约1036万元 [41] - Crinetics Pharmaceuticals口服药Paltusotine预计2025年9月25日获FDA批准 [42] - Scholar Rock肌肉靶向药物apitegromab预计2025年9月22日完成FDA审评 [42] **科研进展** - 枯草芽孢杆菌MK-7合成工程使产量提高22.3% [45] - 恶臭假单胞菌KT2440木质素碳利用代谢机制研究登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 [45] - 玫瑰花香调控新基因SCREP发现登刊《Cell》,揭示丁香酚合成机制 [45] - 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发生成式AI模型AMP-Diffusion,从头设计抗菌肽,动物实验疗效媲美现有抗生素 [54][58] 政策与标准 - 深圳合成生物产业立法聚焦成果转化、产品入市与产业服务 [7] - 生物基材料国家标准GB/T 46256-2025建立生物基含量溯源标识体系 [10] - 成都东部新区SAF政策覆盖技术研发、认证交易到航空应用全链条 [12]
【中国新闻网】光合生物如何适应进化?中国团队破解高效捕获利用光能分子机制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9:34
颗石藻光系统 I- 捕光天线超大复合物结构及其能量转化效率示意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供图 研究团队还鉴定到丰富的叶绿素c和岩藻黄素类型的类胡萝卜素,这些色素在新发现的捕光天线中 含量极高,使其能有效吸收深水区波长在460-540纳米间的蓝绿光和绿光。此外,大量叶绿素c与叶绿素 a形成紧密的能量耦联并消除能量陷阱,构成平坦畅通的能量传递网络,这可能是其保持超高量子转化 效率的关键。 王文达表示,颗石藻光系统复合物的结构解析和机理研究,为理解光合生物高效的能量转化机制提 供了新的结构模型。未来,研究团队也希望以此为基础设计新型光合作用蛋白,并进一步指导人工模拟 和开发高碳汇生物资源,这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都具有巨大潜力。 田利金介绍说,颗石藻PSI-FCPI超级复合物是一个巨大光合膜蛋白机器,由51个蛋白亚基和819个 色素分子组成,分子量高达1.66兆道尔顿,远超已知的真核生物光系统I捕光天线复合物。它的捕光截 面是典型陆地植物(豌豆)光系统I超级复合物的4至5倍。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颗石藻PSI- FCPI捕获光能的量子转化效率超过95%,与陆地植物光系统I超级复合物效率相当,说明颗石藻 ...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 生物制造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2 07:04
今年以来,在产业各方的协同努力下,我国生物制造技术快速突破并加快向各领域渗透,政策支持体系 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展现出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动力。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叶邦策团队构建基于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自调控智能工程菌 系统,实现了对肿瘤组织的精准靶向定植;全国首个正式投产的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在上海化学工 业区启动;吉林化纤(000420)年产3.5万吨生物质人造丝项目一期2万吨生产线全面达产…… 生物制造加速向各领域渗透 今年上半年,伴随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核心技术的快速进步,生物制造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医药、 材料、农业等多个领域,带动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科学院刘陈立团队以沙门氏菌为底盘细胞,利用实体肿瘤细胞相对正常细胞的缺 氧环境,开发了新型的抗肿瘤菌株DB1,能精准识别肿瘤并激活免疫系统;中国科学院刘光慧团队用合 成生物学手段对干细胞的长寿基因通路进行重编程,提高了抗氧化和祖细胞抗衰老等能力…… 在生物基材料领域,上海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浩千团队自主研发的生物混动技术体系,使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单位产量与碳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