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行政执法

搜索文档
企业扫码“点单” 综合执法“接单”
杭州日报· 2025-07-18 10:39
平台功能与模式创新 - 上城区推出"尚企约"预约式指导服务平台 采用"企业点单 综合执法接单"模式 将城市管理从"末端执法"变为"前端服务" [2] - 平台涵盖装修围挡 店招标牌 垃圾分类等6大类32项城市管理高频事项 承诺5个工作日内对接企业并提供专业指导 [2] - 操作流程为微信扫码→选择事项→提交申请 类似点外卖的便捷体验 [2] - 构建"预防—指导—整改—巩固"全流程服务体系 解决企业"政策不了解 整改成本高"痛点 [2] 实际应用案例 - 湖滨商圈奶茶店通过主动预约消除经营隐患 改变过去被动接受检查的模式 [2] - "兴合99"商场新商户通过平台实现开业"零风险" 一次性解决围挡设置 户外招牌审批等多重问题 [3] - 望江街道企业通过平台实现"零跑腿"服务 同步解决户外宣传 电动车停放等事项 [3] - 浙大一院潘方仁分院改造项目获得多部门联合指导 在设计阶段完成12项规范审查 施工中发现整改37处隐患 [3] 运营成效与规划 - 平台上线后已有34家企业预约服务 均按时获得指导帮扶 企业满意度较高 [3] - 执法部门对轻微违规给予72小时整改宽限期 体现执法温度 [3] - 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力度 实现从"硬约束"到"软服务"的转变 提升营商环境 [4]
北京经验:提升综合执法效能,要处理好这六个关系
中国环境报· 2025-05-15 13:45
北京市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改革 执法体系架构 - 北京市设立8个综合执法队伍,覆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文化、农业、应急、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8大领域,承担市、区两级行政执法职能 [1] - 综合执法队伍除本领域职权外,还整合药品、商务、教育等10个部门的全部行政处罚权,以及发展改革、住建等5个部门的部分处罚权 [1] 执法效能提升措施 监管协同机制 - 建立"两张清单"制度,打通综合执法事项与行政检查事项,明确行业主管部门与执法队伍的协同重点 [1] - 完善行政检查计划、案件移送、重点任务实施等协同工作机制,强化监管职责衔接 [1] 执法标准化建设 - 上级部门统一规范执法程序、文书格式及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推动跨区域执法标准一致化 [2] - 对重大跨区案件实施统一查处,行业专项执法实行统一调度 [2] 科技赋能执法 - 推动非现场监管全覆盖,提升非现场监管比例,基于投诉举报、舆情等数据构建行业风险模型 [2] - 整合全市政务大数据资源,依托市级综合平台实现执法全流程信息化,支持风险监测与精准执法 [3] 执法重点优化 - 聚焦中央/市政府关注领域、高风险隐患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通过"高频执法事项结构分析"等指标动态调整执法方向 [3] - 开展"小切口"专项治理,以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抓手提升执法质效 [3] 行业治理联动 - 执法队伍通过典型案例警示和问题抄送制度,协助行业管理部门制定治本措施 [3] - 行业管理部门发布合规指引,开展作风风险评估,提升行业整体合规水平 [3] 注:作者单位为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