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
搜索文档
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4.8%
中国新闻网· 2025-10-19 14:03
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坐落于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北部,地处泛北极圈泰加林带南缘。2015年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正式指定,总面积148948公顷,系中国第33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图为俯瞰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湿地中的牛耳湖、牛腿湖、牛心湖。 (无人机照片) 内蒙古森工集团供图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表示,通过连日来评估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资料查阅、社区座谈 等深入调研发现,近年来,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持续推进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已成为中国 寒温带生物圈保护区的重要典范。 内蒙古森工集团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料显示,10年间,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通过织密防火 网、升级科研监测等手段,累计完成巡护里程1.2万公里;野生动物种群持续恢复,狼、马鹿、野猪等 多年未见物种重现,驼鹿数量从168只增至285只;同时,保护区建成国家湿地定位站、院士工作站等科 研平台,为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日前,记者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汗马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第一次十年评估大会上获悉,10年间,该保护区 森林覆盖率从88.4%提升至94.8%,湿地面积扩大12.6%。 ...
“一支队伍”管执法 天目山的生态守护密码
杭州日报· 2025-09-26 09:48
这几天,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举办,全球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将目光投向了天目 山。 从零星执法到系统作战,从人工巡护到智能监测,一支跨部门、跨层级的综合执法队伍如何守护这 片生物多样性宝库?记录着10462种生物的天目山,又如何实现精细化保护与规范化执法?杭州市综合 行政执法部门创新推出"一支队伍管执法"模式,为破解自然保护区执法难题提供了宝贵的"临安经验"。 1.跨区管辖与多头管理:曾经的重重挑战 如今的天目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7.56%,拥有10462种生物物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宝库。 然而,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曾面临执法保护体系分散的难题。天目山保护区地跨天目山、於潜、 太湖源三个乡镇,监管执法权限分散于多个区级部门及属地政府,原有的粗放型监管模式难以满足精细 化管理与规范化执法的需求。 "过去监管检查存在'真空'和'重复'问题,执法响应也不够及时。"天目山保护区执法中队队长蒋思 波坦言。由于天目山管理局作为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具备行政执法权,对非法穿越、违规用火等高发问题 往往只能进行劝导,执法效率较低。 2.机制创新:破题之路这样走 去年8月,天目山保护区执法中队正式成立。该中队配备专职执法 ...
“龟”途漫漫,共护这片蓝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4 13:47
保护区概况与生态价值 -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位于大亚湾与红海湾交汇处,水质清澈,沙滩细腻,是海龟的天然栖息地 [2] - 保护区主要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海龟,拥有一支12人的“海龟爸爸”团队进行保育工作 [2][3] 科研成就与种群保护 - 保护区科研团队于2017年6月实现重大突破,填补我国海龟全人工繁育技术空白,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自1985年成立以来,累计保护野生海龟上岸产卵745窝,成功孵出稚龟68516只,累计放流海龟65304只 [3] - 2001年至今累计救治受伤野生海龟1126只,其中835只被成功治愈并放归大海 [3] - 全人工繁育技术已累计繁育新生海龟16000多只,为大规模增殖放流提供技术保障 [2][3] - 相关科技成果《绿海龟全人工繁育与保护技术》于2019年获广东省动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20年获南粤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4] 生态旅游与经济效益 - 保护区探索“生态促旅游,旅游促保护,保护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旅游项目累计带动当地经济创收2亿元 [2][5][6] - 项目包括观赏、研学、体验活动,2024年“自然科普研学项目”入选广东省特色研学旅游产品 [6] - 生态旅游直接拉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发展 [6] - 保护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将门票收益的30%分配给大澳村,2013年至今累计支付补偿款3000多万元 [6] 社区参与与共享发展 - 生态补偿机制让村民分享生态保护红利,大澳村村民自发加入守护队伍,在保护区海域义务巡逻、提供非法捕捞线索,构建“人人参与保护”的氛围 [6][7] 科普宣教与公众影响 - 保护区将科普宣教作为重要抓手,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体系,每年覆盖人数约65万人 [8][11] - 每年5月23日“世界海龟日”举办大规模海龟放流活动,例如2025年放流200只海龟,近200名环保人士、学生、志愿者参与 [9][10] - 自2019年6月起开设相关课程,每年为10000余名学员授课,暑期“海龟夏令营”年均参与人数超过2000人 [11] - 已建成“海龟洄游科普长廊”,形成涵盖自然教育、中小学教育、海洋生态环境等内容的特色宣教体系 [11]
“大熊猫王国”改革进一步 卧龙特区地方事务管理职责完成属地移交
四川日报· 2025-07-29 08:17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 - 卧龙特区地方事务管理职责正式移交阿坝州和汶川县 标志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1] -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协调 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等职责划归汶川县 普通公路管理移交阿坝州和汶川县 核心生态区栖息地保护由新组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分局统筹 [1] - 卧龙特区管理机构暂由省林草局和阿坝州共管 以阿坝州为主 [1] 卧龙特区历史与现状 - 卧龙特区1983年设立 面积2000平方公里 辖卧龙镇 耿达镇 居民5000多人 是全球最完整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 [1] -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后 卧龙特区被纳入其中 现行管理体制难以适应跨区域一体化保护要求 [2] - 截至去年 卧龙特区内栖息野生大熊猫149只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 9万元以上 分别是1983年的近2倍和约172倍 [2] 改革背景与动因 - 国家公园作为最高等级自然保护地 要求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栖息地跨区域保护 [2] - 原管理体制存在"特区不特"问题 民生事务需经省 州 县多级审批 效率低下 [2] -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地方事务移交属地管理 以解决权责困局 [2]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春季鸟类种群数量大幅增长
内蒙古日报· 2025-05-22 11:49
候鸟监测数据 -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候鸟监测记录到鸟类56种3万余只 较2024年春季增加1万余只 [1] - 监测到的鸟类以雁鸭类为主 包括白枕鹤 乌雕等珍稀保护物种 [1] 保护区生态地位 -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 [1] - 每年4月中旬大批候鸟开始陆续迁徙至保护区 [1] 鸟类种群趋势 - 近年来保护区迁徙候鸟种群数量呈持续增加趋势 [1] - 保护区已记录的鸟类有346种 包括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5种 [1] 生态保护成效 - 候鸟种群数量增加直观反映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 - 保护区已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生态驿站" [1]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中国经济网· 2025-05-20 15:18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标志着其生态价值与绿色发展成就获得认可 [1] -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1973年加入该计划,1993年成立网络,成员从45家增至212家 [1] 保护区生态地位与规模 - 保护区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总面积约64111公顷,拥有2200余种维管束植物、500余种脊椎动物,构成完整湿地生态链 [1][2] 生态修复与保护成果 - 淅川县累计完成湿地修复2万余亩,建成7000余亩大石桥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 [2] - 近三年监测显示鸟类种类持续增长,包括1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如黑鹳、中华秋沙鸭)和70余种二级保护鸟类(如灰鹤、栗喉蜂虎) [2] 未来发展规划 - 保护区将加强与国内外保护区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以提升管理水平 [2] - 目标是通过生态保护与社区共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
湛江红树林:守护生态国宝 绘就绿美新篇丨寻美南粤①
南方农村报· 2025-03-25 17:35
湛江红 成效的鲜活实 南粤① 湛江红树林:守 护生态国宝 绘 就绿美新篇丨寻 美南粤①_南方 +_南方plus 仲春时节,潮水 初退的湛江红树 林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滩涂上,20 只全球极危物种 勺嘴鹬正埋头觅 食,铲形黑嘴在 淤泥中来回扫 动,灵动活泼。 这些全球仅存四 百余只的"鸟中 熊猫"翩跹觅食 的场景,被广东 省科学院动物研 究所科研人员意 外捕获,创下广 东近四年勺嘴鹬 单日观测纪录, 更成为湛江红树 林湿地生态修复 树林: 守护生 态国宝 绘就绿 美新篇 丨寻美 越冬地之一,也 是守护南粤海岸 线的生态"国 宝" 。 证。 如今,在广东湛 江雷州湾畔,这 片郁郁葱葱 的"海上森林"正 焕发着勃勃生 机。 广东湛江红树林 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是全国最大 的红树林保护 区,总面积超两 万公顷,占全国 红树林面积的五 分之一。这片由 16科26种红树植 物构成的超级生 态系统,是极危 物种勺嘴鹬最大 0:00 / 5:44 (点击查看视频:寻美南粤——红树林篇) 海岸卫士 生态 国宝 红树林不是指单 一的树种,而是 生长在热带、亚 热带海岸潮间 带,由红树植物 为主体的常绿乔 木或灌木组成的 湿地木本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