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

搜索文档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春季鸟类种群数量大幅增长
内蒙古日报· 2025-05-22 11:49
候鸟监测数据 -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季候鸟监测记录到鸟类56种3万余只 较2024年春季增加1万余只 [1] - 监测到的鸟类以雁鸭类为主 包括白枕鹤 乌雕等珍稀保护物种 [1] 保护区生态地位 -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 [1] - 每年4月中旬大批候鸟开始陆续迁徙至保护区 [1] 鸟类种群趋势 - 近年来保护区迁徙候鸟种群数量呈持续增加趋势 [1] - 保护区已记录的鸟类有346种 包括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5种 [1] 生态保护成效 - 候鸟种群数量增加直观反映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 - 保护区已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生态驿站" [1]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中国经济网· 2025-05-20 15:18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 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入选"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标志着其生态价值与绿色发展成就获得认可 [1] -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1973年加入该计划,1993年成立网络,成员从45家增至212家 [1] 保护区生态地位与规模 - 保护区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总面积约64111公顷,拥有2200余种维管束植物、500余种脊椎动物,构成完整湿地生态链 [1][2] 生态修复与保护成果 - 淅川县累计完成湿地修复2万余亩,建成7000余亩大石桥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 [2] - 近三年监测显示鸟类种类持续增长,包括1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如黑鹳、中华秋沙鸭)和70余种二级保护鸟类(如灰鹤、栗喉蜂虎) [2] 未来发展规划 - 保护区将加强与国内外保护区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以提升管理水平 [2] - 目标是通过生态保护与社区共建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