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多样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新发现1种、新记录215种 杭州全域陆生野生动物“家底”公布
央视网· 2025-09-16 19:10
作为浙江省首个以3×3公里网格为主体的地市级野生动物本底调查,调查聚焦于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兽类四大类群,综合运用红外相机自动监测、样线样点调查、DNA技术、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手 段开展,首次构建了多技术融合的立体化调查监测体系,并建立多维化本底资源数据整合与动态管理机 制,实现了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估。 据统计,本次调查累计投入调查人员上万人次、调查样线1.3万余条、调查里程达上万公里,布设 红外相机1200余个位点,获取数据超35万条,全面系统掌握了黑麂、中华穿山甲、白颈长尾雉、西湖鸳 鸯等珍稀濒危物种的资源现状,为后续针对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 据介绍,本次调查自2021年开始,2025年完成,历时5年,覆盖杭州13个区县(市),是继2005年 之后,又一次全市域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通过调查,全面准确地摸清了杭州市陆生野生脊椎 动物资源的"家底",系统掌握了物种组成、分布范围和种群动态,为客观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生 态健康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修 复等提供了决策参考。 9月15日,杭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 ...
我国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生态环境部回应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7:17
我国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生态环境部回应 中新网9月16日电 国新办16日就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及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关情况举行发 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问:生物多样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议题。请问,我国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促进国际合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战略和举措?进展如何? 对此,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介绍,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被联合国列为全球三大环境危 机之一,它的确是一个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的生态环境治理,特别是作为《生 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引领达成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蒙框架",也就是"昆明 —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持续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另外,在深化国际合作方面,推动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促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深化"南南合 作",推动国际履约,协同应对生态环境领域的全球性挑战。 张玉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人与生物圈计 划"和"昆蒙框架"的协同增效,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共建和美永续、万物共生的清 洁美丽世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国蝶”金斑喙凤蝶现身广东低海拔区域
新华网· 2025-09-14 00:27
生物多样性观测 - 金斑喙凤蝶频繁现身广东 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天井山片区观测到雌性个体 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首次记录活动踪迹[1] - 该物种对栖息地植被 气候 生态完整性要求极高 一年生活两代 成虫活动时间短 繁殖受气候影响大 雌雄比达1:50-200 雌性个体尤为少见[2] - 自2015年起南岭地区车八岭先后5次记录踪迹 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南岭片区2022年及2023年两次记录珍贵影像[2] 生态价值评估 - 在海拔540米低海拔区域发现健康雌性个体 表明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森林生态链条已实现完整衔接[2] - 印证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完整 其生态价值愈发凸显[2] - 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重要科学依据[1] 物种特征 - 金斑喙凤蝶属亚热带 热带高山物种 栖息于海拔1000-2000米常绿阔叶林山地[1] - 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 被誉为中国"国蝶"[1] - 仅在广东 江西 福建 浙江等少数地区有确切记录[1]
中国通过国家公园法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21:12
该法还要求在设立国家公园前应当提出原有居民、企业生产生活影响评估和解决方案,明确国家公园总 体规划应当对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作出安排;完善国家公园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该负责人介绍,国家公园法共7章63条。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布局,规范设立;严格保护,加强管理; 多方参与,全民共享;完善体制,强化保障。 该法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求编制国家 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保护和管理的具体事项;强化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 制区严格限制人为活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安全,提高生态系统质量。 中国通过国家公园法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李晓喻 谢雁冰)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2日通过国家公园法。 该法明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近年来,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公园内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 性、持续性稳步提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负责人当天在答记者问时介绍说,制定国家公园 法,总结中国国家公园设立、保护、管理等经验,为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 ...
《西江珍稀鱼类图鉴》出版 揭秘西江流域逾270种“水中精灵”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9:21
《西江珍稀鱼类图鉴》出版 揭秘西江流域逾270种"水中精灵" 珠江委表示,下一步,珠江委水文局将不断深耕水生态保护领域,助力全社会提升对西江流域鱼类资源 保护的关注与重视。(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董文博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网广州9月10日电 (记者 王坚)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10日消息,珠江委水文局历时 两年实地调研与编撰的《西江珍稀鱼类图鉴》(简称《图鉴》)现已正式出版。《图鉴》聚焦西江水系广 西境内珍稀鱼类资源,系统性收录了西江流域珍稀鱼类的精美原图,对每一个物种的分类地位、鉴别特 征等相关信息进行了简述。 《图鉴》封面。珠江委 供图 据介绍,《图鉴》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江鱼类原色形态及分类检索的工具书,具备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 价值。 西江作为珠江流域的主要干流,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吸引了广大科研监测工作者、自 然爱好者研究辨识西江鱼类。珠江委水文局为推动全社会保护关注流域鱼类多样性、提供西江鱼类辨识 便利性,主动谋划、积极行动,组织科研团队开展鱼类资源调查工作。全书共收录了西江流域270余种 鱼类,包括国家级保 ...
新物种不断“上新” 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渐入佳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8:58
新物种不断"上新" 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渐入佳境 中新网重庆9月10日电 (梁钦卿)"崖柏野外回归、新物种不断'上新',这些都是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渐 入佳境的信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明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过去5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与市级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推动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重庆市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92万平方公里,运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 段加强监管和巡查,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实、守得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空间保障。同时, 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全市建成218个自然保护地,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家园,为生物多样 性的长期存续提供关键支撑。 "十四五"期间,重庆完成黑叶猴、林麝资源调查以及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越冬水鸟动态监测,完成 库区、山区17个区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除了水生生物,陆生物种的生存状况同样喜人。林麝分布区县从原来的9个增加到18个;曾濒临灭绝的 崖柏也成功告别"孤本时代",75万株崖柏幼苗回归野外,300万株人工繁育的崖柏幼苗在全国12个省份 成功扎根生长,实现从灭绝边缘向种群复兴的关键跨越。(完) 来源:中国 ...
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如何在保护和利用中找到平衡点|记者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08 08:53
从川藏铁路西藏段、新藏铁路,到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再到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等,近 年来,国家在西藏布局了一系列重大建设工程。 西藏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 这些重大工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有效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保障能源供应都将带来深 远影响。与此同时,西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更加引起各方关注。 "西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 性。"9月7日,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理事长杨永平说。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当日在西藏林芝召开"自然堂可持续发展喜马拉雅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研讨会"。 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在研讨会上表示,西藏应持续强化野生动植物管理,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 源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平衡资源、生态与发展的关系,让"保护"与"利用"形成相互支 撑、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 生物多样性富集区 "一提到青藏高原或者西藏,很多人会想到冰川、雪山、草地、荒漠。"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张 林说,实际上,西藏拥有全国第三大的林区,"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完整森林生态 ...
国家公园法草案三审,拟增加规定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新京报· 2025-09-05 17:30
国家公园法草案第三次审议 - 草案三次审议稿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立法目的 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充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 [1] - 增加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协同保护规定 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措施 [1] - 明确国家公园可作为特定区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总体规划需对生态修复活动和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作出安排 [1] 管理机制与地方权限 - 规定国家公园所在地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制定具体办法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及相关活动 [1] - 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保护周边自然资源 合理建设周边社区 [1] 公众参与与教育功能 - 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 [1] - 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1]
国家公园法草案拟提请三审
央视新闻· 2025-09-05 15:33
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黄海华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 者提问。 发言人介绍,国家公园法草案拟提请本次常委会三次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三次审议稿拟作以下 主要修改: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从严保护,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立法目的,明确国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 保护,充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 四是进一步体现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自然和生态 环境保护教育;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周边自然资源,合理建设周边 社区。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二是增加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协同保护的规定。 三是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措施。明确国家公园可以作为特定区域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应 当对拟开展的生态修复活动和原有居民生产生活活动等作出安排;规定国家公园所在地省级人大及其常 委会可以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及相关活动管理等事项制定具体办法。 ...
以鸟兴岛 守护“神话”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5 11:51
文章核心观点 - 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和舟山五峙山列岛通过生态修复、科研创新和制度保障 成功推动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恢复 成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繁殖地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技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典范[3][5][10] 生态修复措施 - 象山韭山列岛精修地形调控植被 铺设700平方米专属繁殖场 严控蛇鼠天敌 同步增殖放流丰盈海洋粮仓[5] - 舟山五峙山列岛清除杂草和鼠蛇等不利因素 对丫鹊山进行生境改造 提高繁殖成功率[5] - 两地累计孵化雏鸟209只 贡献全球80%以上繁殖总量 近三年吸引成鸟154只[5] 科研技术应用 - 象山首创社群吸引技术 使用400只仿真假鸟配合高保真鸟声 结合24小时智能监控与人工驻岛守护[7] - 舟山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 整合近90个高清摄像头 运用数字孪生和边缘计算技术 监测数据正确率达95%以上[7][8] - 为燕鸥佩戴卫星背包 首次精准绘制跨国迁徙航线 环志个体超1700只[7][8] 绿色基础设施 - 舟山建成全国首个鸟类保护区风光柴储发电系统 安全运行近3年 累计发电7万多千瓦时 减少碳排放65.7吨[8] - 建造科研管理用房 微波传输系统和海洋鸟类科普展示馆等基础设施[7] 制度与公众参与 - 象山推动核心区禁入和禁止捕捞条例 舟山制订总体规划至2035年 创新成立鸟类自然保护区协同中心[10] - 首创"1+X立体式清廉生态保护格局" 对科研成果全链条阳光监督[10] - 招募500余名志愿者 中华凤头燕鸥慢直播3年吸引3.6亿人次观看 建成全省首家海洋鸟类科普展示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