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
搜索文档
粤桂黔协作共绘产业共荣新图景 2025年河池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8 20:36
活动概况 - 2025年河池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丝路金秋·锦绣河池"丰收嘉年华活动于9月28日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粤桂共育桑蚕丰 金秋织就致富路",包含启动仪式、产销对接大会、供销大集、直播体验等多个环节 [1] 区域合作与品牌建设 - 河池市是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拥有"两品一标"产品179个,"圳品"67个,富硒农产品品牌67个,省级及以上农业品牌目录38个,供粤港澳大湾区和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35个 [2] - 活动期间举办了"粤桂黔"产销对接大会,旨在打造粤桂黔农业"朋友圈" [4] - 河池市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今年2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旅游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协同发展深化合作 [4] -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为河池新增三家企业颁发"圳品"证书 [5] 桑蚕产业发展与规模 - 河池是"中国丝绸新都",桑园面积超过96万亩,蚕桑产业综合产值约200亿元 [6] - 河池市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茧丝加工能力连续15年全国领先 [6] - 作为核心产区,宜州区推动桑蚕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6]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宜州区通过低产桑园改造、智慧蚕桑系统、现代化缫丝工厂、全国首条全真丝壮锦生产线等技术构建全产业创新链 [6] - 推广30种生物检验、冷水桑蚕蛋白提取、小蚕共育、方格蔟营茧等先进技术 [6] - 活动通过"蚕桑+数字"、"蚕桑+文旅"、"蚕桑+直播"等形式打造河池蚕桑产业供销大会IP [8] 企业参与与产业链延伸 -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活动,依托全产业链模式将蚕茧转化为高端丝绸制品、桑叶茶、桑葚酒等高附加值产品 [8] 营销推广与市场拓展 - 活动直播环节中,宜州展区的桑蚕产品吸引众多观众互动 [13] - 宜州区下辖16个乡镇集中展示竹荪、大米、山茶油、桑叶月饼等特色产品 [13] - 河池优质产品通过直播销往全国,成为粤桂协作"圳品"体系代表性成果,推动产业从"高产"向"高质"转型 [14]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活动吸引外国网红博主深度参与,体验桑蚕采摘、丝绸制作等活动,并在社交媒体分享,引发海外网友对河池生态农业与非遗文化的关注 [15] - 国际网红通过视频记录从采桑到织布的过程,向全球展示河池的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成果 [15][18]
这里的乡土故事很动人
人民日报· 2025-06-04 07:23
乡村教育发展 - 重庆市山区小学通过组建学生乐队提升艺术教育水平,95后乡村教师庄济学在石印教学点带领21名学生成立"家三年队",并登上五山艺术电影周舞台 [1] - 庄济学调任建坪小学后新建"煤光乐队"等3支乐队,在2017年"星空琴山"音乐节上吸引上千名师生家长观看,并通过网络直播让外出务工家长观看演出 [2] - 建坪小学通过剪纸、纸菜圈等特色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形成美育培养体系 [1] 蚕桑文化产业 - 阳城县寺头乡建成蚕桑研学馆,配套2000亩桑树种植基地和蚕桑文化园,2023年接待研学游客上万人次,带动周边产业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22] - 阳城蚕桑文化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形成蚕沙产品、桑葚等差异化产业格局 [22] - 电商平台"蚕桑之乡寺头"通过直播推广蚕桑文化并销售农产品 [22] 乡村文化工程 - 阳城县编写覆盖所有村落的"村里那些事儿"丛书,累计形成1500万字资料,收录1300处文物信息和上百项非遗项目 [17][18] - 建成53个乡村文化记忆馆和村史馆,2021年以来接待游客84.3万人次,其中阳北红色文化展馆接待11万人次 [20] - 通过蚕桑研学馆、红色展馆等载体形成"重温革命历史 探寻蚕桑文化"研学路线 [22][23] 城市产业转型 - 越城区对印染、化工产业实施整合重组,腾退1万亩土地,减少污水排放10.28万吨/日,能耗下降85.16万吨标准煤 [9] - 引入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获评浙江省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区,推动企业数字化智慧化改造 [9] - 通过绿色低碳分区管理提升能源效率,为人居环境改造腾出空间 [9] 运河文化开发 - 越城区仓桥直街改造保留80%原住民,单日客流量达12万人次,引入文创品牌打造"老台门+新业态"模式 [8][12] - 开发"水上游船看社戏"、宋韵水上婚礼等项目,强化运河文化IP吸引力 [8] - 实施河道清淤、水岸绿化工程,25个断面水质连续多年100%达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