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蚕茧
icon
搜索文档
河池蚕桑产业“织”出振兴致富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7 11:09
抢抓机遇,破茧成蝶,河池蚕桑规模领跑全国 近日,蚕茧生产集中上市,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三门海镇月里村的收茧站里,开车拉着蚕茧前来售卖的 蚕农络绎不绝,成筐的蚕茧在茧站里堆叠成山,满满当当。丰收的喜悦,浮现在蚕农的笑容里,洋溢 在河池400多家茧站中,这是河池蚕农战胜旱涝等灾害影响夺取蚕茧丰收的一个缩影。 据悉,宜州区聚焦桑蚕茧丝绸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技术创新、设备升级等,推动丝绸生产工艺实现 多维度突破。该企业此次引入9组自动化设备,具备高效、精准、稳定的技术优势,实现了从蚕茧选 剥、煮茧到缫丝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200个新增就业岗位。同时, 该区紧扣传统桑蚕产业转型关键方向,锚定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路径,推动数字技术与桑蚕 产业深度融合,蹚出一条产业升级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赢的新路径。 今年上半年,广西遭遇多重极端天气交织叠加,面临干旱和洪涝等一系列复杂局面。面对旱灾与汛期 的双重考验,河池市得益于提前布局,种桑区域多为优质耕地,种植桑树品种抗旱能力强,并依托"广 西石漠化山区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特派团技术优势, 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 ...
广西忻城万缕蚕丝织就振兴路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7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现代化桑园示范基地,只见水肥一体化喷头均匀喷洒,肥硕的 桑叶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基地负责人韦建学在灌溉系统控制机房熟练地操作着设备,系统通过5G网络 与气象站、土壤墒情探测仪联动,自动完成水肥的配比,实施精准灌溉。 "我们采用'宽窄行'种植法,选用大叶优质桑树品种,配以智慧水肥一体化灌溉,可使桑叶亩产量从 1500公斤提升到3000公斤左右,病虫害减少40%。"韦建学说。 基地还建起标准化蚕房,智慧温控系统可根据幼蚕的生长阶段实时调节温度与湿度。韦建学指着房顶悬 挂的方格簇介绍:"当幼蚕养到5龄后,就把方格簇降到地面,蚕就爬到簇中小格内吐丝,这样的蚕茧每 斤能比传统茧多卖3元。" 据了解,立项后,忻城县将围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25个子项目,总投资约20.13亿元,初 步目标是到2027年总产值达到43亿元,其中蚕桑产业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 产业园以县城为中心,规划建设智慧蚕桑种养体系、饲料养蚕基地,配套种养、交易、仓储信息化系 统,推动茧丝绸加工全产业链升级,探索资源多元化开发和循环经济模式。 "一产建设优茧优桑繁育基地,智慧标准化小蚕共育 ...
广西河池“技改强桑”助农增收
广西日报· 2025-07-02 11:16
行业概况 - 河池市桑蚕产业规模全国领先,2024年桑园面积96.32万亩、蚕茧产量21.85万吨,产值135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7% [2] - 河池蚕桑种植面积占广西34.5%、全国13.6%,蚕茧产量占广西45%、全国27%,连续20年保持全国地级市第1位 [2] - 全市约22万户农户近100万蚕农参与,户均养蚕年收入超5万元,其中脱贫户占比11.35% [6]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微生物养蚕技术推广使每张蚕增产约30斤,上半年蚕农同比增收近20% [2] - 广西好农时生物科技推广的微生物养蚕技术结合低产桑园改造,产量普遍提高10%以上 [3] - 全自动化设备应用(如切叶机、温控系统)使单批蚕茧产量增加100斤,示范户养蚕产值平均同比增长10%-20% [4][6] - 全市60%以上蚕房完成改造,蚕茧产量同比提高5% [6] 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 - 推广"桂蚕8号"新品种2万多张,平均每张增收100元 [7] - 混合重叠养蚕法增加养蚕批次,微生物种桑技术使桑叶亩产提高10% [7] - 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试点启动,推进饲料化蚕房改造 [7] - 小蚕共育技术普及,400多家共育室中30%配备调温控湿设施 [6]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发展 - 河池市规上茧丝绸企业27家,缫丝产能广西第一,白厂丝产量占全国15%以上,2024年加工业产值43.3亿元(同比+10.69%) [8] - 宜州区蚕用物资年交易额超2亿元,成为行业风向标 [8] - 桑枝纤维提取、生物碱药物开发等综合利用产值超10亿元,居广西第一 [8] 政策支持与产能保障 - 政府推动桑蚕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 [7] - 2024年完成低产桑园改造26.15万亩(占总面积27.03%),新增桑园0.41万亩,推广粮桑复合种植2.78万亩 [8] - 上半年开展技术培训117期,覆盖6350人次 [8] - 预计全年蚕茧产量有望超过去年,上半年已接近10万吨 [9]
广西河池市:实地调研探脉,指数秘钥助力蚕桑产业升级“加速跑”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广西河池市蚕桑产业带动22万户近百万蚕农参与,2024年蚕茧产值达135亿元,蚕农户均增收超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6% [1] - 河池市蚕茧产量21.85万吨,占广西总产量50%,连续20年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2] - 宜州区桑园面积39.6万亩,蚕茧产量10.2万吨,连续20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拥有20家茧丝绸企业,其中19家为规上企业 [2] 产业优势与战略布局 - 河池市地处北纬24度,拥有全球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桑蚕茧基地,宜州桑蚕茧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国际奢侈品牌原料 [1] - 河池市抓住"东桑西移"战略机遇,目标打造千亿桑蚕茧丝绸产业集群,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种桑养蚕、茧丝绸加工、织绸印染等环节 [1][3] - 2024年完成26.14万亩低产桑园改造,桑园总面积增至96.32万亩,为产业升级提供基础支撑 [2]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转型 - 河池市拥有自动化上蔟、轨道喂蚕等126项专利技术,小蚕共育技术推广使用率全国领先,缫丝企业实现自动化设备全覆盖 [3] - 河池市推动"人工智能+"转型,谋划"中国-东盟桑蚕茧丝绸数字产业创新中心"等项目,打通全产业链数据壁垒 [3] - 6A级生丝产品畅销海外,科技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3] 品牌建设与国际化发展 - 河池市启动新华·河池蚕桑产业发展指数编制工作,推动区域品牌国际化 [2] - 河池市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国丝绸新都"等称号 [1] - 产业链与东盟各国产生跨境交易,涉及蚕种、生丝及生产设备等领域 [3] 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 - 河池市出台《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出32条举措聚焦基地提质和产业链补全 [2] - 未来将以科技和文化驱动产业升级,从"丝绸源头"向"品牌高地"迈进 [4] - 蚕桑指数将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产业发展提供预警导航 [4]
小麦田间“选秀”、蚕房变“流水线”……三夏收获正在进行
央视新闻· 2025-06-03 13:14
小麦机械化收割进展 - 山东省曹县159万亩小麦迎来丰收,大规模机械化收割作业正进行,预计本月10日前全部完成 [2] - 多台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采取人歇机不歇模式轮班抢收,几十分钟可完成100多亩收割 [4] - 种粮大户预计2000亩小麦三天即可收完,颗粒饱满状态良好 [4] - 曹县成立6个科技小分队深入26个镇街指导科学收割,未来一周晴间多云天气利于收获晾晒 [6][7] 小麦育种试验田进展 - 河南麦收进度已过六成,新乡市小麦育种试验田进入收获期,科研人员筛选优异个体 [8] - 河南农业大学235亩试验田划分上千地块,种植700多个不同品系小麦,筛选高产抗病优质材料 [10][12] - 科研人员记录株高65厘米、穗数16个、穗粒数60多粒的优良单株,加速实验室培养 [14] - 因旱情导致拔单株成本增加,需多雇近一倍人手,收获后立即脱粒送往实验室加速育种进程 [16] - 新乡市育种基地已培育82个小麦新品种,部分在黄淮海麦区推广种植 [18] 水稻与小麦烘干应对措施 - 湖北强降雨缓解水稻旱情,但增加小麦烘干压力,企业24小时作业防止霉变 [19] - 中稻和再生稻进入分蘖期,降雨补充土壤墒情,田间气象站助力高效用水 [19][21] - 大冶市5.22万亩小麦已全部收割,智能烘干房10多小时完成烘烤,政策补贴10元/亩 [21][23] - 湖北省烘干机保有量1.1万台,批次处理能力24万吨,基本满足需求 [23] 新农人创新蚕桑产业 - 江西修水县95后团队革新养蚕模式,智能分龄蚕房和工业化管理提升效率数倍 [24] - 新式桑叶采收机采叶量相当于40名工人,每日节省人工开支4000元 [26][28] - 引进抗病性强、40天可循环采收的桑苗新品种,温湿度智能调控系统匹配各生长阶段需求 [26][28] - 采用"分段养殖+流水线管理"模式,蚕房空间利用率提升3倍,实现工厂化循环养殖 [28] -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00余户家庭种植,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30][32] - 下一步计划建立生丝加工产业链,实现"全球采茧,修水制丝"新模式 [32]
粤桂携手:桑海“智”变绘就“新丝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5-11 09:51
中新网广西忻城5月11日电题:粤桂携手:桑海"智"变绘就"新丝路" 作者蒋雪林韦佳秀 韦建学敏锐地捕捉到机遇,2022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回到老家红渡镇创业。"2023年6月我与红渡镇 12个村(社区)共同出资、联合成立了红渡红创兴公司,是全县首家'党建引领、能人领办、村企联营'的 企业,公司致力于推动农业安全健康发展,将新技术注入桑蚕产业,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助力村级 集体经济增收。"韦建学说,他还联合忻城县红渡镇12个村(社区)及城关镇4个村,整合资金600万元(人 民币,下同)打造现代化桑园示范基地,引入多项新技术来种植桑树。 吴小红表示,总投资50亿元、规划占地1600亩的广西忻城茧丝绸产业园正在建设中。产业园位于忻城县 红渡工业园,是粤桂协作推进"湾企入桂"重大建设项目。该项目重点依托忻城县及周边县市资源优势, 推动桑蚕丝绸产业从种苗、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到印染加工、服装成衣、副产品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各 环节,向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打造跨区域协作全产业链桑蚕茧丝绸产业集群。项目 满产后预计年耗茧10万吨,年产生丝1.5万吨,真丝绸1.5亿米,丝绸服装7500万件套,将成为全国最大 ...
河池茧丝绸即将亮相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系列活动
新华财经· 2025-05-09 12:02
如今,河池以"一新三化"为抓手,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智能化建设方面,通过发展设施桑蚕、突 破饲料化养蚕技术、运用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领供应链转型升级;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构 建广西首个"中国—东盟(河池)桑蚕茧丝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以及智慧供应链协同体系、全链数字服 务体系、产业生态创新体系,引领产业链数据贯通协同;品牌化建设方面,用好"长寿巴马""真丝壮 锦""刘三姐歌谣""中国丝绸新都"四大品牌,讲好桑蚕茧丝绸产业品牌故事,引领价值链革新跃升。 值得关注的是,5月9日至11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将在浙江德清举办。在"510中国品牌日"系列 活动之"山河脉动共链未来"中,广西河池蚕桑将惊艳亮相。届时,广西河池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韦发 才将深度解读河池蚕桑茧丝绸产业的卓越品质,分享科技赋能下传统产业向智能化、创新化转型的蜕 变历程,阐述打造全球丝绸供应链核心节点、推动"绿色丝绸"可持续发展及以民族文化赋能全球品牌 的战略规划。河池正释放巨大合作潜力,诚邀各方携手,共绘茧丝绸产业发展新蓝图。 在云贵高原南麓,集英雄传奇、长寿密码、山歌底蕴与生态盛景于一身的广西河池,正以桑蚕茧丝绸 产业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