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
搜索文档
 巧用“红叶”带红特色文旅
 经济日报· 2025-11-03 08:07
打卡绝美红叶谷,解锁红叶秘境,红叶似火美到失语……近日,社交平台上关于观赏红叶的讨论刷 屏。随着我国多地进入红叶最佳观赏期,一抹抹如霞似锦的红色吸引众多游客,形成季节性旅游高峰。 疏通堵点。做好交通保障工作,让赏红叶的路径更通畅。交管部门加强研判、做好规划,优化交通 秩序维护方案,适当增加景区周边公交运力以及停车位。针对易拥堵路段,实行疏堵保畅措施,充分保 障车辆通行。提升景区高峰期承载能力,让赏红叶的过程更高效。景区可提前预判客流量,采用多种方 式分散客流。比如,灵活调整开放时间,增加临时出入口,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与景色推出多条赏游路 线,还可增加志愿者负责维护秩序、提供引导,帮助游客快速抵达目的地。 升级体验。景区和相关文旅企业可创新利用红叶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游玩项目。增设相关主题活 动,提供更舒适的配套服务,改善游客旅游体验。分析不同类型游客需求,提供差异化选择。比如,为 徒步爱好者组织探寻红叶相关徒步活动,为儿童开设自然课堂和科普活动,用"红叶+摄影""红叶+赛 事"等业态满足多元需求。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和配套水平也得跟上。在景区内部栈道、登山路线周边 合理增设餐饮区、休息座椅等,提供更多样的住宿和餐 ...
 小米为何跨界布局短剧
 经济日报· 2025-11-02 05:58
 公司战略举措 - 小米宣布进军短剧领域,进行跨界布局 [2] - 布局短剧是小米追求“终端+内容”协同效应的战略选择,旨在丰富内容生态、增强用户黏性 [2] - 此举是小米作为智能硬件制造商打通“软硬结合”闭环、提升品牌整体价值的关键一步 [2] - 公司正从提供硬件产品向构建全方位数字生活体验加速转型 [2]   行业发展趋势 - 短剧作为一种以节奏快、黏性高、易传播为特点的新兴网络视听形态迅速崛起,占领用户碎片时间 [2] - 越来越多业外力量如科技企业小米、百度以及电商平台京东、淘宝等陆续入局短剧领域 [2] - 企业跨界布局短剧折射出实体经济与文化产业加速渗透、相互赋能的新动向 [2] - 短剧成为连接消费与内容、实体与虚拟的桥梁,电商平台通过“剧集+商品”实现场景化营销 [3] - 短剧已成为产业融合的催化剂,推动交易型消费向情感型消费转变 [3]   跨界影响与未来展望 - 跨界力量的涌入为短剧行业带来资金、技术和创新思维,推动内容质量提升和题材多元化,助力行业从粗放生长走向精细运营 [3] -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内容创作将更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文化消费体验将持续升级 [3] - 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内容与科技、文化与实体经济的边界正不断模糊,融合创新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4] - 企业需主动适应从“卖产品”到“卖场景”,从“重功能”到“重情感”的转变以赢得市场竞争主动 [3]
 《海南省跨境电商发展全景分析报告(2025)》
 搜狐财经· 2025-10-29 14:20
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网经社 旗下跨境电商台借助AI大模型,推出《全国各省市跨境电商发展全景分析报告》大型策划,通过发展历程、发展现状、数 据案例、创新实践、未来趋势等维度深度解码34省、165座城市的跨境电商生态,共计199份报告。 海南省跨境电商发展迅猛,2024年进出口额约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5%。出口表现亮眼,占全省数字贸易的98.3%,是核心增长引擎。海南充分利用自贸 港 "零关税、低税率、加工增值免关税" 政策优势,探索 "跨境电商+政策高地" 模式,并推动热带农业、旅游消费、医药健康等特色产业融合,助力 "海南 造"品牌出海。基础设施方面,海南正建设面向东南亚的 "退换货与维修专用仓" 和跨境电子商务航空物流通道,配套首创的 "国际数据中心+跨境数据流动 试点" 支撑体系,提供全链条跨境贸易解决方案。产业生态上,培育了海口综保区、三亚跨境电商体验城、东方保税物流中心等载体,集聚了195家备案企 业,业态涵盖保税展示、跨境直播、游戏出海等。 出品 |网经社 撰写 |DeepSeek 编辑 | 南烛 审稿 | 无痕 配图 | 网经社图库 网经社企业库收录的全国规上跨境电商企业共有162家,其中海 ...
 新航季 天骄航空区内运输机场覆盖率达到81.25%
 中国民航网· 2025-10-28 16:32
 公司航线网络拓展 - 2025年冬春航季新增包头和巴彦淖尔两个航点并新开及加密多条航线 [1] - 在乌兰浩特机场新增第二架过夜运力并新开乌兰浩特—赤峰—巴彦淖尔和乌兰浩特—通辽—包头两条航线使由乌兰浩特出港的支支通航线增至4条 [1] - 加密乌兰浩特—呼和浩特航线以补足晚班航线缺口满足公商务旅客朝发夕返需求 [1] - 恢复呼和浩特—锡林浩特—通辽航线周计划航班量环比增加14.42% [3] - 区内运输机场覆盖率达到81.25% [3]   公司战略定位与产业融合 - 公司定位为内蒙古唯一的本土航空公司以服务北疆发展为己任致力于提升自治区基本航空服务保障能力 [3] - 公司通过以航促旅、以航助农、产业融合等模式推动航空由地区通达走向产业融通 [3] - 在第三届CATA航空大会上以牧歌北疆,安达天下为主题参展通过模拟生态微缩场景等方式展示北疆形象 [3] - 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将十二盟市特色产品带到展会助力内蒙古农副产品拓展宣传销售渠道推动乡村振兴 [4] - 依托航线硬联通和产业软联通助力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4]
 我国膜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
 中国化工报· 2025-10-28 10:26
中化新网讯 中国膜工业协会成立30年来,我国膜产业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跟跑到并跑乃 至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产值已经突破5000亿元。未来,膜产业应聚焦科技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拓展应 用范围,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是记者从上周在京召开的2025膜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膜工业协会30 周年成果展上了解到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中国石化联)党委书记、会长李云鹏指出,膜产业已构建起完整的创新 链与产业链,部分膜材料与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水安全、工业绿色转型以及"双碳"目 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麦村也对膜产业发展提出三点建议: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研发 能力;深化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化融合体系;拓展应用范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本次会议由中国膜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石化联原会长李勇武,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石化联副会 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二级巡视员、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杨尚宝,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研究员王瑞民,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根江等领导、专家及企业代表200余人与会。 记者了解到,虽然膜产业发展成就显著,但目前我国膜技术应用主要偏重 ...
 26国代表齐聚山东潍坊 共话薯业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粮食安全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20:10
 会议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与第三届潍坊国际食品农产品博览会在山东潍坊开幕 [1][5] - 博览会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及中国15个省市的503家参展商和2623家采购商参与 [1] - 会议主题为“科技兴薯·智领未来”,搭建了“展示+对接+研讨”平台 [4]   行业规模与重要性 - 马铃薯已在全球159个国家种植,每日为超过10亿人提供食物,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 [3] - 中国是全球薯类资源最丰富、种植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 [1][3] - 山东省马铃薯年产量超过700万吨,总量居全国前列,薯类年加工量约550万吨 [2] - 潍坊市薯业种植面积44万亩,年产量150万吨,加工产品远销25个国家和地区 [2]   政策与产业发展方向 - 薯业被定位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1][2] - 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推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绿色种植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1] - 行业将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整合资源推动薯业与食品、生物、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 [1] - 未来将推动薯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迈进 [2]   科技创新与合作 - 国际马铃薯中心在过去40年间向中国引入2000多份马铃薯种质,占中国现有种质资源存量一半,助力培育数百个优良品种 [4] - 会议提及气雾式栽培法、扦插技术等创新手段,以及水资源管理、土壤健康保护的实践经验 [3] - 中国在马铃薯种子创新、机械化贮藏加工、价值链开发等领域的经验可通过“南南合作”惠及发展中国家 [3] - 秘鲁拥有3000多种马铃薯种质资源,与中国在农业技术和智能农业创新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4]   市场拓展与价值链提升 - 山东通过强化产业链建设与科技支撑,一块甘薯可开发40余种产品,实现多次增值 [2] - 会议同期举行了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上线和中国—东盟特色产业链出海平台启动仪式 [4]
 乡村全面振兴实践样本:从资源聚变到产业裂变
 经济观察网· 2025-10-27 17:13
 产业发展历程 - 中国三星于2014年启动“三星分享村庄”产业扶贫项目,在包括陕西湾里村在内的13个村庄推动以产业发展和人才培育为核心的乡村振兴 [2] - 2018年,中国三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启动富平柿饼产业扶贫项目,聚焦土壤改良和科学种植,并成立“富平促发柿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冷冻库和晾晒棚 [3] - 至2023年前后,湾里村柿子产业已拥有自有品牌、商标、包装和运营团队,形成以本土资源为基础的地方特色产业雏形 [3] - 2024年10月,占地2600平米的柿子未来工厂竣工投产,标志着湾里村柿饼产业从1.0阶段进入2.0阶段 [4]   生产技术与效率提升 - 未来工厂的分选削皮车间配备国内领先的清洗风干分选设备,创新的削皮去蒂机保证果肉洁净,垂直部署的柿皮传送线使削皮效率倍增,加工能力从以往每天最多2000斤提升一倍以上 [4] - 工厂拥有自研专利技术的柿饼晾晒室,可使柿饼提前20天上市,并通过自动控制温湿度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有效解决发霉、上霜慢的问题 [4]   产业多元化与价值延伸 - 2023年10月,中国第一家柿染艺术馆在湾里村正式开馆,并举行“柿食柿色联合展演秀”,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时尚融合 [6] - 利用废弃青柿子作为染色原料发展柿漆、柿染产业,吸引返乡和外来人才,例如刘耀鹏从零学习成为柿染匠人,陈晨在西安建立工作室并通过线上平台推广,月销售额已超过十万元 [6] - 2025年10月,西安美术学院发起的“柿染文创开发微专业”揭牌,研学基地同步在湾里村落成,致力于构建柿染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 [7]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至2024年9月,村合作社已助力6563人次实现就近就业,社员家庭平均增收超过6000元 [6] - 未来工厂的建成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4] - 湾里村国际青旅作为中国乡村第一家国际青旅应运而生,计划联动未来教室、艺术培训等资源,吸引青年群体深度参与乡村体验 [7]   人才培育与资源整合 - 中国三星组织村带头人访韩活动,例如2019年村支书赵毕锋和2023年合作社经理杨维娜,学习韩国乡村产业发展经验,并将其融汇到湾里村的发展探索中 [3][5] - 三星将乡村人才培训基地“未来教室”落地湾里村,提升乡村基层治理与带头人带领产业发展的能力 [7] - 产业发展遵循“合作社及村民主导+爱心企业赋能+社会组织专业化实施”的原则,实现多方聚变效应 [8]
 资阳乐至:以改革为驱动 唤醒县域副中心发展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10-27 16:03
中国发展网讯夏日傍晚的资阳市乐至县劳动镇真红巷,孩童追逐着水中的小金鱼,欢笑声此起彼伏;巷 内的非遗集市上,剪纸艺人剪刀游走,一幅幅精美的红色题材作品引得游客驻足围观。这条曾经不起眼 的小巷,如今成为乐至县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缩影",折射出县域经济转型的鲜活活力。 场景创新:让乡镇焕新成为"流量入口" "以前这条巷子平时都没人过路,现在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我摆摊卖手工竹编,一个月能挣三四千 块!"劳动镇旧居村村民刘阿姨一边整理竹编簸箕,一边笑着说。竹编摊位前,几位游客正挑选着小巧 的竹编茶杯垫。"这竹编做工精细,带着乡土气息,买回去既能自己用,也能当伴手礼。"来自成都的游 客李女士说。 真红巷的蜕变,源于乐至县对中心镇场景创新的探索。 "我们摒弃'大拆大建'的思路,以'微改造'激活老巷潜力,围绕'亲子+非遗'打造复合场景,让游客既能 带孩子体验玩水捞鱼的乐趣,又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劳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截至目前,真红 巷已累计吸引超3600人次参与体验,带动周边2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不仅是真红巷,劳动镇还依托帅府粮仓,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傍晚时分,帅府粮仓旁的河道上,乌篷 船载着游客缓缓驶过,两 ...
 新疆阿克苏:特色产业惠民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7 11:05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于尚波 文/图 智慧工厂里麦香绵长、棉纱如雪,戈壁滩变"农产绿洲","沙漠之舟"驮起增收新希望……一幅"以 城促产、以产兴城、以业聚人"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天山南麓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徐徐 展开,让当地群众共享繁荣发展的美好成果。 优势作物智能加工:"白水边"的现代化工厂 阿克苏因水得名,天山南麓的冰雪融水在此汇集,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 柯坪县艾力努尔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起源于一座近百年前依水修建的水力石磨坊。这株"百年 老树",2007年注册为公司后抽出新芽,现已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下属的面粉厂厂长艾散江·卡哈尔带记者走进生产车间,详细介绍面粉低温、低压、低速加工 工艺。从麦粒清洗,到将其打碎、磨细,自动化运转程度很高。中间十几台机器不停运作,每台机器内 是研磨程度不一的颗粒,加工后的面粉进入巨大的冷却塔中静置装袋。 至此,面粉的"美食加工之旅"才刚刚开始,在公司的馕产业园,驼奶馕、玫瑰花酱馕、核桃仁馕、 黑麦香馕等小包装食品正加紧生产,产品行销新疆内外。依托特色作物恰玛古开发的冻干粉、原浆等带 来了更高附加值。 艾力努尔公司的面粉车间。 阿瓦提利华纺 ...
 方寸墨玉桑皮纸 书展新疆乡村古韵新颜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14:45
"在我小时候,爷爷做的桑皮纸只用来记账。如今,我通过所学所思把桑皮纸变成游客喜爱的文创产 品。"穆耶赛尔说,这就是她毕业后返乡的最大意义。 桑皮纸是以桑树皮为原料制成的手工纸,具有柔韧、防蛀、耐折等特点。2006年,"维吾尔族桑皮纸制 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技艺主要流传于新疆墨玉县、吐鲁番市等种植桑树 较多的地区。 在墨玉县,这项老技艺代代相传。普恰克其镇布达村的比拉力·图尔荪巴柯告诉记者,他从小学习桑皮 纸制作技艺。"爷爷手把手相传剥皮、锅煮、捶打、发酵、晾晒、揭纸等每一道工序。但随着现代纸张 普及,这项技艺曾一度沉寂。" 为保护桑皮纸,当地政府加强资金扶持,培训手艺人,并依托援疆工作改造升级桑皮纸产业园,拓出一 条"文化传承+艺术创新+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新社新疆墨玉10月24日电 题:方寸墨玉桑皮纸 书展新疆乡村古韵新颜 作者 胡嘉琛 陶拴科 在新疆墨玉县普恰克其镇桑皮纸产业园的一处文创工坊内,23岁的穆耶赛尔·艾合买提托合提专注地给 桑皮纸台灯镶边,灯罩上的龟兹壁画纹样颇具古韵。一旁货架上,用桑皮纸制作的香包、杯垫等产品各 具特色。 比拉力的坚守,是当地桑皮纸产业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