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行业
搜索文档
AI又团灭一个行业
投资界· 2025-11-22 15:29
以下文章来源于AI故事计划 ,作者江畔 AI故事计划 . 人在AI时代的命运。这个编辑部致力于记录AI时代的真实故事。 重写地板价。 作者/江畔 编辑/张霞 来源/AI故事计划 (ID:AIstory1) 过 去 两 年 间 , 从 广 告 到 游 戏 、 从 有 声 书 到 短 剧 , AI 配 音 正 以 惊 人 的 速 度 席 卷 着 整 个 行 业。 它更快、更听话,也成本更低廉。 那些原本靠"声音吃饭"的人,不得不在AI浪潮中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 客户几乎没了 样片交付只剩最后几天,纪录片导演He l e n却被配音卡住了。 今年3月,她为一位教育戏剧界的前辈制作一部传记片。项目收尾阶段,她需要把4 5分 钟的片子压成五分钟的精华。 片里的老人已八十多岁,每一帧都浸着几十年舞台经验,每句旁白都必须凝练、稳当, 才能撑住他的一生。 He l e n找了几家配音公司,但收到的样音总让她沮丧。要么声音太年轻,缺少岁月的层 次;要么情绪太满,破坏了老人的沉静气质。 "好的配音应该融进画面,他们给的却像两张皮。"她反复听样音,越想越焦灼。 眼看交期逼近,剪辑师提醒她:"要不要试试AI?" 出乎意料,AI生成的 ...
AI团灭的行业,多了一个
创业邦· 2025-11-19 11:45
行业变革趋势 - AI配音正以惊人速度席卷广告、游戏、有声书、短剧等行业,其优势在于更快、更听话、成本更低廉[6] - 截至2024年中国AI语音语义市场规模已升至14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8%以上[11] - 2024年全国九成车载导航、八成手机地图、过半在线教育平台已采用AI语音,2025年AI生成有声书占比突破四成[11] 市场格局冲击 - AI系统性地接管行业最底部、最稳定、最能养活人的工作部分,如有声书旁白、短视频、外语短剧、本地广告等强调"快"和"便宜"的领域[12] - 有声书配音价格从三四年前的600-800元/小时崩塌至50元/小时,同行结成"最低价联盟"试图守住100元底线但收效甚微[14] - 主流语音合成平台已能提供上千种音色,覆盖多种方言与细分风格,几分钟就能完成一章有声书录制且成本几乎为零[11] 技术替代效应 - 兼职配音员业务量显著下滑,长期合作对象转向AI声音,主动上门客户几乎消失[10] - 配音导演指出AI正挤压行业地基,新项目几乎清一色采用AI,仅在角色对话部分保留真人[12] - 纪录片导演使用AI配音后发现其停顿、重音、情绪起伏恰到好处,成本极低却达到近乎同等的细腻度[9] 伦理与法律挑战 - 配音演员声音被非法克隆现象频发,声音鉴定店铺月销超2000单,相似度76%的混合声难以立案维权[17] - 2024年4月国家启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但法规落地前配音演员仍面临维权困境[19] - 行业出现失序行为,有配音演员在试音阶段用本声赢得客户,正式交付时却混入AI生成声音[19] 核心竞争力重构 - 国家一级演员强调由生命经验支撑的"人味"是AI难以逾越的鸿沟,配音难点在于感同身受而非技术表现[21][22] - 资深听众表示如果作品全换AI将不再收听,真人配音带来的情绪共鸣和线下互动是AI无法复制的真实体验[22][23] - 专业配音演员通过多语言能力(如中、日、英三语)保持议价优势,将AI视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24] 转型升级路径 - 部分团队结合AI工具实现流程优化,如在动画配音前期用AI生成台词,画师据此作画后再由演员演绎[23] - 短视频平台出现从AI配音向真人配音回调的趋势,为具备特色的配音员创造新的生存空间[24] - 行业共识认为未来属于"有灵魂的人",关键在保留人声温度的同时学会与AI共舞[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