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同源

搜索文档
国家食药同源功能食材食品及基地认定规范 两个团体标准调研会在京启动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2:19
行业标准制定 - 两项关键团体标准《食药同源功能食材食品》和《食药同源功能食材食品基地认定规范》的调研启动说明会于2025年7月23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 [1] - 团体标准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备案立项并于2025年7月22日批准启动 [4] - 会议汇聚了我国食药同源与国家农产品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领导与行业代表 [6] 参与机构与专家 -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许越先研究员 [8]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陆庆光研究员 [10] -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原所长戴小枫研究员 [12] - 国家食用豆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程须珍研究员 [14] - 其他参与专家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多个研究所的专家以及企业家代表 [16] 标准意义与影响 - 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统一标准可减少市场乱象,引导企业规范生产,推动行业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型 [17] - 助力产业价值提升:提升食材及食品的品质稳定性和品牌公信力,帮助地方特色食药同源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7] - 补充现有标准体系:团体标准可灵活响应行业需求,为未来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 [17] - 构建覆盖"从基地到产品到餐桌"的全链条、可追溯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18] 产业升级方向 - 推动食药同源产业向标准化、品质化、高值化升级 [18] - 服务"农食医养,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落地 [18] - 广泛邀请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共同参与标准的起草编制 [18]
建圈强链 四川农业明确产业“路线图”
四川日报· 2025-05-14 08:25
四川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聚焦打造畜牧万亿级、粮油五千亿级,以及蔬菜、水果、茶叶、蚕桑、水产和食药同源千亿级产业 [6] - 方案明确以链主、链属企业为主体,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 [6] - 方案从生产、加工、品牌、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着手,推动生产标准化、加工精细化、品牌特色化 [11] 产业发展目标 - 畜牧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全省畜牧全产业链产值增加2690亿元、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4][11] - 粮油产业:到202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30亿斤以上,粮油全产业综合产值迈上5000亿元台阶 [5] - 蔬菜产业:力争到2027年,四川蔬菜产量稳定在5700万吨左右,综合产值突破4000亿元 [5] - 水果产业:到2027年,全省水果总面积稳定在1330万亩,总产量达到1543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540亿元 [5][12] - 茶叶产业:到202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90万亩,毛茶产值达450亿元,综合产值达1300亿元 [5] - 蚕桑产业:通过3—5年的培育,桑园面积稳定在230万亩,生产蚕茧11万吨,力争蚕桑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 [5] - 水产业:到2027年,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13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490亿元 [5] - 食药同源产业:到2027年,全省食药同源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5] 产业发展现状 - 四川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2024年宜宾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30万亩,综合产值达360亿元,相比2021年提高了150亿元 [8] - 2021年川茶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继川猪、川粮油、川菜、川果之后,四川又一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 [9] - 四川虽然茶企众多,但每年至少70%的川茶以原料或初加工形态销往省外 [9] - 四川畜牧产业中猪肉精深加工占比不到25% [9] 区域布局与重点任务 - 粮油产业:以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川东北、川南、川中丘陵、安宁河谷4条粮食安全产业带 [12] - 重点任务围绕生产、加工、品牌等全产业链提出具体的提升行动或计划 [12] - 保障措施包括项目资金撬动、创新投融资机制、科技人才支持等 [12] 企业主体作用 - 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茶叶加工项目,带动提高全省茶叶加工车间标准化程度 [5] - 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2023年花粉生产线启动,预计2024年产量达到7吨,产值超过1亿元 [13] - 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搭建覆盖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数字化平台 [14] - 方案提出链主企业培优扶大行动,支持粮油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技改升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