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算”计划02组星座
搜索文档
AI太空基础设施加速成型:“星算”计划02组星座发布
观察者网· 2025-10-15 16:49
公司动态与产品发布 - 国星宇航发布“星算”计划02组星座,其研制部署步入全面推进阶段 [1][3] - 公司同步亮相单星算力突破10P(即每秒1亿亿次)的新一代计算卫星平台“天秤-10” [1][5] - 多项产业合作项目在大会现场达成签约 [1] 技术进展与行业里程碑 - “星算”计划01组星座已于今年5月14日成功发射,由12颗具备太空计算和互联能力的卫星组成,成为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3] - 02组星座的发布标志着该计划从首发技术验证进入规模化部署阶段,加速覆盖全球的人工智能太空基础设施成型 [3] - 太空计算是将计算资源部署在空间平台,实现数据的在轨处理、分析和智能决策,区别于传统卫星需将数据传回地面处理的方式 [4] 太空算力的优势与驱动力 - 太空计算可减少对地面的依赖、降低信息时延、提升全球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例如卫星高清图像可直接在太空分析并仅回传结果 [6][11][12] - 太空提供了有效的能源场景,太阳辐射更强且无雨雪天气,可依靠太阳能持续供能,并几乎不受能源与设备冷却的长期约束 [8][10] - 地面算力面临能耗挑战,例如一次AI查询耗电约0.3Wh,全球数据中心总耗电量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1万亿度,接近日本全国年用电量 [8] 全球竞争与战略布局 - 我国已将空天信息产业、卫星互联网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建设纳入数字中国等多项国家战略 [14] - 国际层面,欧盟已投入200万欧元(约合1560万人民币)进行论证实验,美国公司Lonestar Data Holdings计划在月球建设算力中心 [13] - 美国科技公司Starcloud提出计划在太空中建设首个千兆瓦级别数据中心,英伟达、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加快在低轨卫星互联网、芯片等领域的布局 [16] 产业链合作与技术挑战 - 国内企业正加强合作,例如中科星图与中科曙光携手研发高端太空计算芯片和模组,以支撑“天数天算”并减少延迟 [16] - 技术挑战包括:将相同算力部署到太空的成本大幅提升;现有CPU等器件在太空受宇宙射线影响可靠性降低;卫星体积、重量和能源供给限制在轨算力部署 [16] - 星间链路与天地链路在实现高速、低时延和安全传输方面仍需进一步突破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