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与AI讨论七次“明月出天山”》
icon
搜索文档
毕业展成为城市文化空间(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9 05:33
艺术院校毕业展的社会影响力 - 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在7个展区同时举办,呈现近3000名毕业生的3000余件作品,自6月1日开放以来每天接待近3万人次观众,非专业观众占比超1/3 [8] - 全国各大美术院校毕业展已从内部教学检验转变为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节日,形成社会美育现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展览相继展开 [1] - 中国美院2009年首创面向公众的"毕业展示周"形式,2019年进一步扩展为全城联动展览,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生态 [8][9] 艺术与科技的创新融合 - 中国美院毕业生王芃团队在《黑客帝国》开源项目中植入AI体,通过U盘和实时程序展示角色交互,探讨智能体伦理挑战及社会角色复杂性 [2] - 毕业生邵若栩作品《与AI讨论七次"明月出天山"》将AI生成图像与传统国画并置,实现算法虚拟山水与传统笔墨的"诗性造境"共振 [2] - 聂士昌的装置作品《滴动仪》融合水波纹与古代罗盘元素,青铜材质结合机械科技感,探讨微小变化与宏大秩序的哲学关联,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3] 艺术创作的社会实践价值 - 返乡创业者吴鸿珍以《扎根与生长》作品重构乡村文化,运用日常材料展现对乡村生态的追问,实践"以乡土为学院"的美育理念 [6] - 刘佳楠团队研发AR装置《知乎折也》,通过虚拟折纸动画与智能语音辅助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源于实际志愿服务经验 [7] - 中国美院院长指出毕业生作品兼具时代洞察与文化领悟,体现对历史追问与新时代社会责任的回应 [7] 展览形式的创新拓展 - 2025毕业季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包含每日直播导览、艺术市集和打卡点,增强观众互动体验 [9] - 影像类作品通过城市广场、地铁站等公共屏幕及灯光秀形式展示,形成覆盖全城的美育网络 [9] - 展览总策展人表示毕业季已成为杭州市民6月的文化习惯,大学与城市形成双向赋能的良性互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