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与科技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1.7米全尺寸机器人舞出秦俑军团气势,北舞联合科技企业惊艳世界赛场
新浪财经· 2025-08-16 14:24
人形机器人舞蹈表演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表演赛群体舞蹈决赛中,北京舞蹈学院与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代表队凭借舞蹈《秦俑魂》荣获金牌 [1] - 表演采用1名人类舞者和9名身高1.7米、体重70千克的全尺寸机器人共同完成,展现了秦俑兵团的雄壮气势 [3] - 机器人需要完成变换队形、走位等复杂动作,对活动能力、稳定性和协调性提出巨大挑战 [3] 技术实现细节 - 工程师对机器人的电机、零部件等硬件进行全面升级,并通过反复调试优化算法 [3] - 采用"动捕+算法"技术,由专业舞者穿着动捕服采集动作,再以秒为单位切割音乐并编程到机器人动作指令中 [4][7] - 机器人具备环境感知能力,可在行走过程中实时调整位置避免碰撞 [10] 艺术与科技融合 - 作品改编自中国古典舞经典《秦俑魂》,保留了兵马俑复活的凝滞感和机械舞的质感 [7] - 舞蹈分为三个表演层次:人类舞者统领、4个打鼓机器人和5个舞蹈机器人 [3] - 主创团队对原舞蹈动作进行精简以适应机器人运动能力 [7] 行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在高速发展,舞蹈等高难度应用将推动技术向其他行业场景推广 [12] - 艺术与科技融合有助于为机器人技术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12] - 此次合作展现了艺术院校与科技公司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潜力 [12]
8部经典,30个剧场,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来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7 09:51
中国国家话剧院数字化战略转型 - 公司积极推进从传统演出模式向全面数字化战略布局的结构性升级,目标转型为国际一流数字化制播机构[3] - 推出线上演播品牌"CNT现场"两年后,通过AI技术将8部经典作品转化为高清影像,实现艺术与科技融合[3] - 联合中国联通、京东方等科技企业构建数字演艺生态,在全国30个剧场开展跨地域展映[3][7][9] 2025高清展映季核心亮点 - 精选《北京法源寺》《赵氏孤儿》等8部口碑剧目,覆盖2003-2023年间代表性作品,首次公开展映1999年版《生死场》修复影像[5][35] - 采用剧场专用直录播一体化播控终端,为30个剧场部署点对点解码设备,实现云端加密传输,属国内同类业态首创[9] - 展映周期为7月至9月,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27个城市,首发剧目《北京法源寺》将在苏州、杭州等10个城市同步亮相[9][11] 技术合作伙伴赋能方案 - 中国联通提供全国高速网络和云网AI技术,支持8部作品向30家剧场同步传输[7] - 京东方构建专用高清修复流程,提升画面分辨率至4K标准,保留现场演出质感的同时优化流畅度[9] - 技术组合使演出突破时空限制,观众沉浸感提升30%以上,剧场运营效率提高25%[9] 代表性剧目艺术价值 - 《北京法源寺》采用"庙堂高耸,人间戏场"结构,展现戊戌变法历史,主演阵容包含奚美娟等老戏骨[16] - 《狂飙》运用8台摄像机实时拍摄剪辑技术,实现"半电影化"效果,再现田汉创作历程[22] - 《抗战中的文艺》集结段奕宏、孙红雷等40余位演员,以文献戏剧形式致敬抗战文艺家[38]
2025国话“CNT现场”高清展映季7月启程,展映8部经典
新京报· 2025-07-16 15:24
中国国家话剧院数字化战略 - 公司积极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出线上演播品牌"CNT现场",推动从传统演出模式向数字化战略布局的结构性升级[3] - 公司逐步推进从传统文艺院团经营格局向国际一流数字化制播机构的转变[3] - 本次展映季借助AI辅助手段及前沿技术,将八部经典作品打造成高清影像,覆盖全国30个剧场[3][8] 展映季内容与技术创新 - 展映季精选《北京法源寺》《赵氏孤儿》等八部口碑佳作,通过修复与展映呈现中国戏剧美学流变[5] - 京东方与公司共同构建适用于舞台艺术的高清影像修复流程,提升画面分辨率与流畅度[8] - 首次采用剧场专用直录播一体化播控终端,为30个合作剧场点对点部署解码解密设备,提升运营效率和安全性[8] 合作伙伴与技术应用 - 中国联通以高速网络、云网AI融合技术助推演艺与科技融合创新,传输8部作品至全国近30家剧场[8] - 京东方通过技术路径优化保留现场演出质感,并运用剧场专用播控终端突破时空限制[8] 展映季覆盖范围与计划 - 展映季从7月延续至9月,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30个城市的剧场[10][11] - 话剧《北京法源寺》(高清修复版)作为首发剧目,将在苏州、杭州等10个剧场率先亮相[11]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构建艺术与科技的共荣生态,推动经典戏剧作品在科技赋能下得到新诠释和传播[14]
毕业展成为城市文化空间(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9 05:33
艺术院校毕业展的社会影响力 - 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在7个展区同时举办,呈现近3000名毕业生的3000余件作品,自6月1日开放以来每天接待近3万人次观众,非专业观众占比超1/3 [8] - 全国各大美术院校毕业展已从内部教学检验转变为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节日,形成社会美育现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展览相继展开 [1] - 中国美院2009年首创面向公众的"毕业展示周"形式,2019年进一步扩展为全城联动展览,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生态 [8][9] 艺术与科技的创新融合 - 中国美院毕业生王芃团队在《黑客帝国》开源项目中植入AI体,通过U盘和实时程序展示角色交互,探讨智能体伦理挑战及社会角色复杂性 [2] - 毕业生邵若栩作品《与AI讨论七次"明月出天山"》将AI生成图像与传统国画并置,实现算法虚拟山水与传统笔墨的"诗性造境"共振 [2] - 聂士昌的装置作品《滴动仪》融合水波纹与古代罗盘元素,青铜材质结合机械科技感,探讨微小变化与宏大秩序的哲学关联,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3] 艺术创作的社会实践价值 - 返乡创业者吴鸿珍以《扎根与生长》作品重构乡村文化,运用日常材料展现对乡村生态的追问,实践"以乡土为学院"的美育理念 [6] - 刘佳楠团队研发AR装置《知乎折也》,通过虚拟折纸动画与智能语音辅助孤独症儿童精细动作训练,源于实际志愿服务经验 [7] - 中国美院院长指出毕业生作品兼具时代洞察与文化领悟,体现对历史追问与新时代社会责任的回应 [7] 展览形式的创新拓展 - 2025毕业季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包含每日直播导览、艺术市集和打卡点,增强观众互动体验 [9] - 影像类作品通过城市广场、地铁站等公共屏幕及灯光秀形式展示,形成覆盖全城的美育网络 [9] - 展览总策展人表示毕业季已成为杭州市民6月的文化习惯,大学与城市形成双向赋能的良性互动 [9]
Hello Kitty Cosmos光影特展亮相北京
新京报· 2025-06-03 13:56
展览规模与创新 -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Hello Kitty光影展 沉浸式展览空间达2000平方米 [1] - 十大主题展区中70%以上作品为本次展览全新定制 [1] - 运用全息投影 动态捕捉装置 光影艺术等最新科技手段增强交互体验 [1] IP价值与精神内核 - Hello Kitty诞生于1974年 历经半个世纪凝结几代人情感记忆 [2] - 保留"爱 友谊与善良"精神内核 通过科技创新赋予新魅力 [2] - 北京时代美术馆强调艺术本质是情感表达 致力于打造有温度 有科技性的展览 [2] 活动亮点与跨界合作 - 开幕式Hello Kitty与美乐蒂 酷洛米等IP角色进行表演与观众击掌互动 [3] - Hello Kitty设计师山口裕子现场签绘 与粉丝亲密互动 [3] - 21位先锋艺术家在Hello Kitty Art展区展出38件绘画 雕塑等跨界作品 [3] 展览时间与主题 - 展期持续至8月31日 定位"爱 友谊与善良"沉浸式体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