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说》

搜索文档
重新发现城市:向心集聚 以人为本 |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05 18:17
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 - 城市存在并壮大的理由包括防御、商贸、资源集聚、生产效率提升以及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 [1] - 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表现为大城市数量增加与部分城市资源萎缩并存,同时出现"逃离北上广"与"重返北上广"现象 [1] 大城市的发展上限 - 中国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至2023年的694个,增幅达2.6倍,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增至9.44亿,增长5.5倍 [2] -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及人口向心集聚相伴而行,这是由人的需求和规模效应双重驱动的结果 [2] - 从经济一体化角度看,大城市的边界应从都市圈入手,如东京都市圈人口达3700万且仍在增长,上海及毗邻地区常住人口为3100多万 [4] 城市发展路径的多样性 - 过去许多城市采用"摊大饼"模式,导致千篇一律的城市样貌和大量空置厂房、开发区 [8] - 特色鲜明的城市如成都、长沙、杭州等通过提升城市对人的吸引力而脱颖而出 [8] - 三四线城市如泉州、潮州、景德镇通过"单兵突进"策略找到新打法,甚至逆转人口流出趋势 [10] - 城市发展应顺应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逻辑,实现分工协作和梯度发展 [10] 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 - 截至202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67%,预计2030年前达70%,但仍有补短板的制度红利和新技术推动城镇化率提升 [12] - 未来城市发展应尊重规律,发挥市场、政府和个人选择的"向心力",并以人为中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