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规律

搜索文档
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城市发展变化——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经济日报· 2025-07-17 08:00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7月14日至 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 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内 涵,部署了以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为统领的7项重点任务,为我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 路子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比如,城市与经济发展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人 口与用地要相匹配,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相适应,等等。只有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 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才能做好城市工作。 (责任编辑:朱赫) 2024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9.4亿人生活在城镇。今后一个时期,这两个数字还会上 升,但城镇化态势将进入"稳定发展期"。伴随着我国总体上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区域人 口的增减进一步分化,不少城市韧性短板亟待补齐,城市发展也势必要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 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稳定发展期""存量提质增效",提出了找到做好城市 ...
重新发现城市:向心集聚 以人为本 |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6-05 18:17
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 - 城市存在并壮大的理由包括防御、商贸、资源集聚、生产效率提升以及文化交流等多种因素 [1] - 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表现为大城市数量增加与部分城市资源萎缩并存,同时出现"逃离北上广"与"重返北上广"现象 [1] 大城市的发展上限 - 中国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至2023年的694个,增幅达2.6倍,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增至9.44亿,增长5.5倍 [2] -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及人口向心集聚相伴而行,这是由人的需求和规模效应双重驱动的结果 [2] - 从经济一体化角度看,大城市的边界应从都市圈入手,如东京都市圈人口达3700万且仍在增长,上海及毗邻地区常住人口为3100多万 [4] 城市发展路径的多样性 - 过去许多城市采用"摊大饼"模式,导致千篇一律的城市样貌和大量空置厂房、开发区 [8] - 特色鲜明的城市如成都、长沙、杭州等通过提升城市对人的吸引力而脱颖而出 [8] - 三四线城市如泉州、潮州、景德镇通过"单兵突进"策略找到新打法,甚至逆转人口流出趋势 [10] - 城市发展应顺应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逻辑,实现分工协作和梯度发展 [10] 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 - 截至202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67%,预计2030年前达70%,但仍有补短板的制度红利和新技术推动城镇化率提升 [12] - 未来城市发展应尊重规律,发挥市场、政府和个人选择的"向心力",并以人为中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