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

搜索文档
古装剧霸屏,「武侠」却没了
36氪· 2025-06-11 15:25
行业变迁 - 武侠剧从20世纪70-80年代港台制作公司主导起步 1976年《射雕英雄传》开启港产武侠剧历史 后续《天蚕变》《楚留香》等经典持续培养受众 [2] - 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传》创收视奇迹 香港平均收视率60% 单集最高90% 内地单集观看人数超7亿 占当时全国人口70% 带动电视机普及 [4] - 2000-2010年大陆武侠剧进入"黄金十年" 产量超百部 豆瓣8分以上14部中8部出自该时期 包括《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经典 [11] - 2005年《仙剑奇侠传》开启仙侠剧时代 地面频道收视11.3% 河北卫视上星收视峰值4.6% 推动行业IP来源从武侠小说转向游戏 [12][14] 市场更替 - 2014年《古剑奇谭》实现台网联动突破 电视收视破2% 网络总播放40亿 单集1.6亿 微博话题50亿阅读 确立仙侠剧现象级地位 [14][16] - 武侠IP过度开发导致市场疲软 金庸《射雕》影视化12次 《倚天》11次 古龙《楚留香》8次 同质化严重削弱号召力 [16][18] - 武侠刊物大规模停刊 2015年《武侠故事》停刊 2019年《武侠世界》停刊 2023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停刊 原创内容源头枯竭 [18] - 女性受众崛起推动"女频变革" 仙侠剧强化爱情线与"大女主"视角 催生古装偶像剧细分类型 [20] 制作逻辑演变 - 早期武侠剧受资金限制 服化道简陋但注重剧情与动作设计 如95版《神雕》用保鲜膜模拟瀑布 靠演员表演弥补 [21][23] - 现代古装剧制作转向高成本模式 服化道预算占比提升 视觉特效成为标配 演员颜值优先级高于动作训练 [25] - 行业性价比考量导致武侠剧式微 需额外支付武术指导费用 演员档期难配合动作训练 资源向古偶/权谋等类型倾斜 [25] 新形态探索 - 近年"新武侠"尝试融合多元元素 《雪中悍刀行》加入成长叙事 《山河之影》采用双男主设定 《莲花楼》结合悬疑探案 [28][30] - 当前古装剧市场悬疑权谋题材占主导 武侠剧已成小众 反映内容消费群体文化断层 如《藏海传》仍被与10年前《琅琊榜》对比 [1][27]
聊聊叶童
虎嗅· 2025-04-27 08:02
叶童的职业生涯与公众形象 - 2025年通过蛇年春晚和《浪姐2025》重回公众视野,引发80后观众集体回忆,其银发少年造型展现独特时尚风格 [5] - 因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女扮男装饰演许仙成为经典,晚年仍保持中性穿搭风格,鼓励年轻人拥抱不确定性 [5] - 在综艺中因年龄问题与房琪爆发冲突,叶童怼房琪话题12小时内阅读量超12亿,展现"刚柔并济"的处世哲学 [8][12][14] 个人成长与价值观 - 原生家庭贫困且重男轻女,19岁通过广告拍摄入行,后因贵人陈国熹和导演谭家明转型为女主角并获金像奖提名 [19][20][23] - 认为人生需直面不堪过往,强调"心力"建设,主张以空性心态应对婚姻等结构性关系 [1][4][28][32] - 提出"刚柔并济"是现代领导力核心,冲突时需正面回应但顾全大局,结合圣多纳释放法管理情绪 [13][14][41][42] 影视成就与行业影响 - 出道即巅峰:20岁凭《表错七日情》获金像奖影后,28岁以《婚姻勿语》再夺影后,31岁出演《倚天屠龙记》拓宽戏路 [35][36] - 与梁家辉多次合作,从青年到老年演绎不同婚姻状态,戏外保持数十年友谊并相互支持 [35][48][49] - 60岁仍活跃于综艺,打破年龄偏见,其"无定义优雅"的银发皮衣造型引发对传统审美的挑战 [18][47] 婚姻与人生哲学 - 与丈夫陈国熹经历8年恋爱后结婚,但多次公开应对丈夫出轨事件,被港媒称为"鸵鸟太太" [25][27][37] - 认为婚姻本质是空性结构,晚年超脱于形式,更注重自我空间建设,主张"有无皆可"的随心态 [29][32][39] - 引用韩炳哲和庄子哲学,将人生困境比作"无色米饭",强调通过释放法实现情绪自由 [28][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