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综艺

搜索文档
电影宣发,为什么越来越抽象?
36氪· 2025-08-27 12:20
电影市场表现 - 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10天票房达6.6亿元 截至8月18日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 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1] - 影片凭借水墨画风和情感表达成为暑期档黑马 与《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并列国产动画力作 [1] 宣发事件影响 - 8月10日小红书"薯你最懂浪浪山"活动邀请傅首尔和苏敏作为嘉宾 其发言将电影温情主题强行关联女性议题引发争议 [2][4] - 傅首尔在映后分享中谈论离婚带娃经验 将"家庭温情"解读为"个体觉醒" 苏敏将"猪妈妈"形象与自己"逃离家庭"经历类比 [4] - 事件导致官微涌现"退票"评论 豆瓣评分从8.6分暴跌至7.8分(后回升至8.5分) 猫眼数据显示8月10日后票房增势明显趋缓 [7] 行业营销现象 - 电影宣发普遍存在营销方式与影片内容脱节现象 包括设置偏离主题的互动话题、加入网络热梗与主创尬舞等 [9] - 《茶啊二中》因"打工人边工作边看电影"短视频被质疑摆拍 《忠犬帕尔马》安排宠物狗观影制造"狗都看哭了"场面 [9] - 片方付费邀请群演在特定时段呈现飙泪等反应 费用为200-1000元/人 经剪辑加工后制成具有情绪冲击力的宣发物料 [13][14] 营销模式演变 - 2011年《失恋33天》以890万元投资获3.5亿元票房 通过微博制造话题开启互联网宣发热潮 [11] - 2017年《前任3》以5000万元宣发成本获19.42亿元票房 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情绪炸弹"引发二创热潮 [11] - 2015年票房过亿的75部电影中63部与微博合作 合作影片票房占全年总票房82% [19]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425.02亿元 较2023年下滑23% 低于10年前水平 国产影片425部 进口影片76部 [17] - 资本倾向"流量优先"策略 2014年起流量明星大规模进军影视行业 形成"大IP+流量明星=10亿票房"模式 [19] - 《上海堡垒》投资3.6亿元但豆瓣评分仅2.9分 票房1.2亿元 因经费过度倾向流量明星和宣传导致内容漏洞百出 [20] - 《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票房成功影片被批评"情绪大于故事" 过度依赖社会情绪营销 [20] 核心矛盾与趋势 - 电影路演核心价值在于真实记录观众反应 但名不副实的宣传易误导预期 如《一闪一闪亮星星》电影退票率达18.1% [16] - 行业存在"重营销、轻内容"痼疾 制作方压缩剧本开发等核心环节成本 导致内容空洞、表演苍白、叙事粗糙 [19][20] - 社交媒体使用户习惯不加判断接受信息 大多数观众难以识别摆拍物料 部分影片甚至依靠"黑红也是红"逻辑获取流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