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夫熊猫4》藏羌织绣图案海报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省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创新开展藏羌织绣版权转化实践
公司核心业务与模式 - 公司是一家集藏羌民族文化藏品展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于一体的博物馆 [1] - 公司坚持文化梳理、人才培养、融合创新、市场对接的发展思路 [1] - 公司积极探索藏羌织绣的版权转化实践,该做法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1] 数字化建设与内容积累 - 公司自创立之初就着手建立藏族织绣、羌族刺绣、彝族刺绣的数据资料库,对传统图案进行数字转化 [2] - 公司工作人员累计收集了10万余幅图案,逐一拍照并制作矢量图,分类入库,实现数字化保护 [2] - 公司深入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地区的农村(牧区)、高校及文化部门,对藏羌彝传统工艺图案元素进行收集和记录 [2] 产品创新与人才培养 - 公司在传统技艺中融入现代创新,创作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工艺精湛的藏羌织绣作品 [1] - 公司积极联合高校培养手工技艺创新人才,推进藏羌织绣传统图案的再创作和衍生品的开发设计 [2] - 非遗传承人在创作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用色,不断推出新的纹样 [2] 商业合作与版权管理 - 公司于2014年启动藏羌织绣授权项目,以版权授权形式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和艺术家合作 [2] -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同宝马、环球影业、华为、植村秀等20余家国内外品牌开展合作 [2] - 公司制定了著作权管理办法、版权档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10余个制度性文件,为版权工作提供规范化指导 [3] - 公司共计拥有版权140余件,累计授权费用1000多万元 [3] 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 - 版权合作提升了藏羌织绣的知名度和时尚感,具体体现在手表表盘、电影海报、民族特色饰品与现代服饰的混搭等 [3] - 公司在汶川县、小金县、九寨沟等地的社区、景区搭建生产和展示窗口,带动了1500余名绣娘灵活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超3万元 [4] - 2020年建立的汶川巧娘羌绣专业合作社已累计培训绣娘4000多人次 [4] - 大量的制作订单帮助藏羌民族农村妇女实现增收致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