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
搜索文档
“写戏是我生命所必需的”(人物)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公司创作历程与成就 - 公司于1991年创作的话剧《李白》首演即轰动京城,并获得剧目、编剧、导演、舞美、表演5项文华奖 [2] - 公司于1979年完成并公演第一部京剧作品《司马迁》,该剧获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二等奖 [3] - 公司为评剧院创作的《成兆才》《评剧皇后》,为北方昆曲剧院创作的《南唐遗事》,以及为潮剧院创作的《绣虎》均是其早期重要作品 [3] - 公司于49岁正式成为北京人艺编剧,其创作的《李白》、《天之骄子》、《知己》构成“文人历史剧三部曲”,2019年作品《杜甫》也成为北京人艺历史剧保留剧目 [4] - 公司创作生涯共完成90余部剧本 [5] 行业艺术理念与影响 - 公司提出“传神史剧论”的艺术主张,即“传历史之神,传人物之神,传作者之神”,在戏剧界引发广泛关注 [4] - 公司作品以“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著称,使历史人物摆脱符号化桎梏,曹禺戏剧文学奖评委认为其作品展现了“灵魂与灵魂的对话”的历史剧新可能 [5] - 公司作品《南唐遗事》在舞台上连演百余场,并被拍成电视艺术片,获得高度评价 [3] - 公司认为成功的剧作家需具备诗人的激情、小说家的睿智、散文家的词采等多种素养,并强调创作自由和对艺术的敬畏 [4][5]
讲座|“民族的触手”:战前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的理想与困境
新浪财经· 2025-10-05 11:04
【编者按】20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不仅是东亚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理解战前日本知识界的学术 转向、思想困境与跨文化实践提供了独特视角。作为日本首个专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民间学术团 体,"中国文学研究会"在复杂的政治语境中探索文学的自律性,其成员的研究实践与思想反思成为中日 比较文学研究的宝贵遗产。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于2025年9月26日举办题为《20世纪日本学者的 中国文学研究——以中国文学研究会为中心》的讲座,深入剖析这一团体的成立背景、核心人物思想轨 迹及其在文学与政治张力中的学术探索。本次讲座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举办的2025年秋季学期 读书会"本文内外:世界文学的跨界叙事与知识生产"系列活动之一,由高磊主讲,宋新亚与谈。高磊是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博士后,日本大阪大学博士,主要从事中日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宋新亚是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常勤讲师,日本大阪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本次讲座围绕1934年成立的"中国文学研究会"展开,通过竹内好、武田泰淳、冈崎俊夫等三位核心人物 的研究历程,揭示了这一组织在对抗传统汉学与所谓"支那学"、开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