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呐喊》
icon
搜索文档
巴西汉学家沈友友:在精神的世界探寻“中国房间”
新华社· 2025-07-22 10:24
巴西汉学家沈友友的文化传播历程 - 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中文名沈友友)翻译的中国作家鲁迅作品《呐喊》新书在巴西书店上架,致力于向葡语世界传播中国故事 [1] - 沈友友定居澳门,现任教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已在中国生活二十年并取得博士学位,未来计划继续留在中国 [6] 文化接触与学习经历 - 沈友友幼时通过中餐厅、转译中国书籍和李小龙电影接触中国文化,但认为早期接触较为直观和粗浅 [2] - 2004年结识北京大学副教授胡续冬后系统学习中文10个月,并参与中国外交部举办的体验课程,走访北京、甘肃、上海和福建等地 [2] - 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12年毕业,形容学习中文后"在全新文化语境中重新出生并迅速成长" [3] 翻译事业与作品选介 - 沈友友获第十八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译介中国作品十余年,早期以《论语·葡语解义》等古代典籍为主,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对现代人有重要参考价值 [3] - 新作《呐喊演绎——沈氏戏剧化翻译和文学评析》突破以往选材,认为鲁迅作品的批判性体现中国人对自身局限的自觉,具有宝贵价值 [4] - 2024年将出版《孙子兵法》与《清代学术概论》两部新译作,配合中巴文化年推动中国文化传播 [6] 澳门的文化桥梁作用 - 沈友友认为澳门凭借"一国两制"优势可推动文化走出去,制作输出文化产品,将中国文化视为"精神世界的中国房间" [6] - 强调多元文化是中国最佳名片,当前中国对巴西重要性提升,需深化了解而非仅懂皮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