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搜索文档
老外逛中国,用“宇宙”形容浩瀚中国文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8-02 15:25
他们中,有初次踏上中国土地、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甚至萌生留学念头的"小白";也有研究中国多 年、被称为"中国通"的"王者级"专家;还有在北京生活十余年、早已融入本地生活的"老北京"。 点击视频,来看看他们眼中的中国吧!(记者 林卓玮) 近日,我与来自玻利维亚、阿塞拜疆、巴西等国的国际友人,开启了一段北京中轴线探索之旅。 ...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开封:穿越时空的访问
河南日报· 2025-07-27 07:34
踏入清明上河园,嘉宾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北宋的繁华市井。身着古装的演员们穿梭其间,表演杂 技、喷火等传统节目,引得嘉宾们纷纷拍照留念。来自俄罗斯的尼基塔·科尔涅夫兴奋地说:"我第一次 来开封,这里太美了,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繁华的北宋时期。" 在兰考县下车时,嘉宾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棵高大的泡桐树——"焦桐"。它是焦裕禄同志在六十多年前 亲手种下的。 7月26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的部分外籍嘉宾走进开封,感受古城之变。 嘉宾们来到开封博物馆,馆内陈列的文物,见证了古城厚重的历史。在点茶文化展区,来自阿塞拜疆的 法伊格·阿加巴莱耶夫饶有兴致地观看茶艺师展示点茶技艺。 "中国的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法伊格·阿加巴莱耶夫说。 河南自贸区艺术品保税仓里,瓷器温润如玉,汴绣栩栩如生,吸引嘉宾们驻足欣赏。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卡布尔忠·萨比罗夫对一枚写着瘦金体"汴京"的书签爱不释手。他说:"中国书法有 着独特魅力,每一笔都像是有生命一样,充满了力与美。我要把它带回家,留作纪念。" 走进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通过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嘉宾们了解了焦裕禄的事迹,也了解了兰考这 片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兰考县堌阳音 ...
巴西汉学家沈友友:在精神的世界探寻“中国房间”
新华社· 2025-07-22 10:24
巴西汉学家沈友友的文化传播历程 - 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中文名沈友友)翻译的中国作家鲁迅作品《呐喊》新书在巴西书店上架,致力于向葡语世界传播中国故事 [1] - 沈友友定居澳门,现任教于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已在中国生活二十年并取得博士学位,未来计划继续留在中国 [6] 文化接触与学习经历 - 沈友友幼时通过中餐厅、转译中国书籍和李小龙电影接触中国文化,但认为早期接触较为直观和粗浅 [2] - 2004年结识北京大学副教授胡续冬后系统学习中文10个月,并参与中国外交部举办的体验课程,走访北京、甘肃、上海和福建等地 [2] - 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12年毕业,形容学习中文后"在全新文化语境中重新出生并迅速成长" [3] 翻译事业与作品选介 - 沈友友获第十八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译介中国作品十余年,早期以《论语·葡语解义》等古代典籍为主,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对现代人有重要参考价值 [3] - 新作《呐喊演绎——沈氏戏剧化翻译和文学评析》突破以往选材,认为鲁迅作品的批判性体现中国人对自身局限的自觉,具有宝贵价值 [4] - 2024年将出版《孙子兵法》与《清代学术概论》两部新译作,配合中巴文化年推动中国文化传播 [6] 澳门的文化桥梁作用 - 沈友友认为澳门凭借"一国两制"优势可推动文化走出去,制作输出文化产品,将中国文化视为"精神世界的中国房间" [6] - 强调多元文化是中国最佳名片,当前中国对巴西重要性提升,需深化了解而非仅懂皮毛 [6]
闻献:像老铺黄金讲中国故事,把千元香水做成一门生意 | 厚雪专访
36氪· 2025-07-18 09:05
品牌定位与战略 - 公司成立于2021年,定位高端香水市场,主打浓香精产品,香精浓度达国际品牌两倍(8%-15% vs 闻献16%-30%)[15] - 产品系列以季节为单位发布,命名风格独特如「人无完人」「人面兽心」「不省人事」,单款产品名如「初熟之物」「空无一木」[8][20] - 2023年线下全渠道复购率达60%,老客户贡献显著[19] - 2024年战略转向商品化,第七季产品「沉檀龙麝」采用中国风设计,配套推出盘香,新slogan为"中国香 世界礼"[20][23][28] - 计划2024年底将国内门店从26-27家扩展至35家,重点发展电商业务,目标实现线上线下渠道占比各50%[29][31] 产品与定价策略 - 主力产品定价1750元/瓶,按单毫升计算价格介于商业香水与奢侈品牌之间[16] - 线上渠道推出淡香精版本及15ml/5ml小规格产品,抖音平台售价约200-300元[32] - 坚持原创香调开发,拒绝仿香,合作方需完全接受公司创香逻辑[35] - 产品开发灵感来源于创始人消费习惯,通过高频购买国际品牌研究产品设计逻辑[44] 市场拓展 - 2024年启动出海计划,拟在海外机场开设门店,欧莱雅投资背景提供信用背书[25] - 已入驻丝芙兰渠道,通过专业美妆零售网络触达新客群[23] - 线下门店坪效表现优异,选址策略清晰可量化[30] 资本与行业合作 - 获得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首个风险投资,获取行业数据、预算工具等资源支持[11] - 欧莱雅提供国际市场拓展支持,其品牌背书助力海外合作谈判[25] 行业洞察 - 中国香水市场存在"仿香"现象,部分品牌依赖大牌配方作为开发基准[34] - 高端香水销售依赖品牌故事与文化内涵支撑溢价,单纯气味创新难以建立长期竞争力[26][36] - 多品类拓展(香氛/身体护理)是美妆行业已验证的增长路径,参考娇兰等国际品牌发展模式[37]
韩媒:中国潮流前沿文化在韩国受青睐
环球网资讯· 2025-07-18 07:20
中国文化在韩国的流行趋势 - 中国网络热梗、bgm、表情包在韩国社交媒体上以20至30岁年轻人为中心迅速传播,例如"谁敢想"bgm的韩语版账号在两周内吸引2.7万粉丝,单条视频最高观看量达430万次 [1] - 中国潮玩公司泡泡玛特旗下玩偶拉布布在韩国供不应求,二手交易平台7月第二周相关交易额达19亿韩元,稀有款溢价超15倍(原价2.1万韩元,成交价31.8万韩元) [2] - 抖音和小红书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推动流行趋势全球化,抖音全球月活用户达16亿,韩国甜品行业热潮"毛巾蛋糕卷"最初源自中国上海抖音平台 [2] 韩国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 - 韩国二三十岁年轻人对中国文化排斥感减少,心理隔阂逐步消除,上海因免签政策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2] - 专家认为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包容度提升可能对韩中关系改善产生积极作用 [1] 行业影响与平台效应 - 中国本土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通过内容输出直接影响韩国流行文化,形成"中国原创→韩国二次传播"的路径 [2] - 韩国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中国潮玩(如拉布布)已形成溢价交易市场,反映韩国消费者对中国IP的追捧 [2]
通讯|罗马尼亚“中文三姐妹”的追梦故事
新华网· 2025-07-13 13:59
罗马尼亚"中文三姐妹"的追梦故事 - 罗马尼亚有痴迷中国文化的三姐妹,她们自幼学习中文,从儿童启蒙绘本读到中文经典,从"汉语桥"的竞技舞台到长城脚下的文化探索,成为中罗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 [1] - 大姐林娜15岁,五岁时因中国历史文化书籍封面上的汉字着迷而决定学习中文,十年来坚持不懈,2024年在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罗马尼亚赛区夺得冠军,计划考北京语言大学翻译专业 [1] - 在林娜影响下,二妹林安和小妹林莉也对中文产生兴趣,三姐妹一起学习中文,观看中国影视作品、练习书法 [2] 三姐妹的中文学习成就 - 林娜和林安在2023年双双通过汉语水平考试五级(HSK5),林娜正在备考汉语水平考试六级(HSK6)和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 [2] - 小妹林莉在2024年"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中夺冠,并代表罗马尼亚参加在中国天津举行的全球总决赛 [2] - 林安在2024年"汉语桥"罗马尼亚赛区比赛中表演贯口《说中国》,获得二等奖,计划继续努力提升舞台表现力 [3][4] 家庭支持与中国文化体验 - 母亲梅里丹是"中文三姐妹"的启蒙导师,从小给女儿们读中文绘本、讲中国神话故事,坚持带她们学习中文经典读物 [2] - 2019年梅里丹带女儿们首次中国之旅,此后多次往返中国,深度体验中华文明 [2] - 林娜五次登临长城,林安对中国美食情有独钟,林莉在天津参加"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时学会包饺子并与中国小伙伴以琴会友 [2] 持续学习与未来规划 - 三姐妹积极参加锡比乌孔院组织的"国际中文日"、夏令营、中文角等活动,为参加活动常从布加勒斯特驱车六小时前往锡比乌 [2] - 林娜计划申请翻译专业,林安立志研习中国文学成为作家,林莉也在中文学习中不断探索 [4] - 越来越多的罗马尼亚人正像这三姐妹一样,开始爱上中文、爱上中国 [4]
闻献:像老铺黄金讲中国故事,把千元香水做成一门生意 | 厚雪专访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09 21:10
品牌定位与策略 - 公司成立于2021年,定位高端香水市场,主打浓香精产品,香精浓度达国际品牌两倍(8%-15% vs 闻献16%-30%) [8][35] - 产品系列以季节为单位发布,命名独特如「人无完人」「人面兽心」「不省人事」,单款香水名称如"初熟之物naive""空无一木void" [9] - 2023年线下全渠道复购率达60%,显示用户粘性较强 [10][41] - 第七季产品转向中国风,推出「沉檀龙麝」系列,采用中国焚香调并配套盘香,新slogan为"中国香 世界礼" [42][54] 商业模式转型 - 从"作品思维"转向"商品思维",早期强调个性表达吸引小众用户,现需覆盖更广泛人群以扩大规模 [14][25][27] - 调整渠道策略:线下已开26-27家店,计划年底达35家,同时重点发展电商业务目标线上线下占比各50% [56][59] - 线上推出淡香精和小规格产品(15ml/5ml)适应价格敏感用户,保持核心浓香水定位 [60][61] - 获欧莱雅战略投资,成为其在中国首个VC项目,获得行业数据、商业工具等资源支持 [11][28][50]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单毫升定价低于国际奢侈品牌,但原料成本较高,1750元/瓶的定价支撑点在于香精浓度和文化价值 [5][36][51] - 拒绝仿香路线,坚持原创调香,合作方需理解品牌创香逻辑而非模仿大牌 [62][64] - 海外扩张计划启动,将入驻海外机场店,以中国文化作为核心差异化卖点 [42][45][47] - 产品线扩展至香氛、身体护理等领域,参照娇兰等国际品牌的多品类发展路径 [67] 品牌文化构建 - 早期风格偏向国际化极简,现深度绑定中国文化,认为文化是支撑溢价和差异化的内核 [45][51][54] - 借鉴老铺黄金案例,通过中国文化建立产品标准与历史感,提升品牌厚度 [53][54] - 提出"禅酷"美学系统,融合禅宗的重复练习与创新突破理念 [71][72] - 创始人认为消费品是影响大众的重要媒介,产品灵感来源于消费体验而非传统艺术形式 [75] 行业洞察与挑战 - 中国香水市场存在"仿香"现象,部分品牌依赖大牌配方作为背书 [62][63] - 高端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品牌占据主导,新品牌需通过独特定位突围 [8][69] - 创始人承认早期决策失误如盲目扩张、跨界尝试,现更注重经营健康度 [12][13][70] - 认为香水本质是"品牌力+渠道逻辑"驱动的生意,好故事比好气味更重要 [66]
《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城”
环球时报· 2025-07-04 07:00
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城特色 - 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城位于贝尔格拉诺区阿里维尼奥街 距离机场38公里 拥有显著中式牌楼标识 [1] - 该中国城客群结构独特 周末高峰期本地居民占比显著超过华人 形成"老外比中国人多"的现象 [3] - 餐饮业态以地道粤菜为代表 如"御福"餐厅下午时段仍保持爆满状态 华人食客占比不足50% [6] 商业业态分析 - 缺少小肥羊、小龙坎等国际连锁品牌 但中式奶茶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热门选择 [3] - 零售店铺呈现"一店多品"特征 商品丰富度受到本地消费者认可 [7] - 餐饮价格定位高端 在本地餐饮市场中属昂贵序列 [6] 文化融合现象 - 除中国元素外 还融合韩国偶像海报、日本动漫涂鸦等东亚文化符号 [4] - 街头艺术表演与观音画像形成文化混搭场景 体现多元文化共生 [4] - 卡皮巴拉等潮玩元素与北京商业体出现同质化陈列 [3] 消费驱动因素 - 中国美食成为核心吸引力 在随机调研中提及率排名第一 [6] - 异国情调与友好服务构成次要吸引力 满足本地消费者猎奇心理 [7] - 区域定位为城市网红打卡点 被纳入"布市一日游"必到路线 [6] 中阿经贸背景 - 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多个国家保持首位贸易地位 [7] - 当地学者与企业界高度重视中阿关系 关注中国发展经验 [7][8] - 中国对阿根廷实行免签政策后 "China Travel"旅游概念热度上升 [9] 品牌认知现状 - 当地Z世代通过"DeepSeek"等科技产品形成对中国技术实力的认知 [7] - 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依赖西方媒体和社交媒体 存在认知偏差 [9] - 华裔群体认为中国城热度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存在正相关 [7]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罗季奥诺夫—— “越来越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伟大和深厚”
人民日报· 2025-07-02 05:54
中俄文化交流与文学译介 -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罗季奥诺夫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和研究,翻译了老舍、贾平凹、韩少功等作家作品26部,策划出版了《边城文集》《白雪乌鸦》《第四十三页文集》等中国现当代文学译文集 [1] - 罗季奥诺夫出生于俄罗斯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与中国黑河隔江相望,少时对中文产生浓厚兴趣,选择中文作为大学专业,曾在复旦大学进修,后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博士并留校任教 [1] - 目前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大约60个中文学习项目,聚集了许多中国文学翻译人才,有15个老师在积极从事相关翻译工作,包括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 [2] 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影响 - 俄罗斯书店中许多中国小说摆在显眼位置,王蒙、冯骥才、莫言、刘震云、余华、刘慈欣等中国优秀作家的作品都有相当完整的俄文译本 [2] - 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学作品很感兴趣,中国文化已经作为一种时尚进入俄罗斯年轻人的世界 [2] - 2019年中文正式被纳入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外语科目,目前俄罗斯公立教育机构至少有5万人学习中文 [2] 个人翻译项目与工作计划 - 罗季奥诺夫正和夫人一起翻译刘震云的中篇小说《温故一九四二》 [2] - 同时也在整理来自伏尔加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作家的文集 [2]
多国青年访长春:触摸千年智慧 点赞中国智造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7:00
文化体验活动 - 外国青年在吉林长春体验活字印刷术 学习中国古诗词排版印刷流程 [1] - 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引起印度尼西亚青年肯德里克浓厚兴趣 [1] - 长春中医药大学展示人参 灵芝 鹿茸等东北特色中药材 美国青年莉泽尔称其为"神秘的东方力量" [3] - 外国青年参与制作中药香囊 选用冰片 陈皮 艾草等材料 美国青年计划将香囊带回国内使用 [3] 工业发展展示 - 一汽红旗文化展馆展示新中国最早轿车车型及最新汽车科技 包括60年前手工打造车型和AI系统新车型 [3][4] - 美国青年布兰登通过经典车型解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关注自主设计生产的发动机技术 [4] - 外国青年评价长春工业城市形象"漂亮 井然有序且发展潜力十足" 特别提及展车"闪闪发光充满科技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