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戏剧家》

搜索文档
何以中国|借津门建筑活化之韵,打造可触摸的“何以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21:01
红色文化沉浸式展演创新 - 吉鸿昌旧居通过沉浸式话剧《国魂》重现抗日英雄临刑场景,演员霍正斐精准演绎"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等经典台词,引发观众强烈共鸣[1][3][7] - 展馆设计七扇门还原地下联络站逃生路线,演员推门动作强化历史代入感,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年代危机氛围[3][5] - 团队耗时数月打磨细节,演员需完成情绪训练以呈现入党宣誓、秘密印刷等场景,选角坚持"阔面壮汉"形象以尊重历史真实性[5] 历史建筑活化运营模式 - 天津将吉鸿昌旧居、惠中饭店等改造为"城市剧场",用街头沉浸式话剧替代传统展柜,游客可互动参与《日出》等剧目演出[8][10] - 李叔同故居"叔同之夜"采用剧情解谜形式,曹禺故居《寻找戏剧家》强化感官体验,实现从单向讲解到双向互动的转型[10][12] - 2024年天津举办1.3万场文旅活动,接待游客2.6亿人次,名人故居活化形成"保护—活化—传承"闭环并成为新地标[11][14] 文旅融合战略实施成效 - 天津市政策明确要求提升沉浸式体验,通过"五新二十策"等方案推动北洋法政学堂等建筑修缮开放,打造文旅新热点[11] - 惠中饭店结合《日出》剧本实现文学与建筑共鸣,吉鸿昌旧居使青少年能背诵"恨不抗日死"绝笔诗,证明文化传承有效性[7][10] - 历史建筑串联成文化景观带,既守护城市根脉又注入经济活力,为全国提供"建筑标本"到"城市剧场"的转型范本[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