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意外归来》
icon
搜索文档
以“他者目光”读列宾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12
展览背景与核心目标 - 展览名为“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是“中俄文化年”背景下的重要文化活动 [2] - 展览核心目标是以“他者目光”为理论起点,通过跨文化转译与中国叙事建构,为观众开启深度艺术对话,应对“双重他者性”带来的文化隔阂挑战 [2] - 最终目标是让列宾的艺术从“俄罗斯的列宾”走向“人类精神的列宾”,实现跨文化策展的使命 [5] 展览内容与叙事结构 - 展览系统展现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巨匠列宾的艺术历程,包含其代表作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草图 [2] - 将俄方以地理年代为基础的艺术分期,重构为更具主题性与情感张力的四幕叙事:“河畔船歌:艺术之旅的开始”、“广袤大地:现实主义的求索”、“时代史诗:民族灵魂的光辉”、“暮色沉思:晚年的自由之境” [3] - 通过八个“创作群组”并置素描、色稿与油画,揭示名作生成过程,并复原画室场景邀请观众代入艺术家身份 [4] 展览技术与互动体验 - 利用AI技术让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动起来,并依据《列宾回忆录》制作微纪录片,让列宾以第一人称口吻诉说艺术生涯 [3] - 在四个展览单元配以列宾同时代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人的旋律,构建“听觉调色盘” [3] - 设置“列宾的朋友圈”互动区域,以微信界面为灵感,通过触摸屏呈现列宾与托尔斯泰等友人的“群聊”对话,配合表情包与轻松文案,吸引年轻观众打卡 [4] - 门票借助NFC(近场通信)技术嵌入导览,使观众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探索 [4] 空间设计与学术支持 - 空间设计采用“色彩地理学”展开叙事,如河畔船歌单元用冷蓝色调呼应涅瓦河,广袤大地单元用深绿色象征民间生机 [4] - 提取自俄罗斯建筑的“艺术之门”和“艺术之窗”符号贯穿展线,象征文化通道与双向凝视关系 [4] - 展览依托俄方提供的学术资源及国内俄罗斯美术研究权威学者的支持,对展览叙事进行重构,并出版中英双语图录,收录双方专家论文 [3][4]
“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观众开放
经济观察报· 2025-09-07 08:42
展览概况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 展出92件油画和素描作品[1][2] - 展览通过四大篇章系统梳理列宾艺术生涯 揭示其创作中理性与激情共生的美学逻辑[2] -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 由中俄两国国家级博物馆联合主办[4][5] 展品内容 - 首次来华展出《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等多幅列宾代表作 其中《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画幅近4米宽[2] - 展出8个重要作品创作群组 包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肖像速写 场景素描和油画小稿等创作过程资料[2] - 通过列宾创作的同时代人物肖像画 配合互动专区展现其艺术朋友圈与跨艺术领域共振[3] 艺术价值 - 全面呈现列宾笔下一个民族的觉醒与一个时代的温度 展现巡回展览画派巨匠的艺术成就[2] - 通过创作群组揭示列宾从田野写生到巨制落成的全过程 让观众深入了解杰作诞生历程[2] - 肖像画作品蕴藏巨大力量与魅力 展现绘画与文学 音乐的跨艺术领域共振现象[3]
92幅列宾真迹来华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代表作公开亮相
央视新闻· 2025-07-24 15:01
展览概况 - 列宾艺术特展于7月2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出92件俄罗斯现实主义大师列宾真迹 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列宾艺术展[1][2] - 展览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 观众需实名预约并单独购票参观[5] 展品内容 - 展品包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过程系列作品 从速写到油画草图再到油画小稿 全面展现列宾史诗巨著的创作历程[2] - 《意外归来》作为中国知名度仅次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品 聚焦革命者面部神态与家庭成员的不同反应[2] - 最大展品《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首次来华展出 画幅达178厘米高、285厘米宽 创作于1883年[3][4] 艺术价值 - 列宾被誉为俄罗斯民族艺术的视觉诗人 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巅峰代表 作品以深刻洞察力描绘人民生活与社会各阶层[2][4] - 列宾坚持为普通人塑像 在《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中刻画驼背人、地主婆等形象 每个面目可读的细节都经过反复修改[4] - 列宾艺术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中国现实主义艺术发展 部分中国油画主题创作仍坚守刻画人民的现实主义取向[5] 文化意义 - 展览作为2024-2025中俄文化年重点项目 所有92件真迹均来自俄罗斯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和俄罗斯国家博物馆[2] -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列宾主题展览 为观众提供全面了解列宾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宝贵窗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