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聪明投资者》
icon
搜索文档
信璞投资归江:价值投资者究竟如何学习格雷厄姆?心生喜欢才能身体力行
聪明投资者· 2025-06-17 15:01
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与时代背景 -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为专业投资者提供方法论基础,《聪明的投资者》则面向业余投资人,其核心思想是"来自平民,服务大众",强调价值投资的道德维度而非仅技术层面[3] - 格雷厄姆推崇中国"常平仓"制度,关注经济波动中平民的生存困境,其投资哲学包含对社会公平的深刻思考[14][16] - 1929年大萧条前格雷厄姆曾加杠杆做多几乎爆仓,这段经历促成《证券分析》的诞生,安全边际法则源于实战教训[35][37][48] 美国经济政策周期对投资环境的影响 - 1901-1945年格雷厄姆时代分为三个阶段:西奥多·罗斯福反垄断(1901-1921)、梅隆资本松绑(1921-1932)、小罗斯福新政(1933-1945),政策在公平与效率间摆动[23][24][26] - 小罗斯福将最高所得税率提至75%,通过《炉边谈话》凝聚社会共识,为格雷厄姆挑战企业寡头创造政治环境[27][28] - 1945年后巴菲特时代转向全球化与资本友好政策,格雷厄姆时代的财务保守主义被巴菲特的"长坡厚雪"策略迭代[30][31][62] 格雷厄姆的实践体系与门徒演化 - 格雷厄姆基金1926-1956年套利策略年化回报20%,但1929-1932年净值从250万跌至30万美元,验证其理论需结合特定历史条件[53][54] - 三位代表性门徒:欧文·卡恩(107岁仍工作)、施洛斯(专注烟蒂股47年)、巴菲特(转型优质公司长期持有),体现方法论在不同时代的适应性[51][52][59] - 约翰·博格将格雷厄姆理念产品化为指数基金,解决散户投资高费用难题,成为另一种成功实践[61] 格雷厄姆的个人经历与精神特质 - 9岁丧父、母亲炒股破产的童年经历塑造其对社会底层的同理心,学生时代12种兼职培养商业敏感度[41][42][44] - 33年基金管理生涯经历三重危机:长子去世(1927)、基金巨亏(1930-1932)、婚姻失败,这些挫折催生其经典著作[47][48] - 晚年自传展现强烈自省精神,其投资体系本质是"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道德实践而非纯技术分析[65][68][73] 证券市场的历史演变与分析方法 - 1870年起美国资本市场数据系统化,1920年代道氏理论与波浪理论盛行,格雷厄姆独创财务报表分析法形成差异化[33][34] - 格雷厄姆通过北方石油管道公司案例(1927)揭露企业隐蔽资产,其方法论适合反垄断环境下的价值发现[23][55] - 巴菲特在浦项钢铁的成功(2000年代)显示格雷厄姆理论需结合企业治理改进,打破"钢铁投资魔咒"[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