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夜》

搜索文档
《胜利之夜》:一幅画中的抗战记忆
人民日报· 2025-08-16 06:11
在重庆建川博物馆展厅内,一幅尺幅不大的画作静静挂于墙上(见图)。闪闪暖灯下,父亲背对观众, 高举幼子;母亲注视婴儿,笑容温婉;一只花猫蜷伏于地,似在倾听人间欢腾。画幅左侧一行小字 ——"日本投降后三日,子恺书赠"。这便是国家一级文物——丰子恺的《胜利之夜》。 乍看寻常,画作却如一个窗口,照见一个民族的浴火重生。 1945年8月10日,重庆酷暑难耐,一栋青砖灰瓦的平房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音员潘永元颤抖着扭开 送音开关:"各位听众,现在播送重大新闻……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则消息如闪电划破漫漫长夜,响彻 云霄,山城瞬间沸腾。 史料记载,那夜的重庆宛如熔炉:民众如潮水般涌上街头,素不相识者握手拥抱,吼声、歌声、锣鼓声 交织;餐馆里禁酒令形同虚设,猜拳声彻夜不绝,商店高挂"庆祝胜利,八五折廉价"的布招……狂欢的 声浪中,丰子恺位于沙坪坝的陋室灯火通明。平日谦和的友人破门讨酒,他翻出珍藏佳酿,众人喧闹至 深夜两点。待客人离去时,已是夜深人静。丰子恺辗转难眠,思绪如潮。 女儿丰一吟在回忆录中写道:"他想起了被毁的缘缘堂……想起了惨败的日本的命运,想起了奇迹般地 胜利了的中国的前途……"这位以"缘缘堂"为精神家园的画家,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