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
搜索文档
17国留学生走进沈阳抗战主题场馆 共筑和平记忆
中国新闻网· 2025-11-06 09:27
原标题:17国留学生走进沈阳抗战主题场馆 共筑和平记忆 5日,来自俄罗斯、埃塞俄比亚、南非等17个国家的40余名留学生,先后走进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 旧址陈列馆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启以"以史为鉴 共筑和平"为主题的参观之旅。 留学生们不时停下脚步,用手机拍下展板内容,记录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国际友人的名字。来自俄 罗斯的吉马说,"每个国家都有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了解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懂得为什么要珍爱和 平。" 11月5日,沈阳大学来自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40余名留学生走进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 馆和沈阳"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中新社记者 韩宏 摄 随后,留学生们前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全面改陈后的《"九·一八"历史陈列》展厅里, 他们凝视着记录日本侵华暴行的历史照片,神情凝重。 "此次带沈阳大学的留学生参观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和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学生们很 受触动。他们说原来只知道中国科技很先进,却对中国有这样艰难曲折的战争历史不甚了解。"沈阳大 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留学生管理与服务办公室负责人李洋如是说。 此次参观不仅让留学生们了解了历史,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和平。 ...
李在明:和平是建设可持续明天的基础
中国新闻网· 2025-11-02 01:10
会议核心主题 -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闭幕,会议主题为“建设可持续的明天”,其根本基础是“和平”[1] -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闭幕总结发言中指出,只有在和平前提下,互联才能进一步扩大,创新动力才能最大化,从而实现人人共享的繁荣[1] 朝鲜半岛和平的重要性 - 朝鲜半岛的和平不仅将推动东北亚和平,更将延伸成为通过合作共赢实现亚太地区共同繁荣的道路[1] - 军事对立与紧张以及核问题制约着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合作[1] 韩国的政策与举措 - 韩国秉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原则,开启和平共存和共同发展的“朝鲜半岛新时代”[1] - 韩国政府已率先采取缓解南北军事紧张、与朝鲜重建互信的举措,今后将继续推进顾全大局、更为积极的措施来维护和平[1]
韩国总统:和平是建设可持续明天的基础
新华社· 2025-11-01 19:25
APEC会议核心观点 - 会议主题为“建设可持续的明天”,其根本基础是“和平”[1] - 和平是互联进一步扩大和创新动力最大化的前提,以实现人人共享的繁荣[1] 朝鲜半岛和平立场 - 朝鲜半岛的和平将推动东北亚和平,并延伸成为亚太地区共同繁荣的道路[1] - 军事对立、紧张及核问题制约着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合作[1] - 秉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原则,开启和平共存和共同发展的“朝鲜半岛新时代”[1] 韩国政府举措 - 已率先采取缓解南北军事紧张、与朝鲜重建互信的举措[1] - 今后将继续推进顾全大局、更为积极的措施来维护和平[1]
(校馆弦歌)拉贝旧居的青年守护者:一场跨越时空的和平接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0-26 20:06
拉贝旧居的历史与现状 - 拉贝旧居位于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是一座青砖木构西式小楼,作为跨越国界的人文地标吸引世界各地访客 [2] - 1932年至1938年间,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在此居住,南京沦陷后他带头建立约4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保护了25万多名中国人,并写下《拉贝日记》记录日军暴行 [5] - 2006年,拉贝旧居正式成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暨“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化解研究交流中心” [7] 纪念馆的运营与教育功能 - 馆方协同中德双方设立拉贝发展基金,每年在拉贝诞辰日举办“拉贝年会”,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7] - 南京大学将新生开学第一课设在该纪念馆,众多大中小学将其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其角色从“历史遗产”转型为“教育创新平台” [8] - 统计数据显示,拉贝旧居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2025年暑期访客量同比增长近10倍 [8] 青年守护者的和平接力 - 南京大学学生火愈承作为“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成员,已在纪念馆志愿服务三年,向参观者讲解该院落曾在1937年冬天庇护600多位难民的历史 [2] - 2025年8月,火愈承和同学们将“拉贝故事”带到德国汉堡举办展览,拉贝的“数字分身”亮相,获得拉贝曾外孙克里斯托弗·莱因哈特的积极评价 [5] - 火愈承通过参与“重走安全区”活动徒步8.7公里走完当年安全区范围,对历史产生新理解,认识到和平需要众人携手守护 [5]
《世界记忆 和平愿景——约翰·拉贝等德国人士见证的南京大屠杀》展览在德国柏林开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30 16:50
展览概况 - 主题为《世界记忆 和平愿景——约翰·拉贝等德国人士见证的南京大屠杀》的展览于9月29日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1] - 展览通过110余幅历史图片、22件(套)实物展品、视频音频资料及2处场景互动装置进行展示 [1] - 展览内容分为“二战中的南京大屠杀暴行”、“人道主义救援”、“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景”三个部分 [1] - 展览预计从11月17日持续展出至12月19日 [4] 主办与承办方 - 展览由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指导 [4] - 主办方包括中国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柏林中国文化中心 [4] - 承办方为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洲传播中心 [4] 主要参与人士及观点 -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杨琤琤强调铭记历史、珍视和平以及延续与拉贝家族的百年情谊 [1] -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副主任何文波指出展览旨在通过文化记忆桥梁凝聚超越时空的精神共识 [1]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就是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1] - 约翰·拉贝曾外孙克里斯托夫·赖因哈特分享了其寻根之旅及中国人民对拉贝的铭记 [4] 社会反响与历史意义 - 展览现场吸引众多观众,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留言赞誉约翰·拉贝为英雄 [4] - 德国前驻华大使埃尔温·维克特之子提到《拉贝日记》出版使南京大屠杀及人道救助行动重新引发公众讨论 [4] - 展览被定位为德国民众及各国观众深入了解历史、思考和平、促进友谊的重要平台 [4]
“和平是人类共同事业”
人民日报· 2025-09-29 06:28
纪念活动的核心意义 - 活动向世界展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强大能力 [2] - 活动包含8万羽和平鸽与8万只气球作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2] - 纪念设施竣工开园仪式是当地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行的系列活动之一 [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贡献 - 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 - 中国战场具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的特点,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于1945年取得胜利,不仅保卫了国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3] 对历史与和平的立场 - 俄中两国共同致力于弘扬正确二战史观,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决阻止任何企图篡改二战历史、贬低和抹杀俄中二战历史功绩的行径 [3] - 和平是人类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争取和维护,人人都应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3] - 人类应永远铭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尽一切努力阻止类似悲剧重演 [3] 联合国与国际体系的作用 - 联合国是二战最重要的胜利成果之一,是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基石,80年来在维护和平与安全、促进发展等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 [4] - 在当今世界,联合国依然是独一无二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践行多边主义的核心机制,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 - 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就是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应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4]
为了和平!近60国人士共聚北京呼吁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新华社· 2025-09-27 19:55
会议概况 - 北京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平会议 主题为"铭记历史 共护和平" [1] - 来自近60个国家的15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1] - 会议包括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并举行和平集会 [2][4] 国际代表观点 - 几内亚留学生表示了解到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深重伤害和为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1] - 巴基斯坦前看守政府总理强调中国在二战期间的顽强抵抗为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地区国家带来民族解放希望 [1] - 泰国前总理指出和平是世界繁荣和谐的根基 面对当今挑战需积极培育和平土壤 [1] - 斯里兰卡前公共安全部部长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 以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2] - 塞尔维亚评论员认为中国越强大世界和平安全越有保障 中国树立了捍卫自身利益又维护世界和平的典范 [2] - 俄罗斯和平基金会协调员看到中国致力于守护历史记忆并持续促进世界和平与各国人民友谊 [2] 中方立场阐述 -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表示要汲取历史智慧 在交流中增进理解 在对话中化解分歧 在协作中凝聚共识 [3] - 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提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得到各方积极响应 构建多极化世界秩序是长期和平的保障 [3] -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强调和平是对未来肩负的责任 人们选择并肩而立就能守护和平 [3] 活动成果 - 各方通过参观展览和集会深入探讨勇担时代责任 传承和平薪火 [2][4] - 活动以童声合唱结束 表达对充满爱的幸福星球和明天充满期待 [4]
沈阳审判与牵牛花(寻访)
人民日报· 2025-09-27 07:31
博物馆主体与展品 - 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形式 残历碑为翻到九一八事变日期的台历造型 布满弹痕与骷髅[1] - 馆内展出日本侵略者使用的运尸车 为铁制三只轮子的工具[1] - 馆内陈列日本细菌部队设计的陶制细菌弹 弹壳外部设有引爆线以保护内部生物菌[1] - 展出长约90厘米的拐杖刀 是抗日战争初期游击队和群众使用的秘密武器 可拔出外鞘露出刺刀[1] 历史人物与事迹 - 展出赵一曼写给3岁儿子的绝笔家书原件 笔迹因受刑颤抖 墨迹洇染[1] - 赵一曼被捕后双腿被步枪子弹击碎24处 指甲全被拔除 仍严词痛斥日寇罪行[1] - 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情况下 独自与日寇周旋几昼夜后牺牲 敌人剖开其胃发现仅有枯草树皮棉絮[3] 战后审判与和平象征 - 沈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二层小楼曾作为特别军事法庭 1956年审判36名日本战犯[3] - 战犯被判处12年至20年不等有期徒刑 全部认罪服法未提起上诉 创造国际审判史奇迹[3] - 日本战犯副岛进回国时获赠牵牛花种子 象征和平的召唤与警示 花朵在日本花园绽放鲜艳[3]
《骑兵》激活了我心底的种子(创作谈)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22
创作背景与核心主题 - 舞剧《骑兵》成为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唯一入选舞剧作品 艺术创作源于总导演对参加解放战争的骑兵父亲的深切怀念及近40年军旅生涯的深刻理解 [2] - 作品思想内核聚焦草原青年在时代浪潮中对理想的执着追寻 以及战争中以生命坚守理想的崇高精神 核心主题阐释人类对和平的永恒追求 [3] - 情感表达从个人怀念延伸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群体的英勇无畏 展现中国共产党对草原青年的感召力 [2][3] 艺术创作与表现形式 - 创作最大挑战是通过舞蹈形式精准塑造骑兵战场英勇形象 细腻展现人与马之间复杂微妙的情感交流 [3] - 主创团队深入解放纪念馆 拜访骑兵史学者 走访老骑兵 广泛收集骑兵战斗形态 战马习性及人马默契关系等信息并分析研究 [4] - 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打磨艺术表现 例如序幕仅1分40秒却经历无数次推翻重来 最终实现生动展现人马合一的骑兵形象 [4] 演出成果与社会反响 - 剧目在全国32个城市演出近200场 获得观众尤其年轻观众热烈反响 [5] - 内蒙古艺术剧院歌舞团在荣获荷花奖 文华奖 "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后仍持续修改打磨作品 根据观众意见优化演出内容 [5] - 作品通过真挚情感投入与艺术独创性引发观众共鸣 热心粉丝主动记录每次修改细节并分享至网络 [5]
委内瑞拉首都举行大规模游行反对美国军事威胁
新华社· 2025-09-24 08:27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 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举行大规模游行,旨在保卫国家主权与和平,反对美国在加勒比海域的军事威胁 [1] - 游行由委内瑞拉政府官员、玻利瓦尔民兵组织和大量市民参与,展示“人民力量走上街头” [1] - 委美关系近期持续紧张,美国以打击贩毒为由在委附近海域部署军舰,已宣布摧毁3艘船只并打死17人 [1] 政府与军方表态 - 委内瑞拉全国代表大会第一副主席表示游行是人民、军队和警察的融合,显示人民愿为保卫祖国付出一切 [1] - 委内瑞拉国防部长指责美国行为是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体现,并称人民将团结一致应对威胁,必要时投入武装斗争 [1] -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称美国的军事威胁未奏效,反而使委内瑞拉人民更加团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