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克特在赖家老屋》
icon
搜索文档
在会昌小镇,感受戏剧的力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7 08:59
文化产业发展 - 会昌戏剧小镇由赖声川团队与会昌县政府合作打造,以赖家老屋为起点,保留老县城街区风貌,汇聚两岸精英智慧 [5] - 第三届会昌戏剧季持续11天,包含重磅好戏、演后交流、戏剧工作坊、剧本围读、文化讲堂等活动,吸引当地、周边城市及港澳台观众 [5] - 戏剧小镇文艺浓度高,促进观众与主创互动,形成紧密社群氛围 [5] 戏剧演出内容 - 希腊国家剧院《俄瑞斯忒亚》首次在中国演出,会昌戏剧小镇为唯一一站,吸引五六百名观众体验古希腊露天剧场氛围 [4] - 赖声川环境戏剧《贝克特在赖家老屋》连续6天每晚数场,将塞缪尔·贝克特4部短剧融入百年老屋,每场限32人 [6] - 法国摩天剧团带来高空表演《摇曳》,5人团队完成简洁震撼的演出 [7] 创新与跨界合作 - 赖声川启动"小天马行空计划",邀请青年导演以"AI"为主题创作,如《逃跑计划》探讨人类与AI关系 [7] - 美国导演罗伯特·威尔逊作为驻镇艺术家,对中国演员进行创排,呈现莎士比亚经典的当代解读 [8] - 青年团队"BETTER戏剧"创作《出来》,融入戏剧元素致敬《摇曳》,体现戏剧间的交流 [7] 本地影响与教育 - 本地四年级小学生饶静雯连看5部戏并参与戏剧体验活动,展现戏剧对青少年教育的积极影响 [9] - 剧本围读活动从初期外地爱好者为主发展到本地人"包场",如《桃花扇》围读参与者全部来自会昌 [10] - 会昌中学戏剧社成立,戏剧小镇人气提升,推动文化艺术融入当地日常生活 [10] 文化传承与愿景 - 赖声川通过戏剧回馈家乡,推动会昌文化复兴,戏剧小镇成为其父亲的家乡梦想实现 [5][10] - 戏剧小镇模式为全国类似小镇提供参考,通过戏剧开阔年轻一代眼界,增加人生选择 [10]
这些年轻人去小镇当“戏漂”
人民网· 2025-06-01 08:50
会昌戏剧小镇发展概况 - 会昌戏剧小镇成立仅500多天但已成功举办三届戏剧季[1] - 赖声川团队以祖宅为起点规划建设戏剧小镇[1] - 小镇已形成自己的剧团"会剧团"并吸引全球艺术家驻地创作[1] 小镇运营模式 - 采用"戏剧常驻"模式保持日常演出活动[10] - 赖声川亲自参与演员选拔并指导剧目排演[4][5] - 剧团成员住集体宿舍保持高强度排练节奏[5][10] 剧目创作特点 - 赖声川将贝克特短剧改编为沉浸式老屋演出[2] - 排演剧目风格多样包括《圆环物语》《那夜我们说相声》等[5][6] - 演员通过研读作者生平自主构建角色而非直接指导[6] 人才吸引机制 - 通过招募公告吸引"会漂"青年演员如冯飞赵越等[2][3] - 提供固定收入与艺术创作双重吸引[3] - 00后演员冯飞从四川传媒学院直接加入剧团[2] 演出特色 - 利用百年老宅空间打造沉浸式观剧体验[7] - 自然元素如雨水被融入戏剧表演成为有机部分[8] - 演员表示老宅环境能激发全新创作灵感[9] 文化生态建设 - 形成艺术家与居民共创的社区文化氛围[1] - 百年榕树下定期举办艺术交流活动[1] - 演员感受到山水人文环境带来的创作能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