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戏剧表演
icon
搜索文档
地方小剧种亮相国际大舞台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文化出海成绩 - 公司演出足迹遍布6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吸引观众500多万人次 [1] - 婺剧《白蛇传》作为"2025中国戏演出季暨中国戏国际展演"开幕大戏在匈牙利和奥地利上演,获得热烈反响 [1] 艺术特色与优势 - 婺剧具有"文戏武作"特色,通过形体动作外化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便于国外观众理解剧情 [1] - 唱腔高亢婉转,能引起观众共鸣 [1] -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出海挑战与创新 - 早期巡演时传统道具运输成本高昂,如"九狮图"龙杆运费达10余万元,往返耗时两个多月 [2] - 现已将道具改良为可折叠铝合金材料,几个手提箱即可携带 [2] - 出国演出人员从上百人精简为多面手演员团队,实现角色灵活切换 [2] 表演形式创新 - 在《三打白骨精》中加入旋子360度、空心前桥等高难度动作,丰富舞台表现力 [2] - 借鉴川剧变脸元素并创新,实现一分钟内3次变脸和变装 [2] - 为海外观众提供LED屏实时翻译唱词服务 [2] - 演员学习当地语言俏皮话增强互动效果 [2] 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将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协作,提升演出宣介效果 [3] - 致力于让海外观众"听得进、看得懂",实现文化深度传播 [3]
这些年轻人去小镇当“戏漂”
人民网· 2025-06-01 08:50
会昌戏剧小镇发展概况 - 会昌戏剧小镇成立仅500多天但已成功举办三届戏剧季[1] - 赖声川团队以祖宅为起点规划建设戏剧小镇[1] - 小镇已形成自己的剧团"会剧团"并吸引全球艺术家驻地创作[1] 小镇运营模式 - 采用"戏剧常驻"模式保持日常演出活动[10] - 赖声川亲自参与演员选拔并指导剧目排演[4][5] - 剧团成员住集体宿舍保持高强度排练节奏[5][10] 剧目创作特点 - 赖声川将贝克特短剧改编为沉浸式老屋演出[2] - 排演剧目风格多样包括《圆环物语》《那夜我们说相声》等[5][6] - 演员通过研读作者生平自主构建角色而非直接指导[6] 人才吸引机制 - 通过招募公告吸引"会漂"青年演员如冯飞赵越等[2][3] - 提供固定收入与艺术创作双重吸引[3] - 00后演员冯飞从四川传媒学院直接加入剧团[2] 演出特色 - 利用百年老宅空间打造沉浸式观剧体验[7] - 自然元素如雨水被融入戏剧表演成为有机部分[8] - 演员表示老宅环境能激发全新创作灵感[9] 文化生态建设 - 形成艺术家与居民共创的社区文化氛围[1] - 百年榕树下定期举办艺术交流活动[1] - 演员感受到山水人文环境带来的创作能量[9]
《智取威虎山》拉开梅花奖终评大幕
解放日报· 2025-05-09 09:31
中国戏剧梅花奖概况 -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在上海大剧院开幕,由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蓝天主演《智取威虎山》拉开序幕 [1] - 17名来自11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等艺术门类的演员在上海进行17场展演,最终差额评出15名获奖者 [1] - 获奖名单将于5月21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的颁奖晚会中揭晓,这是梅花奖创立42年来首次落地上海 [1] 参评演员及剧目 - 全国院团上报、各省市剧协推荐共有62名优秀戏剧演员进入初评,包括戏曲51人、话剧4人、歌剧2人、舞剧4人、儿童剧1人 [1] - 经初评评委审看录像,以记名投票方式产生17名演员进入终评,包括戏曲演员14名、话剧演员2名、舞剧演员1名 [1] - 终评演员包括国家话剧院《四世同堂》演员秦海璐、上海歌舞团《朱鹮》演员朱洁静、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演员蓝天等 [1] 梅花奖评选导向 - 本届梅花奖强调回归戏剧本体、突出表演艺术,优先考虑舞台制作坚守戏曲写意美学、服务于演员表演、演出成本低的剧目 [2] - 首次开辟民营剧团申报通道,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演员鲍陈热成功入围终评 [2] - 鼓励未曾获奖的地域、剧种演员参评,新疆乌鲁木齐秦剧团演员李敏凭借《焚香记》进入终评 [2] 后续活动安排 - 5月22日获奖演员将进行下基层慰问演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