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维建模和VR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手段“唤醒”千年陶寺遗址
科技日报· 2025-07-11 09:20
陶寺遗址科技活化项目 - 陶寺遗址被列入新一批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距今约4000年,规模达500余公顷 [1][2] - 团队采用"可持续、可生长"规划理念,运用三维建模、VR技术、数字动画复原都城布局、圭表测影场景及观象台运作原理 [2] - 创新设计"流动的遗址博物馆群落",设置6个主题展馆数字化展示宫城建筑、王族大墓等代表性文物,形成"一总六分"阐释结构 [2] 遗址展示技术应用 - 通过空间叠影、数字化方式复原宫殿区,对阙门等关键遗存采用形象展示突显地标意义 [3] - 在平民区或贵族区选择2-3处遗迹展示古人居住形式与生活场景,增强公众参与感 [3] - 跨学科整合建筑、考古、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构建研究阐释—保护展示—传播教育—传承利用四位一体技术体系 [5] 跨学科保护实践案例 - 团队曾参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采用"遗址本体保护+价值阐释+环境重塑"模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4] - 在统万城遗址项目中运用空间叙事体系、数字建模、遥感技术精准复原1600年前匈奴城址的建造技艺与结构 [4] - 经验被纳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利用导则(试行)》,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利用规范 [4] 行业评价与影响 -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评价陶寺项目为早期都城遗址活化提供学术参考与实践范例 [5] - 团队近20年积累覆盖隋大兴唐长安城、杭州跨湖桥等遗址规划,形成系统性多学科融合方法论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