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学科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从达沃斯论坛新兴技术报告看未来科技走向
证券时报· 2025-06-27 02:08
新兴技术趋势 - 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涵盖能源、生物医药、低碳环保及人工智能领域,包括结构电池复合材料、工程化活体疗法、自主生化传感、绿色固氮、协同感知、生成式水印等技术,预计3至5年内取得实际成效 [1] - 入选技术体现四大核心趋势:互联世界中的信任与安全、可持续产业重构、新一代健康生物技术、能源与材料融合,直指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数字安全漏洞等全球性挑战 [1] 跨学科融合特征 - 结构电池复合材料融合材料科学与能源技术,工程化活体疗法整合合成生物学与精准医疗,协同感知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及城市交通管理 [2] - 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汇聚多领域资源,为解决复杂全球性问题提供更强大工具和方法 [2] - 新兴技术的底层技术通过跨行业、跨领域整合后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与新的应用潜能 [2] 技术应用前景 - 协同感知技术赋能汽车、交通系统和应急服务部门,实现实时联动以提高安全并缓解拥堵 [3] - 生成式水印技术为AI生成内容添加隐形标签,帮助用户识别真实信息,增强网络环境信息信任度 [3] 技术发展挑战 - 新兴技术需跨越技术成熟度曲线与社会接受度鸿沟,需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优化以提高成熟度和稳定性 [3] - 技术推广依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支持及公众认知提升,需政府政策扶持和社会资本投入 [3] 未来科技展望 - 新兴技术在能源、生物科技、数字安全等领域的突破将为解决全球挑战提供新思路和方案 [4] - 需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有利环境,推动前沿科技造福人类社会 [4]
意大利达芬奇研究院院长:向古代中国学设计——达·芬奇的“秘密武器”
环球时报· 2025-06-09 06:35
行业趋势 - 自然博物馆行业正从单一学科展示转向跨学科融合传播,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的结合 [1] - 行业通过举办国际论坛(如"科技创新与自然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推动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 [1] - 现代自然博物馆承担打破人类与自然对立观念的使命,通过创新展览设计(如"生物多样性墙")强化观众与自然的连接 [2] 展览创新 - 达·芬奇主题展览采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策展方式,展示飞行装置、人形发条机器人等手稿还原实物及《大西洋古抄本》复原版 [2] - 展览通过动物标本与自然元素展品并置,揭示达·芬奇"向自然学习"的设计哲学 [2] - 引入中西对比元素(如达·芬奇兵器设计与北宋《武经总要》),凸显古代科技对跨文化创新的影响 [2] 教育实践 -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推行"城市自然运动",将教育活动延伸至户外,通过虚拟自然公园项目指导学生观察城市生态系统 [3] - 教育项目已覆盖英国多所学校并开展国际合作,推动青年与自然建立直接联系 [3] 国际合作 - 论坛汇集中外博物馆负责人(如意大利达芬奇研究院、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分享最新探索与实践 [1][2] - 达·芬奇展览由中国与意大利机构联合主办,强调历史研究与全球科技交流的重要性 [2]
对话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全球总裁:复杂环境下,如何重塑可持续商业领导力?
新浪财经· 2025-05-16 09:13
管理教育行业趋势 - 技术变革尤其是人工智能将重塑未来5-10年管理教育格局 推动跨学科融合和可持续商业实践发展 [4][5] - 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将加速研究创新 教学法需彻底变革以适应新技术环境 [5][12] - 跨学科整合对解决全球挑战至关重要 特别是涉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可持续商业实践 [6][14] EFMD战略与认证体系 - EFMD通过EQUIS认证体系(覆盖32所中国商学院)和CLIP/LIFT项目建立全球管理教育卓越框架 [7][16][17] - 认证体系强调多样性 允许机构在保持国际标准的同时定制教育模式 25年来已形成行业黄金标准 [9][21][22] - 1994年参与创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 现已成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典范 [8][19] 未来管理人才素质要求 - 需具备数据批判性思维 能在不确定性中决策并承担合理风险 [10][24] - 跨学科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成为职业发展刚需 [10][25] - 领导力需融合道德同理心 构建包容性工作环境并坚守责任管理价值观 [10][26] 新浪财经ESG业务布局 - 提供14项ESG服务 包括资讯/报告/培训等 助力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续发展表现 [1][27] - 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 组建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推动本土评价标准建设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