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止非遗系列民谣MV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共青团助年轻非遗传承人“出圈”
中国青年报· 2025-05-03 07:41
非遗资源概况 - 安徽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省级非遗项目626项,是非遗资源大省 [1] 非遗青年传承项目 - 安徽共青团打造"非遗青年传薪者"项目,通过典型聚焦、知识科普、技艺体验、文旅融合等多角度切入,线上线下联动吸引青年参与非遗创新传承 [1] - 项目推动非遗体验走进社区、高校、市集等青年聚集地,例如安徽建筑大学非遗文创美育工作室在合肥开设绒花课、寿州香草等主题夜校,授课老师均为在校大学生 [2] - 活动将现代审美与传统非遗结合,吸引00后成为志愿者,有效解决部分非遗项目传承断代问题 [2] 非遗文旅融合 - 在高速服务区、铁路站点等"青年之家"设置非遗展示区,并开展非遗青年市集品牌活动 [3] - 亳州、合肥两地团组织举办的青春市集活动吸引3万余人次参与,展示五禽戏、剪纸、拓片等非遗技艺 [3] - 非遗市集计划在安徽各地文旅街区、旅游景点、美丽乡村推广 [3] 数字化传播 - 团安徽省委依托高校新媒体工作室制作"非遗青年传薪者"系列视频,展现年轻传承人故事,如华佗五禽戏第59代传承人王钰莹、漆器工艺传承人范雪歌等 [4] - 推出"非遗青年说·24节气"文化产品,如《清明节气·阜南柳编》短视频,展示节气与非遗结合的独特魅力 [5] 创新活动形式 - 采用民谣MV形式传播非遗,如徽州剪纸传承人吴双的故事被制作成民谣MV [6] - 安徽博物院举办"花朝在安博"主题活动,设置8个花令打卡点,吸引汉服青年参与传统民俗体验 [6] 地方特色扶持 - 泾县团组织实施青年非遗扶持计划,吸纳皮纸、花砖、茶叶等非遗传承人加入青年联合会,并提供智力支持和宣传平台 [7] - 95后青年徐展鹏将创意融入榔桥木梳工艺,打造"柿柿如意"木梳并在青年群体中走红 [7] 未来规划 - 安徽共青团计划深化"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等品牌,通过联系企业、凝聚人才、开发项目等方式推动青年与文化创新双向促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