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
icon
搜索文档
(上合天津峰会)古韵新声:“上合时间”里的津门非遗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7:01
核心观点 - 天津非遗技艺在上合峰会期间展示文化魅力 促进国际交流与职业教育合作 [1][3][5][7] 非遗技艺展示 - 杨柳青木版年画提供"福"字制版体验 7种珍藏年画供选择 《津门故里》最受外国访客欢迎 [1] - 郑氏漆器制作技艺展示"漆衣陶骨"陶胎漆器特点 通过漆扇制作体验传递和善文化 [3] - 曾氏津派盘扣技艺展示福寿三多 天津之眼 大熊猫等创新作品 已进入乌兹别克斯坦鲁班工坊职业教育项目 [5] 国际文化交流 - 阿塞拜疆访客萨尔维娜兹·索尔格-埃米诺娃亲手体验非遗技艺 称赞中国历史文化与绚丽色彩 [5] - 非遗技艺成为新时代丝路交流载体 留学生将中国技艺应用于家乡服装生产 [5] - 墙绘融合杨柳青年画娃娃与泥人张哪吒形象 展示天津海河文化包容性 [7]
灯芯草点染、泥人DIY……天津非遗让世界读懂中国
央视新闻· 2025-08-30 01:30
上合峰会文化展示活动 - 天津将举办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预计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 [1] - 会议期间将集中展示泥人张彩塑 杨柳青木版年画 郑氏漆器 木工榫卯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14] 泥人张彩塑艺术展示 - 高级工艺美术师夏青拥有三十多年泥塑经验 将在峰会期间展示三件代表性作品包括齐天大圣和梦娃 [3][4] - 团队设计互动环节让外国友人亲手绘制泥人眼睛部位 制作完成后可作为伴手礼带走 [6][8] 杨柳青年画创新呈现 - 高级工艺美术师王艳从业近二十年 将展示《仕女游春》《四季雅聚》等经典古版作品 [10] - 采用中国传统手卷形式呈现 具有叙事性和阅读性特点 [12] - 创新设计去色处理画面 使用灯芯草点染技术使操作简易且视觉效果饱满 [13]
新疆是个好地方,体验非遗的“美”与“好”
中国青年报· 2025-08-29 17:03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 听畲族民歌、看佛山木版年画、尝鼎丰真糕点……8月中旬,如果你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将会收获一场"非遗盛宴"。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新疆是个好 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此举行。 在非遗与科技结合打造的展示展演空间,观众一手移动木梭,一手推动提综杆,操作"数字织机",光影 变幻,新的纹样不断显现——沉浸式数字艺术作品《织造锦梦》通过数字技术让非遗转化为可感、可触 的互动体验;数字作品《类纸画屏墙》以"无限联动·一墙多景"为特色,呈现新疆壮美的自然画卷与人 文情怀……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其他25个省(区、市)的43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383位非 遗传承人汇聚和田约特干故城。和田地区博物馆等分会场也为市民提供展览展示、手作体验、非遗展演 等多元活动。 8月中旬, 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新疆和田举办,图为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非遗援疆,探索非遗的无限可能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一处村落,曾经交通闭塞,村民生活困难。2017年,这里引入北京援疆 资金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今日已形成万亩水稻田 ...
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9 07:52
非遗文化活动暑期开展情况 - 全国各地非遗场馆开展丰富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提供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2] - 多地推出"遇见非遗"和暑期非遗课堂等活动 涵盖古琴 昆曲等多个特色非遗项目通过讲解 展演及互动体验形式开展 [2] 非遗场馆具体活动及参与数据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2]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剪纸 面塑等十余种传统技艺 举办45场体验活动场场爆满 [2]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 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2] 非遗项目体验内容 - 西安鼓乐演出吸引众多青少年 专家带领体验各类传统特色乐器并深入讲解中国音乐魅力 [2]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跟随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传承千年的陶瓷技艺 [2] - 浙江省非遗馆开展靛青白花印染技艺学习 因捆扎松紧不同使每件扎染作品成为独特艺术品 [2]
高品会上的非遗经济:当古老技艺成新潮消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1:47
(原标题:高品会上的非遗经济:当古老技艺成新潮消费) 南方财经记者吴佳霖 广州报道 9月3日至7日,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简称"高品会暨世界湾 区论坛")将以"一会展两地"的形式在横琴和澳门两地举行。本届高品会特设"历久弥新"非遗文化展 区,荟萃江西(景德镇陶瓷)、云南(彝族刺绣)、湖南(湘绣技艺、冰碛岩雕刻技艺、岳州扇)、山 西(彩灯技艺、乡宁紫砂制作技艺)、苏州(苏州刺绣)等地的非遗代表作,巧妙融合古老技艺与当代 潮流,为大家奉上一顿沉浸式的非遗大餐。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入实施以及文化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持续推进,开发非物质文化 遗产正逐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如今,各地纷纷探索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发展 的创新路径,将古老非遗技艺转变为文化消费新风尚。江西、云南、湖南、山西、苏州等地尤其突出, 巧妙地将非遗文化与体验经济的深度融合。 本次高品会现场,"历久弥新"非遗文化展区就突破传统博览模式,通过"展览+体验"双轨并行的方式, 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文化场景。观众不仅可近距离观赏非遗作品的精湛工艺,还可通过亲手尝试,深入理 解其背后的文化脉络与美 ...
【文化中国行】多地非遗馆暑期活动精彩纷呈
央视网· 2025-08-24 20:44
暑期非遗活动普及情况 - 全国多地非遗场馆开展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包括西安鼓乐演出 古琴 昆曲展演 剪纸 面塑技艺体验及陶瓷 扎染制作等互动项目 [1][3][5][7]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暑期举办近500场展演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13000人次 [3] -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45场"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 涵盖十余种传统非遗技艺且场场爆满 [5]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90场非遗展览和体验活动 日均接待观众超5500人次 [7] 非遗活动形式与特点 - 活动采用沉浸式体验模式 包含专家讲解 乐器体验 技艺教学等互动环节 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1][5][7] - 西安鼓乐以隋唐时期发源的典雅古朴演奏吸引青少年观众 演出后安排传统乐器体验环节 [1] - 扎染技艺因捆扎松紧差异使每件作品呈现独特性 儿童可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印染工艺 [7] - 长沙窑陶瓷体验活动中小朋友直接参与千年技艺传承 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5]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世界屋脊”上非遗正青春
新华网· 2025-08-20 20:45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西藏阿里地区推动非遗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创新,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2] -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成效显著,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60项,传承人1668名 [2] - 2012至2024年中央及西藏财政累计投入4.7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人记录及传习活动等 [2] 代表性非遗项目及特点 - **普兰服饰**:妇女服饰设计如孔雀开屏,重达20公斤,装饰含黄金、白银、蜜蜡等珍贵材料 [2][4] - **果尔孜舞**:1300多年历史,口口相传,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6] - **宣舞**:融合藏戏、舞蹈、说唱等艺术,涵盖礼仪风俗,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遗 [8] - **噶尔传统服饰**:羊羔皮与呢子双面缝制,正方形设计,兼具保暖与装饰性 [10][12] - **谐巴谐玛**:日土县非遗,含12种"谐玛"唱腔和9种"谐巴"唱腔,每种对应独特舞步 [14] - **革吉服饰**:男装背后设大囊储物,女装颜色鲜艳、宽围边 [16] - **森郭服饰**:改则县"五彩彩虹服",由红绿黑黄蓝五色氆氇制成 [18][20] - **磁石"帕"卓**:措勤县改编为课间操进校园,动作优美欢快 [20] 非遗活态传承案例 - 措勤县将磁石"帕"卓舞蹈改编为校园课间操,推广非遗文化 [20] - 古格王国遗址脚下表演宣舞,结合历史场景展示非遗 [8]
数字体验为非遗带来潮流艺术表达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09:52
数字烟花在屏幕上绽放出敦煌壁画中的吉祥纹样,观众吹气触发数字"泥咕咕"交织出各种承载记忆 的美好图景……正在新疆和田举行的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上,非遗内涵与数字 科技创造性结合成为一大亮点。 中央美术学院的学子此次创作了数字烟花沉浸互动、"泥咕咕"数字化艺术装置、数字皮影戏触控、 英歌数字互动体验等科技装置,构建了非遗展示新空间、新场景。 烟火爆竹制作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星燧炽愿 ——数字烟花沉浸互动体验"中,设计者将敦煌壁画中的藻井纹等吉祥纹样进行现代转译,巧妙融入数 字烟花的表现形式,并特别采用传统火柴点燃的方式,唤起人们对传统节庆与美好情感的共鸣。每一次 点燃,都承载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泥塑(浚县泥咕咕)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泥咕咕,这一 承载着深厚乡土记忆的民间艺术,其独特的"咕咕"声,如同穿越时空的文化回响,诉说着世代相传的祈 愿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器鸣不息——'泥咕咕'数字化非遗体验"中,观众通过"吹气"这一充满仪式 感的动作,触发数字泥咕咕的形态流转,交织出春燕报丰、骏马奋蹄与 ...
非遗出海还需优化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15
编辑部: 甘肃平凉剪纸在2025年入选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名录",成为甘肃省本批次入 选的4个重点项目中唯一的非遗类项目。 当乡土艺术登上国际舞台,如何将这份国家级认可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贸易动能?必须紧扣"传播者走 出去""产业化深耕""朋友圈扩容",才能让列入名录的非遗真正成为抢占全球市场的品牌,向世界充分 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和匠心技艺之美。 从技艺"被看见"到"被理解"。今年4月,来自甘肃的《驼铃丝绸路——希瓦古城》剪纸作品参展乌兹别 克斯坦"希瓦古城"主题剪纸展。非遗出海的首要在于打破"沟通壁垒",让传播者走出去,系统打造一支 兼具文化深度与国际视野的传播者队伍尤为关键。设立专项基金,让技艺纯熟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出 去,通过现场展示、教学等方式,让海外更多人了解我国非遗作品;培育双语传承人群体,支持传承人 进行沉浸式语言训练和国际礼仪学习,使其能独立完成海外展演、工作坊教学与文化讲解,成为行走 的"文化解码器";组建专业海外推广团队,通过整合国际传播、数字营销、跨文化研究人才,成立平凉 剪纸海外推广中心,负责品牌形象塑造、海外社交媒体运营、国际媒体关系维护,将深奥的文化符号 ...
【延安】为安塞腰鼓立法
陕西日报· 2025-08-09 07:57
安塞腰鼓保护传承发展条例 - 《延安市安塞腰鼓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将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由延安市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 [1] - 条例共21条,涵盖保护范围、政府职责、传承与发展、保障措施等系统性法律框架 [2] 安塞腰鼓历史与文化价值 - 安塞腰鼓起源于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最初用于军事信号和士气鼓舞,后演变为民间庆典活动 [1] -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独特的黄土高原艺术风格 [1] 条例核心保护机制 - 采用"活态传承"模式,既保护传统技艺与器具实物,又鼓励创新融入现代生活 [2] - 推动安塞腰鼓进校园、进社区,支持传承人收徒传艺,确保技艺"有人传、有人学、有人练" [2] - 将节庆展演和常态化教学纳入法治保障范畴 [2] 商业化与传播规划 - 计划拓展安塞腰鼓的应用场景,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并开发腰鼓元素纪念品 [2] - 目标是通过法治化手段扩大文化影响力,使安塞腰鼓"声音传得更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