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与创新

搜索文档
首发首秀数量高!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有哪些新亮点?记者探访→
搜狐财经· 2025-09-15 17:02
活动规模与参与情况 - 活动在北京798艺术区751园区举行 为期一周多 共举办100多项秀展活动 其中首发首秀达140场创历史新高[3] - 汇集11个国家近230个品牌和400多位设计师参与[5] 非遗元素应用与创新 - 非遗元素成为最大亮点 彝族服饰 彝绣 苗族亮布 苗银 苗绣等元素在过半品牌秀场及多个展览中呈现[5] - 少数民族非遗童装服饰首次亮相[5] - 设计师通过创新材料 街头潮流等元素推动东方美学与世界时尚融合[5] 行业趋势与设计理念 - 行业前沿方向显示消费者对国潮产品存在需求和期待[7] - 设计师获得推进国潮设计理念的机会[7] 国际交流与产业推动 - 搭建中国设计师与世界设计师的交流舞台 促进东西方文化碰撞[9] - 推动中国服装产业走向世界[9]
在厦门遇见闽南文化:从一个窗口走进八闽大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17:51
中新网厦门8月25日电 题:在厦门遇见闽南文化:从一个窗口走进八闽大地 作者 吴冠标 周昕 "这里的布袋戏、闽南语歌都是我从小到大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在这样的环境工作,感觉很美妙。"百草 巷"台湾府"的台湾商户林慕辰告诉记者,"台湾府"汇聚了台湾夜市里的牛肉面、便当、咸酥鸡等经典美 食,还引入了台湾"电音三太子"表演,希望游客们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海峡而来的美味和文化。 而在千灯巷,闽南红砖雕艺术家史文沧在盏盏红灯下,耐心地指导游客体验红砖雕拓印。史文沧是屿见 闽南的共创者之一,他坦言,学习红砖雕之路充满艰辛和挑战,但让游客带回一张亲手拓下红砖雕图案 的宣纸却不难。 史文沧认为,非遗的传承关键在于创新转化。传承者可以通过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让不同年龄段的受 众都能参与其中,把原本枯燥的工艺转变为生动、有吸引力的体验,把非遗的种子埋在每一位体验者的 心中。 看木偶戏、红砖雕拓印、中药香囊制作、闽南语互动教学……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厦门的"屿见闽南·时 光幻境"(简称"屿见闽南")景区,与闽南文化撞了个满怀,一项项沉浸式体验项目令人流连忘返。 "跟我预想中的闽南很不一样,整体而言是惊喜比较多。"辽宁游客苏娜在景区换上了娘 ...
共续岭南文脉,港澳青少年德庆“同心行” 沉浸体验非遗技艺
南方农村报· 2025-08-21 10:35
共续岭南文脉, 港澳青少年德 庆"同心行" 沉浸 体验非遗技艺_ 南方+_南方plus 8月15日,广东 德庆县港澳青年 研学基地米香四 溢,笑语盈堂。 2025年港澳青少 年肇庆(德庆) 同心行活动在此 举行,110余名 香港师生沉浸式 体验了省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 德庆竹篙粉制作 技艺。这场跨越 五百年的非遗对 话,不仅让学子 们溯源岭南文化 根脉,更亲身体 验了广东"百县 千镇万村高质量 发展工程"的生 动实践。 沉浸体验:指尖 传承五百年匠心 研学基地内,一 堂生动的"非遗 实践课"拉开帷 幕。专业讲解员 围绕"德庆的 米、水、油" , 深入解读这项省 级非遗五百年的 文化底蕴与独特 生态密码。实践 环节,学子们亲 手选料、浸米、 合力推磨,在指 尖流转间感受十 六道工序的严谨 匠心。非遗传承 人现场揭秘核心 技艺:生熟浆按 9:1黄金配比冲 撞八轮,行云流 水间米浆焕发新 生,经30秒蒸汽 升腾,白若凝脂 的粉皮惊艳亮 相,被学子们小 心置于传统簕竹 篙上。香港学生 古永莹捧着自己 制作的粉条感 叹:"这碗粉, 是穿越时空的匠 心密码,它可以 帮我了解更多非 物质文化遗产, 吃到自己亲手制 作的东 ...
千年宋锦首次入妆 花西子携手苏州丝绸博物馆创新非遗产业化应用
央广网· 2025-08-04 12:55
宋锦,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一,以其独特的织造技艺和精美纹样被誉为"锦绣之冠"。七夕到来之际,中国美妆品牌花西子推出好气色系列宋锦高定新 品,携手苏州丝绸博物馆及非遗宋锦代表性传承人王晨,历时18个月,攻克纹样精准转译与宋锦包覆标准化量产两大难题,首次将宋锦创新应用于美妆产 品,让千年非遗可触可感。该宋锦高定产品于8月2日全国上新,并将于10月面向海外市场售卖。 非遗宋锦代表性传承人王晨 此次好气色系列宋锦高定新品共推出"好气色防晒粉饼"、"好气色蜜粉饼"、"好气色气垫"三款产品,以中国传统纹样"喜相逢"为灵感,融合蝴蝶与并蒂 莲元素,以丝线勾勒 "彩莲戏蝶喜相逢"的精美纹样,其色彩自然过渡、柔和细腻,金线点缀其间,更显华贵灵动,巧妙融合东方雅韵与现代时尚,尽显宋 锦"活色生香"之美。 "在数字化浪潮与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式正经历从'抢救性记录'到'生产性创新'的深刻转型。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保护和传 承非遗,仍需进一步去探索其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让非遗真正走进大众生活。"花西子母公司宜格美妆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曾敏表示,此次花西子携手 苏州丝绸博物馆推出宋锦高定新品,不仅是七夕献礼,更是创 ...
红纸裁云,“剪”出共富新路(千行百业看海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30 05:18
非遗剪纸传承与创新 - 留学归国的杨雨潇接手母亲张秀娟的剪纸博物馆,推动传统剪纸向实用性、高附加值转型 [2][3] - 创新采用丝绸、羊绒棉等新材料开发可水洗、不褪色作品,申请13项国家专利,定价较传统剪纸提升10倍 [4] - 推出A4尺寸装裱丝绸剪纸作品,单价400多元,成为依维柯、上汽大通等企业的定制礼品 [6] 产品线拓展与商业模式 - 开发百元内"剪纸+"文创产品线,包括耳饰、胸针、十二生肖杯垫等实用型设计 [7] - 礼品定制占营收主导,同时拓展研学体验、团建活动等增量市场 [7] - 开展150多期剪纸技能培训,累计2000余人结业,80人获高级工证书,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8] 文化传播与国际合作 - 通过韩国横城郡文化交流活动,将剪纸作为城市友谊载体,探索非遗的国际化表达 [9] - 在短视频平台和孔子学院推广剪纸技艺,结合在线授课扩大海外影响力 [10] - 借鉴韩国桑皮纸创新案例,推动剪纸与现代设计融合,如几何灯具等跨界应用 [9] 两代传承与分工优化 - 母亲张秀娟专注创作(省级非遗传承人),女儿杨雨潇负责运营双馆,明确分工提升效率 [5] - 通过材质升级(丝绸)和设计革新(企业定制)实现产品差异化,打破传统窗花低价定位 [4][6]
2025中国非遗面食大会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活动即将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7-24 22:27
活动概述 - 2025中国非遗面食大会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活动将于7月30日在大同启动,为期一个月,主题为"晋享非遗·美好生活" [1][3] - 活动由中国烹饪协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商务厅共同主办,大同市人民政府支持,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3] - 活动内容包括启动仪式、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交流活动、非遗主题市集、中国非遗面食体验周、非遗面艺表演、非遗面食争冠赛、非遗展演、非遗研学等 [3] 启动仪式亮点 - 启动仪式将于7月30日晚在大同北魏文化园举行,发布"全省非遗好物""全省非遗美食线路""大同地标非遗美食"及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沿线非遗地标美食 [3] - "十大非遗面食绝活表演"将集中展现山西面食特色,包括"以技入道""一面百样"的技艺 [3] - "锦绣霓裳——山西非遗服饰秀"将首次亮相北魏、辽代复原服饰,并展示剪纸与时装融合的晋绣技艺 [3] - 启动仪式还将穿插北路梆子、雁北耍孩儿、大同数来宝等表演 [3]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交流活动 - 交流会围绕"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主题,邀请非遗传承人、企业、文化创意公司、新媒体平台负责人探讨非遗面食产业化、潮玩与非遗IP转化、游戏与非遗跨界融合等话题 [4] - 活动旨在为非遗的当代表达与时尚传播贡献经验与智慧 [4] 非遗主题市集 - 非遗主题市集将在大同古城柴市角举行,为期一个月,汇聚全省11市非遗项目,每周百家参与,周周主题不同 [4] - 市集内容包括好物榜单、创意装置、特色展演、数字化交互等,并发布"你好,非遗"集章护照,开展"消费-兑换-打卡-兑奖"互动体验 [4] - 活动结束后将发布"山西非遗焕新好物榜单",评选出消费季期间最受欢迎的非遗好物 [4] 中国非遗面食大会 - 中国非遗面食大会将持续一周,推出中国非遗面食体验周,汇集100多种面点、花馍等非遗面食及特色小吃 [5] - 每天定时设有非遗面艺表演和非遗面食争冠赛,争冠赛通过大众评委投票、专业评委打分、销售额综合评判,评选出冠军企业 [5]
老字号“不老”:从守匠心到谋创新
消费日报网· 2025-06-27 10:49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24年6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挖掘中华老字号与非遗资源的消费潜力,助推消费增长[1] - 北京市2025年6月《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激发"国潮"品牌活力,鼓励老字号通过创新场景和融合产品实现品牌焕新[1] - 行业趋势显示老字号正从"博物馆藏品"转型为融入日常生活的"流行单品",需平衡文化传承与产品创新[1] 三元牛奶的品牌焕新 - 三元食品重启"北京市牛奶公司"品牌,通过当日现打鲜奶(小瓶5.9元、大瓶10.9元)、奶茶吧台和冰淇淋操作台打造复合体验空间,鲜奶每日售罄[5] - 推出"自打冰淇淋挑战"(10厘米减9.9元、30厘米免单)和机器人拉花咖啡,增强互动性与社交传播[5][6] - 与六必居联名推出"二八酱奶茶",融合20%芝麻酱与80%花生酱,连接传统风味与年轻消费需求[7] - 加速数字工厂建设,拓展"三元梅园"子品牌布局核心商圈,推动非遗技艺与新零售场景融合[8] 仿膳茶社的非遗创新 - 仿膳与北海公园联合打造"北岸吉市",通过"非遗+历史名园+跨界联名"模式激活文化价值,解决非遗展示碎片化问题[12] - 设计"看学做买晒"体验闭环:技艺展演吸引关注、互动教学降低门槛、联名产品实现转化(如竹编发饰、傩戏面具手机壳)[13] - 采用"传承人模板+工厂量产"模式解决非遗产品标准化难题,"五一"开市后带动北海公园客流量上升[14] 吴裕泰的茶饮转型 - 开设"牛牛咖啡&面包"创新门店,推出"茶+"矩阵(金骏眉乳酪、茉莉乳酪甜点及茶味气泡水),结合促销活动吸引年轻消费者[19][20] - 2009年推出花茶冰淇淋至2013年销量破百万份,后续引入盲盒机制和三角包花草茶,强化与"Z世代"连接[21] - 通过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和短视频建立数字化触点,定位"茶+生活方式"[21] 方砖厂69号炸酱面的跨界突破 - 推出炸酱面主题冰淇淋,用牛乳模拟面条、巧克力酱模拟炸酱,上线首周流量超1000万次,单店日销最高2000份(日销售额2万元)[27] - 通过感官评价小组百次调试平衡咸甜风味,特殊工艺复刻手擀面形态[28] - 优化门店流程(双点餐渠道、独立冰淇淋档口)并计划拓展"餐饮+文创"(帆布袋、钥匙扣)和"餐饮+体验"(非遗制作活动)[29][30]
探访鲁绣匠心,解码非遗传承
齐鲁晚报· 2025-06-16 09:36
核心观点 - 研学团队通过实地调研与沉浸式体验深度挖掘鲁绣技艺的文化价值并探索其现代传承与创新路径 [1][3][4] 行业历史与技艺特征 - 鲁绣自春秋战国时期萌芽 历经千年演变形成以齐纨鲁缟为基础融合齐鲁文化特质的独特技艺体系 [3] - 技艺呈现粗犷豪放的针法与鲜明浓烈的色彩 彰显北方文化大气磅礴并蕴含匠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3] - 经典针法包括锁绣 打籽绣 盘金绣等 完整流程涵盖图案设计 面料选材 刺绣及装裱 [3] 当代发展现状 - 面临技艺传承断层 市场需求转型 品牌创新不足等现实挑战 [3] - 济南作为重要传承地承载深厚刺绣文化底蕴 产业生态涵盖工坊 非遗传承基地及文化展馆 [3] 创新实践与未来规划 - 团队通过从业者访谈与产业数据采集剖析发展机遇 积累文创开发与技艺数字化传播的详实资料 [3][4] - 计划通过创新设计 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非遗技艺活态传承 使鲁绣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4] - 将持续关注产业发展 建立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对话桥梁 [4]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非遗“潮”起来 消费“旺”起来
央广网· 2025-06-07 15:54
非遗焕新与产业升级 - 夏布绣通过创新针法(6种)和软化技术突破传统材质限制,开发出箱包、首饰等上百种文创产品,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4] - 传承人吴婉菁团队耗时13个月、穿针6300万次完成9米长《长江万里图》,采用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丝线,作品屡获大奖并成为赣鄱地域特色艺术 [2][3] - 非遗传承采用"线上教学+线下产教融合"模式,与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工作室,累计培养待业妇女、残障人士等超10000人,吸引"90后""00后"加入 [4] 传统工艺与潮玩IP跨界融合 - 泡泡玛特与景德镇辰天陶瓷合作推出陶瓷潮玩"嫣胭入轧·瓷",采用非遗"扒花"工艺(粉彩轧道瓷),首款手工产品"炉火纯青·燃"手稿样品曾以23万元成交 [7][9] - 景德镇高白瓷因质地纯净、色泽白皙如玉等优势获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传统工艺赋能IP提升文化价值与情感共鸣 [7] - 辰天陶瓷将"哪吒"等顶流IP转化为陶瓷手办,通过细节工艺打破次元壁,在文博会引起关注 [5][7] 文旅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仙女湖景区融合非遗"赣中花鼓戏"与沉浸式游园会,游客参与度提升,从观演转为互动体验 [8][10] - 资溪县真相乡村景区全年举办非遗演出百余场,通过畲族酒歌、竹竿舞等活动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 [11] - 龙南市关西村打造非遗小镇,商业化运营客家饰品、香火龙等非遗项目,客家山歌传习所形成老中青少传承梯队 [13]
端午假期江苏接待游客超1240万人次
江南时报· 2025-06-04 14:43
文旅消费数据 - 端午假期江苏省接待游客1241 55万人次 游客消费总额46 9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 15%和0 20% [1] - 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5 57亿元 同比增长1 5% 占全行业异地消费的35 10% 同比提高2 43个百分点 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10 80% [1] - 体育赛事带动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 63% 形成"体育赛事引流 文旅消费变现"新模式 [1] 文化活动与演出 - 全省举办584场演出活动 包括14场大型演出 观演人次28 7万 同比增长352% 票房收入2 24亿元 同比增长574% [2] - 南京博物院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开展450余项活动 全省备案博物馆接待观众177 7万人次 同比增长19 8% 文创收入超800万元 [3] -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吸引超7万人次观展 "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送达45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2] 非遗与传统民俗 - "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活动在常州举办 包含非遗造物市集 端午童趣非遗游园等10余项配套活动 [2] - 2025"非遗生活荟"在南京举行 近万人参与 包含青年非遗群展 精品非遗市集 沉浸式演艺等内容 [3] - 赛龙舟 包粽子 射五毒 制香囊等端午传统民俗活动在无锡 徐州等地开展 南京 苏州等地再现龙舟竞渡场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