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世运会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追光丨说好的“世运会”,怎么还有“奥运”项目呢?
新华社· 2025-08-04 08:36
世运会与奥运会的关系定位 - 世运会与奥运会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或取代关系,两者有时交叉有时并行[17] -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与国际奥委会已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体育运动发展[17] 世运会的起源与设立目的 - 世运会于1981年在美国圣克拉拉首次举办,起因是上世纪70年代奥运项目增多但容量有限,一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决定为非奥项目搭建赛事平台[5] - 世运会在项目设置上鼓励多元化,优先考虑新兴运动、特色项目以及部分未能进入奥运的传统强项[7] 世运会的项目特点与奥运的流动性 - 世运会被视为奥运会的"试验田",一些项目如霹雳舞先在世运会"试水"后入选奥运会[10][11] - 奥运项目设置具有动态变化特性,国际奥委会引入"新增项目"机制,东道主可推荐项目入选当届奥运但非终身制,例如空手道进入东京奥运会但未入围巴黎奥运会[14] - 项目名称相同但比赛形式可能不同,例如皮划艇在奥运会分为静水和激流回旋,而在世运会则是皮划艇马拉松[16] 世运会的项目案例与地域特色 - 部分项目如跆拳道完成从世运到奥运的跃升后便退出世运会,而部分项目如攀岩虽已成为奥运项目但仍保留在世运会中[8][12] - 世运会设项突出地域特色,例如2025年成都世运会因在中国举办首次增设龙舟小项[16][17]
追光|说好的“世运会”,怎么还有“奥运”项目呢?
新华社· 2025-08-03 21:00
世运会与奥运会的关系 - 世运会最初定位为非奥项目的综合性运动会,但实际包含部分奥运项目如射箭、皮划艇、攀岩等[1][3] - 世运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因奥运容量有限,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为新兴项目搭建展示平台[4] - 世运会项目设置鼓励多元化,优先考虑新兴运动、特色项目及未入奥的传统强项[6] 世运会作为奥运"试验田" - 部分项目通过世运会起步并最终进入奥运会,如跆拳道、霹雳舞[6][8][9] - 霹雳舞在2022年伯明翰世运会首秀后,2024年即登上巴黎奥运会,但仍保留在成都世运会[9] - 跆拳道入奥后退出世运会,而攀岩等虽已入奥仍保留在世运会[10] 奥运项目的动态调整机制 - 国际奥委会引入"新增项目"机制,东道主可推荐短期项目如东京奥运空手道、巴黎奥运霹雳舞[12] - 奥运项目流动性增强,如空手道未进入巴黎奥运,霹雳舞不会出现在洛杉矶奥运[12] - 奥运规则偏向年轻化、城市化改革,与世运会形成交叉地带[16] 赛事形式差异与互补性 - 相同项目在不同赛事中形式不同,如奥运皮划艇分静水和激流回旋,世运会为皮划艇马拉松[16] - 成都世运会首次增设龙舟项目,体现地域特色[18] - 世运会与奥运会形成互补关系,IWGA与IOC建立合作推动体育版图多元化[18]
成都以赛为媒兴城惠民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21
赛事筹备与城市升级 - 成都举办第12届世界运动会,继大运会后再次承办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展示3000年古蜀文明底蕴与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韵味的融合 [2] - 27个竞赛场馆同步升级,包括四川省体育馆(自由搏击/泰拳)、新都区棒垒球场、金牛区城北体育馆(体育舞蹈)等,通过"微创式"改造提升老场馆活力 [3] - 近万名赛会志愿者提供"双语服务+文化导览",世运会元素通过充气玩偶、倒计时装置等渗透城市肌理,跑酷、飞盘等新潮运动带动市民参与 [3] 体育设施与惠民工程 - 四川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较2022年提升27%,成都新建改造77个体育公园、407个社区运动角、830处天府绿道新空间 [5][6] - 打造30个"世运空间"微场景,包含知识科普和项目体验功能,首个示范点锦江区R29社区生活空间已举办54场活动 [6] - "家门口运动空间"模式兴起,如立交桥下轮滑俱乐部、公园绿道网球场地,推动"万人千场"友谊赛等市民体育活动 [6] 赛事经济与产业动能 - 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2024年承办228场活动,吸引140万人次观赛观演,单场中超比赛入场观众达41607人,带动周边餐饮、纪念品消费增长 [7] - 2023年大运会带动旅游消费126亿元,2024年世运会吸引100+国家4000+运动员及家属,进一步刺激消费 [7] - 2024年成都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750亿元(同比+9%),目标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1500亿元,增加值占GDP超2%,消费规模达800亿元 [9] 文旅消费与场景创新 - 暑期消费季推出100个精品消费新场景,围绕世运会场馆策划五大文旅地图,覆盖乡村微度假、古镇潮玩等领域 [8] - "票根经济"联动160家餐饮、住宿及景区,凭赛事票证享优惠,实现"老成都新玩法"的客群精准覆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