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丰润尊享私募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高收益私募产品走俏 银行代销业务迎合规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7-19 03:57
私募产品市场升温 - 利率下行背景下传统存款吸引力下降,高净值客户资产配置需求转向高收益私募产品[1] - 上半年A股震荡上行,小盘成长风格强势,私募产品表现亮眼:八成获正收益,备案证券产品超5400只同比增五成[1] - 银行代销私募产品热度提升,部分量化私募产品开售即"秒光",招商银行代销私募股票产品平均年化收益达15.07%,最高单产品年化55.96%[1][2] 银行代销策略分化 - 股份行积极代销私募产品,但仅针对高净值客户定向推荐,避免大规模宣传[1] - 国有大行如建设银行更趋谨慎,App私募专区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较少[2] - 中小银行如余杭农商银行拓展私募代销业务,推出封闭式私募理财产品满足多元配置需求[2] 私募产品准入与风控 - 银行对合作私募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要求管理规模、行业口碑及稳健历史业绩,定制产品风险偏好保守[3] - 线上渠道设置合格投资者门槛:需2年以上投资经历+家庭金融资产≥500万元或净资产≥300万元或近3年年均收入≥40万元[6] - 线下网点需确认客户资质,线上需通过问卷评估风险承受能力,防止公开宣传[6][7] 销售纠纷案例 - 国有银行客户经理被诉违规销售私募基金:未充分揭示风险致客户100万元投资亏损41.89万元,法院判银行承担次要责任赔偿17.16万元[3][4] - 股份行员工上门推销私募基金时夸大收益(声称"利润翻倍且保本"),导致73岁客户101万元投资亏损35万元,监管部门已立案调查[4][5] 监管政策强化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评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禁止公开推介私募产品[5][6] - 明确私募销售需以非公开方式进行,不得拆分份额降低门槛,线上渠道需验证投资者身份及风险匹配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