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

搜索文档
井上望远镜拍到最清晰太阳耀斑图像,揭示日冕回路微观结构
科技日报· 2025-08-28 16:57
观测技术突破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首次以H-α波长656.28纳米拍摄到迄今最清晰的太阳耀斑图像 [1] - 望远镜在一次X1.3级耀斑衰减阶段记录大量暗色回路 平均宽度48.2公里 最细仅21公里 创人类观测最窄日冕回路纪录 [1] - 首次捕捉到X级耀斑 突破分辨率限制 实现此前仅在理论模型中存在尺度的直接观测 [1] 科学发现意义 - 暗色回路可能为耀斑基本构件 首次分辨出成束磁力弧带及单条回路本身 [2] - 揭示日冕回路基本单元 观测到沿太阳磁力线分布的等离子体弧拱结构 [1] - 使科学家能在10公里至100公里理论预测尺度直接研究磁重联等驱动耀斑的基本过程 [1] 观测细节特征 - 暗色丝状回路拱起呈发光拱廊形态 耀斑带轮廓清晰勾勒中央紧凑三角形亮区及上方弧形光带 [2] - 日冕回路常出现于耀斑前 部分磁力线扭曲断裂时会释放巨大能量引发太阳风暴 [1] - 影像直观展现复杂壮丽结构 使人类触及太阳日冕回路本质结构 [2]
井上望远镜拍到最清晰太阳耀斑图像 揭示日冕回路微观结构
环球网资讯· 2025-08-27 19:02
观测技术突破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首次以H-α波长656.28纳米拍摄到迄今最清晰的太阳耀斑图像 [1] - 望远镜在一次X1.3级耀斑衰减阶段记录大量暗色回路 平均宽度48.2公里 最细仅21公里 创下人类观测最窄日冕回路纪录 [1] - 这是井上望远镜首次捕捉到X级耀斑 让科学家得以直接观测太阳日冕回路基本单元 [1] 科学发现意义 - 观测首次揭示清晰日冕回路结构 意味着可在理论模型存在的尺度直接研究磁重联等驱动耀斑的基本过程 [1] - 细丝状回路可能是耀斑的基本构件 人类可能首次分辨出成束磁力弧带并看清单条回路本身 [2] - 暗色丝状回路拱起呈发光拱廊状 耀斑带轮廓清晰勾勒中央紧凑三角形亮区 上方延伸弧形光带 [2] 理论验证价值 - 观测结果验证理论预测的日冕回路宽度范围10公里至100公里 此前因分辨率限制长期无法直接验证 [1] - 突破性观测让科学家能研究驱动耀斑的基本过程 有望揭示耀斑发生的核心机制 [1] -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终于触及太阳日冕回路的本质结构 [2]
超清太阳表面图像揭开“磁帘”秘密
科技日报· 2025-06-26 07:30
太阳表面微观磁场结构研究 - 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团队利用井上太阳望远镜捕获超清晰图像,首次完整呈现太阳表面"条纹结构"的磁条状特征,这将重塑对太阳表面微观尺度磁场动力学的认知 [1] - "条纹结构"被比喻为悬挂于米粒组织边界的"磁帘",是太阳表面磁场的帘状电流片结构,其波动起伏与光线相互作用产生明暗交替的条纹模式,可精确反映底层磁场空间变化规律 [1] - 当"磁帘"区域磁场弱于周边时呈现暗条纹,强于周边时呈现亮条纹,条纹宽度约1000公里(米粒组织直径量级) [1] 观测技术与物理机制 - 突破性观测依赖井上太阳望远镜可见光宽带成像仪(VBI)在G波段的超高分辨率能力,该波段能显著增强磁活动区特征,精准捕捉太阳黑子及精细结构 [1] - 数值模型对比证实,"条纹结构"反映太阳表面强度约100高斯的微弱磁场涨落(相当于冰箱贴磁场),却能引发数公里量级的"威尔逊凹陷"位移效应 [2] 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 - 该发现为理解宇宙磁场的普遍行为提供新视角,类似结构在分子云等天体也有观测记录 [2] - 研究成果将提升对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测精度,直接影响地球空间环境 [1] - 突破性观测为破解日冕加热、太阳风起源等太阳物理学难题提供新线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