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耀斑

搜索文档
超清太阳表面图像揭开“磁帘”秘密
科技日报· 2025-06-26 07:30
太阳表面微观磁场结构研究 - 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团队利用井上太阳望远镜捕获超清晰图像,首次完整呈现太阳表面"条纹结构"的磁条状特征,这将重塑对太阳表面微观尺度磁场动力学的认知 [1] - "条纹结构"被比喻为悬挂于米粒组织边界的"磁帘",是太阳表面磁场的帘状电流片结构,其波动起伏与光线相互作用产生明暗交替的条纹模式,可精确反映底层磁场空间变化规律 [1] - 当"磁帘"区域磁场弱于周边时呈现暗条纹,强于周边时呈现亮条纹,条纹宽度约1000公里(米粒组织直径量级) [1] 观测技术与物理机制 - 突破性观测依赖井上太阳望远镜可见光宽带成像仪(VBI)在G波段的超高分辨率能力,该波段能显著增强磁活动区特征,精准捕捉太阳黑子及精细结构 [1] - 数值模型对比证实,"条纹结构"反映太阳表面强度约100高斯的微弱磁场涨落(相当于冰箱贴磁场),却能引发数公里量级的"威尔逊凹陷"位移效应 [2] 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 - 该发现为理解宇宙磁场的普遍行为提供新视角,类似结构在分子云等天体也有观测记录 [2] - 研究成果将提升对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测精度,直接影响地球空间环境 [1] - 突破性观测为破解日冕加热、太阳风起源等太阳物理学难题提供新线索 [2]
地磁暴不是真的“爆”(唠“科”)
人民日报· 2025-06-14 06:01
地磁暴的定义与形成机制 - 地磁暴是太阳高能粒子轰击地球磁场导致的地磁场快速变化现象,并非物理爆炸[1] - 太阳黑子爆发时释放的粒子速度可达每秒数百至上千公里,携带太阳磁场能量冲击地球[1] - 地磁场变化量级为纳特级,强度低于家用磁铁,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1] 地磁暴的影响范围 - 改变地球高层大气粒子状态,影响电离层和热层结构[2] - 干扰卫星运行、星地通信及导航定位系统[2] - 产生极光现象,例如2025年6月初在我国多地观测到的极光秀[2] 地磁暴监测与预报技术 - 通过卫星和地面望远镜组成的立体监测网24小时跟踪太阳活动[3] -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在耀斑爆发8分钟内即获取位置和强度数据[3] - 预报需综合太阳物质传输速度、磁场参数及1.5亿公里行星际空间数据[3] - 采用人工经验结合数值模拟技术,2025年6月1-3日地磁暴预报准确[3] 中国空间监测能力建设 - 风云、羲和、夸父系列卫星实现空间太阳观测数据自主可控[4] - 监测体系显著提升空间天气事件(如地磁暴)预报精度[4] - 极光预报需结合地磁暴数据与地理天气条件[4]
超583颗卫星坠落,马斯克祸不单行
搜狐财经· 2025-06-10 20:00
星链卫星坠落情况 - 2020年坠落两颗卫星,2021年数量飙升到78颗,此后每年保持在88至99颗 [3] - 2024年有316颗卫星在大气层中烧毁,系统累计损失583颗卫星,平均每15颗就有一颗坠毁 [3] - 2025年坠毁数量可能继续增加,受太阳活动周期影响 [3] 卫星坠落原因分析 - 太阳耀斑和黑子活动导致大气层膨胀,增加中低轨道卫星的摩擦阻力 [5] - 星链系统主要部署在中低轨道,大气密度变化直接加速卫星坠落 [5] - 自然现象导致卫星寿命缩短,需额外发射补网卫星维持系统规模 [5] 星链系统运营挑战 - 目标规模为4.2万颗卫星,需持续发射备用卫星以维持通讯能力 [5] - 高补网需求将大幅增加运营成本,资金压力显著 [5] - 历史案例显示(如摩托罗拉铱星系统),用户规模不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7] 商业与政治关联风险 - 公司正寻求美国政府支持以扩大行业应用 [7] - 领导人与政治人物的关系可能影响商业决策 [1][7]
地磁暴来了!
新华网财经· 2025-06-02 15:01
太阳耀斑与地磁暴事件 - 北京时间5月31日太阳爆发M8 1级中等耀斑强度 软X射线流量在8时05分达到峰值 [1][2] - 伴随耀斑出现日冕物质抛射 形成近似球面的"冲击波"向太阳系传播 因太阳活动区正对地球 可能引发地磁暴 [4] - 预计6月1日至2日若无新耀斑爆发 6月3日可能出现小地磁暴 [4] - 6月2日我国北部地区可能出现明显极光 部分地区或出现红绿复合极光现象 [4][9] 太阳活动周期特征 - 太阳爆发活动呈现约11年周期变化特征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始于2019年 目前进入峰年阶段 [6] - 2024至2025年为太阳活动高发期 期间可能出现太阳强耀斑 地磁暴等空间天气事件 [6][7] 地磁暴影响范围 - 地磁暴会导致卫星通信 航天器运行受干扰 卫星导航设备定位误差增大 [9] - 对普通人最直观影响为高纬度地区可见极光现象 但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9] - 信鸽活动需避免在地磁暴期间进行 以减少损失 [9]
地球可能连续3天发生地磁暴,我国北部今天或现极光,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2 14:02
太阳耀斑与地磁暴事件 - 5月31日7点45分太阳活动区14100爆发M8 1级中等耀斑 软X射线流量峰值出现在8点05分 伴随日冕物质抛射形成球面"冲击波"向太阳系传播 [3] - 因爆发活动区正对地球 预计1日至3日可能连续发生地磁暴 3日或出现小地磁暴 [3] -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自2019年进入峰年阶段 2024-2025年为高发期 强耀斑和地磁暴属正常自然现象 [5] 地磁暴影响范围 - 我国北部可能出现明显极光 部分地区或现红绿复合极光 [6] - 地磁暴对通讯 导航 电力 卫星等领域产生干扰 包括手机 汽车 飞机导航精度下降及卫星通信异常 [7] - 一个太阳活动周内弱地磁暴约2000次 中等地磁暴约300次 强地磁暴仅数次 [6] 地磁暴预测与生物影响 - 地磁暴预报分警报(几小时) 短期预报(1-3天) 中期预报(几天至数月) 类似天气预报 [6] - 对生物钟有轻微扰乱 敏感人群可能出现焦虑 失眠 但总体对人体健康直接影响微弱 [7] - 信鸽比赛需避免地磁暴发生期以减少损失 [6]
地磁暴带来哪些影响?卫星导航误差可能增大 北部有机会出现极光
央视新闻· 2025-06-02 11:40
太阳耀斑爆发事件 - 北京时间5月31日7点45分太阳活动区14100爆发耀斑,8点05分达到M8 1级中等强度峰值 [2] - 伴随耀斑出现日冕物质抛射,等离子体形成近似球面的"冲击波"向太阳系传播 [2] 地磁暴影响预测 - 因太阳活动区正对地球,1日到2日若无新耀斑爆发,3日可能出现小地磁暴 [4] - 地磁暴可能导致卫星通信干扰、航天器运行异常及卫星导航定位误差增大 [6] 太阳活动周期特征 - 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自2019年开始,2024-2025年处于峰年阶段,强耀斑和地磁暴事件将频发 [6] 极光观测与生物影响 - 我国北部今日可能出现明显极光,部分地区或现红绿复合极光 [1][6] - 地磁暴对人类健康无影响,但信鸽比赛需暂停以避免损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