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边端三级架构协同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风电的另一场革命
格隆汇· 2025-11-07 14:42
行业背景与痛点 - 2024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5.21亿千瓦,但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的痛点 [1] - 中国70%以上的风电场分布在戈壁、草原、海上等自然条件恶劣区域,宁夏戈壁年风沙日超100天,冬季低温可达-25℃ [2] - 传统风电场运维面临人力困局,一个10万千瓦的传统风电场需配备10人左右的运维团队,运维人员年均流失率超过20%,培养一名熟练运维人员需投入超10万元、耗时2至3年 [2] 无人化运维解决方案与成效 - 无人化运维通过无人机、机器狗、挂轨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承包巡检任务,例如无人机通过AI算法识别叶片裂纹、腐蚀等缺陷 [3] - 在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无人化运维使巡检工时减少3000多小时/年,设备故障响应速度提升80%,安全性提高3至5倍,综合人效提升超27% [3] - 运维人员从需每月到场20天转变为最多1次,可远程处理90%以上的预警,重新定义了工作形态 [3] 核心技术架构 - 无人化运维系统采用“云边端”三级架构协同系统:“云端”作为大脑汇聚全国数据与算法模型并持续优化故障识别精度 [4][5] - “边端”作为桥梁接收云端指令并进行本地化处理,在网络信号不稳定时可独立完成巡检路线调整和简单故障判断 [5] - “端侧”作为现场感知层涵盖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负责采集实时数据并传输至边端 [5] - 通过模拟训练和实地迭代,设备识别精度从初期的75%提升至90%以上 [5] 行业标准化与推广 - 2024年行业发布首个《风电场运营智能化水平分级规范》,将运维分为L1至L4四个等级 [7] - 三峡能源发布《智能场站规范化建设推广白皮书》,为无人化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7] - 标准落地使无人化从“非标定制”走向“标准化产品”,三峡能源已在甘肃、宁夏等多地投运多个新能源无人化场站 [7] 成本与效益前景 - 规模化应用与技术迭代推动成本快速下降,区域级L3无人化改造可使5座5万千瓦场站节省20人,人机效能提升至1.67万千瓦/人 [7] - 未来随着定制化设备研发解决功能冗余问题,硬件成本有望显著降低 [8] - 2025年三峡能源计划将无人化系统应用于海上风电场,其单次出海维修成本超10万元,无人化技术有望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9] 宏观影响与未来展望 - 无人化运维推动能源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未来风电场不仅是发电站而且是数据站 [9] - 风电场产生的设备与环境数据将成为宝贵资源,可优化运维方案并为风机设计、电网调度提供支撑,形成数据驱动能源发展的新闭环 [9] - 无人化解决方案可复制到光、储、氢等多能融合场景,重塑能源行业的运维逻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