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南科盘古’
搜索文档
以创新集群织密创新生态(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09-17 06:02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优势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首次排名全球第一 [1] - 区域内形成高效协同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实验室与生产线相连、大中小企业牵手,是核心竞争力 [1] - 相比于"东京—横滨"集群和美国"圣何塞—旧金山"集群,粤港澳大湾区将"一国两制三关税区"的"制度之异"转化为"制度之利" [2] 协同创新机制 - 通过"央地协同"、"区域协同"和"四链协同"实现跨区域、跨市场、跨行业的高效协同 [2] - 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发挥"以点带面"作用,促进境内外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 [2] - 产业联盟打破企业、机构、学科的界限,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 [2] 创新成果与效率 - 香港研发的机器人技术(如抓取气球不破、薯片不碎的机械手)在深圳实现产业化 [1] - 全球首个抗甲型流感PB2新药在广州通过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获批上市 [1] - 人形机器人"南科盘古"从实验室图纸到整机落地仅用时10个月,体现创新转化速度 [2] 科技与金融结合 - 港交所与深交所携手产业链企业,形成"科技+资本"的闭环激励创新 [2] - 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启动,为创新落地提供丰富场景,推动快速迭代 [2] 深圳的引领作用 -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同比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深圳作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引擎,通过"改革"、"平台"和"开放"三大关键词持续引领 [3] - 以光明科学城、河套等平台为载体,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3] 全国协同与定位 - 中国共有24个创新集群进入全球百强,数量居全球首位 [3] - 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创新集群形成互补,如江苏无锡在湾区设"科创飞地"推动成果转化 [3] - 各创新集群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在协同配合中共同支撑国家创新生态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