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御龙帛画
搜索文档
子弹库战国帛书回到出生地
央视网· 2025-10-13 20:36
文物入藏与价值 - 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第二、三卷共计132件(组)文物于10月13日正式划拨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1] - 该帛书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战国帛书,是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1] - 帛书于1942年出土,1946年非法流失到美国,并于2025年5月18日返回中国 [3] 文物保护与前期准备 - 博物馆建立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精细化评估与干预体系对帛书进行科学保护,文物已度过环境适应性稳定观察期,现保存于恒温恒湿环境中 [3] - 文物于9月10日通过高铁运输至长沙,装在4只特制保险箱内,专家团队进行了开箱检查,确认文物状态良好 [5] - 开箱检查重点包括文物是否位移、帛书状态以及有无霉菌虫害等情况 [5] 研究技术与新发现 - 博物馆启动了高精度“全息信息采集”计划,搭建专用非接触式拍摄平台,对帛书进行可见光到近红外的连续光谱扫描 [5] - 采用透射红外成像技术,在一件编号109的多层折叠帛书文物上新发现了40多个字 [7] - 已知帛书内容涵盖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宇宙观、军事占卜等,新发现文字可能为帛书释读提供关键拼图 [7] 未来研究计划 - 已完成所有入藏帛书文物的标准化影像采集 [8] - 后续计划对关键残片开展X射线荧光面扫描,以区分朱书、墨书及修改痕迹 [8] - 将对未完全揭剥的残块开展显微CT扫描,在不物理触碰前提下呈现帛书叠压层次,为AI辅助虚拟揭展奠定数据基础 [8] 馆藏整合与文化体系 - 湖南省博物馆原已收藏1973年同一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丝织品、玉器、陶器及楚帛书残片等文物 [3] - 博物馆还藏有丰富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帛画,入藏的新帛书将与此前藏品共同构建更完整的楚文化展示体系 [3]
流失海外79载 国宝帛书回归祖国怀抱
央视网· 2025-05-17 12:17
文物回归 - 国家文物局成功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 [1][3] - 这批帛书流失海外79年,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战国帛书,也是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 [1][5] - 帛书将于北京时间5月18日凌晨抵达北京,7月在国家博物馆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19] 文物价值与研究 - 子弹库帛书分三卷:第一卷"四时令"、第二卷"五行令"、第三卷"攻守占",内容与中国古代术数相关 [5] - 第二卷"五行令"包含"月名图"和五行时令文字,按五行讲四时十二月的宜忌 [8] - 第三卷"攻守占"内容为战争军事中攻城、守城的方向宜忌和日辰宜忌 [10] - 第一卷"四时令"相对完整,体现阴阳交错、四时流转的哲学思想,包含岁、四时、月令宜忌等内容 [12] - 帛书年代约为公元前300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战国帛书,与马王堆帛书并列为集中出土的两次重要发现 [5][6] 文物历史与流转 - 1942年帛书在长沙子弹库一带的战国楚墓中被盗掘出土,1946年流失美国 [14][16] - 第一卷被赛克勒基金会持有,第二、三卷由美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持有 [18] - 1973年同一楚墓考古发掘出土"人物御龙帛画",为仅有的两幅战国帛画之一 [14] - 目前第一卷的追索工作仍在进行中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