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侗布
icon
搜索文档
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中国乡村探索绿色消费转型
新华网· 2025-07-06 11:57
乡村绿色消费转型 -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侗族创业者杨成兰从传统侗布服饰销售转型为提供侗族生活方式体验,年营业额从百万元提升至两三百万元[1] - 公司通过建立侗布制作、染色及服饰体验工坊,将单次体验课定价100-数百元,吸引研学群体和游客参与[1] - 消费模式转变推动"卖生活方式"与产品销售的协同增长,客户通过体验活动带动产品购买[1] 文体旅融合新业态 - 2025年黔东南"村超"足球联赛吸引游客241万人次,同比增长11.77%,融合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元素[2] - 重庆市长江三峡自行车赛、庐山西海垂钓运动季等活动带动全国参赛者参与,形成"跟着赛事旅行"趋势[2] - 户外运动、休闲度假等新玩法推动绿色消费转型,游客偏好转向健康生活方式体验[2] 乡村旅游市场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7.07亿人次,同比增长8.9%,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3] - 行业从单纯风景销售转向提供生活方式体验,强调情感价值与乡愁记忆[3] - 地方文旅部门推动"山-水-乡愁"一体化消费场景建设,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3]
让黑紫发亮的侗布更加鲜亮(中国道路中国梦)
人民日报· 2025-05-28 08:08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 侗布染织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传承危机,年轻人口外流导致传统技艺逐渐衰落 [1] - 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整合资源,公司从6名合作者发展到200多名社员,实现规模化经营 [2] - 2024年合作社产值达1800万元,证明商业化路径能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2]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将传统侗族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新产品线,首批创新产品销售额突破10万元 [3] - 产品矩阵从服饰扩展到杯垫、手提包、布艺玫瑰花等生活用品,扩大应用场景 [3] - 采用直播等现代营销手段推广产品,使侗族文化传播范围突破地域限制 [3] 产业发展与社会效益 - 旅游业兴起带动民族特色商品需求,形成"非遗+旅游"的产业融合模式 [2][3] - 合作社10年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90后成员占比达20%,推动人才回流 [3] - 产业链带动效应显著,学员"自立门户"开设蜡染店形成产业集群 [3]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国家领导人明确指示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 - 合作社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获得政府资源支持实现快速发展 [4] - 行业呈现"保护-创新-商业化"的良性发展循环模式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