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侗布
icon
搜索文档
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中国乡村探索绿色消费转型
新华网· 2025-07-06 11:57
新华社贵阳7月6日电 题: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中国乡村探索绿色消费转型 新华社记者罗羽 过去五年,居住在中国西南部大山里的"85后"侗族女孩杨成兰的经营方式发生了让她预料不到的变化: 从"卖产品"走向了"卖生活方式"。 "以前我主要向客户推销侗布和侗族服饰产品,现在主要向他们推销侗布和侗族服饰制作等,让他们到 山里来体验生活!"家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镇丰登侗寨的杨成兰说,这是由于消费和市场转型 带来的变化。 2016年,在外闯荡7年的杨成兰返乡创业,她把寨里侗族群众自制的侗布技艺和侗族服饰技艺传承下 来,并带领当地织娘、绣娘、染娘一起生产制作,年销售侗布和侗族服饰上百万元。 经过五年发展,杨成兰修建了侗布制作、侗布染色、侗族服饰体验工坊,让研学群体、游客、客商等体 验侗族生活方式,一堂体验课从百余元到数百元不等,很受欢迎。 "近年来,客户愈发重视消费体验,通过工坊活动,融入山村生产生活,返回前又带走了产品。"杨成兰 说,通过"卖生活方式",也推动了"卖产品",近两年年均营业额两三百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既是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低碳化、绿 ...
让黑紫发亮的侗布更加鲜亮(中国道路中国梦)
人民日报· 2025-05-28 08:08
如何让火种经久不灭?需要研究市场"口味"。融入现代生活,老手艺的新表达,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作者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靛靛染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陆勇妹,人民日报记者陈隽逸采访整 理)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8日05版) 传承需要市场。过去,侗布染织更多用于族人日常穿戴,自给自足的模式让生意难上"大规模"。随着肇 兴侗寨旅游业兴起,游客对侗族服饰的兴趣渐浓,带来了商机。2013年,我在寨子里开了一家蜡染店, 但不久后,我发现,无论是组织各村绣娘们生产,还是盘活村中闲置资产,一个人都势单力薄。"一人 干"不如"一起干"!在村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和6名合作者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绣娘们一起 制作民族特色旅游商品。现在,我们的社员有200多人,去年产值达到1800万元。侗布商品化让我们腰 包鼓囊囊、心里喜洋洋。当文化邂逅市场,传承便有了火种、发展也有了力量。 如何让火种经久不灭?需要研究市场"口味"。我尝试将民族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用传统手艺绣出现代 样式。这个过程中,有些绣娘并不理解这种创新。但不以烹调激发食材鲜味,佳肴怎能飘香?我一针一 线为她们示范,耐心讲解。当第一批包、围巾等产品销售额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