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兆瓦级充电解决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比亚迪为何力推“兆瓦级”充电?
高工锂电· 2025-04-01 18:49
兆瓦级超充技术发展现状 - 国内电动汽车补能技术正从5-6C超快充向兆瓦级(1-1.5兆瓦)更高功率演进,宁德时代、华为、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发布相关解决方案 [1] - 兆瓦级充电依赖高电压与大电流协同突破,是涵盖车辆高压平台、电池及充电桩的系统性工程,华为与比亚迪技术路径差异显著:华为方案最大功率1.5兆瓦(2400A电流),比亚迪方案基于1000V/1000A实现1兆瓦(峰值1.3兆瓦) [2][4] - 充电倍率分野明显:华为当前体系约4C,比亚迪依托第二代刀片电池实现峰值10C(5分钟补能400公里续航)、平均6C [4] 应用场景与市场策略差异 - 比亚迪优先布局高端乘用车,计划建设4000座"兆瓦闪充站"(首批500座4月初启用),构建品牌专属补能网络 [5] - 华为聚焦商用车领域,联合开发超20款支持4C超充的重卡车型,优先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部署大功率充电设施 [6][8] - 极氪科技计划Q2发布1.2兆瓦液冷充电桩,宁德时代"快卜"推出1兆瓦系统但未明确场景 [6] 商用车电动化需求驱动 - 中国燃油重卡保有量不足900万辆,但碳排放占交通领域近一半,商用车电动化渗透率接近20%,中长途运输(500-1000公里需1300度电)是下一阶段攻坚重点 [8][9] - 华为测算兆瓦级超充站五年TCO为450万元,低于快充站(650万元)和换电站,土地占用成本优势更显著 [11] - 商用车补能模式选择核心在于经济性:换电模式受制于初始投资与电池标准统一,超充可能加速电池老化但网络建设成本更低 [11] 技术竞争与长期趋势 - 行业竞争本质是核心资产差异:换电模式以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为核心,兆瓦级超充以充电站网络为核心 [11] - 长期看两种模式将汇聚于车网互动(V2G/B2G),兆瓦级充电系统通过双向充电桩实现,换电站通过集中电池组与电网交互 [12] - 商业化面临技术成熟度、标准统一、电网兼容性等挑战,未来几年是观察市场格局演变的关键期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