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牦牛

搜索文档
这头小牦牛,基因有来头(趣科普)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网友:最近,西藏金丝野牦牛繁育基地诞生第一头克隆牦牛的新闻让我很感兴趣。据说这头牦牛体重 33.5斤,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大块头"跟科技有关吗?克隆牦牛有啥意义? 近日,西藏(当雄)金丝野牦牛繁育研究基地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见图,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这一成果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方盛国团队和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攻关取得 的。为了回答读者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方盛国教授。 问:为什么要开展克隆牦牛的研究? 答:西藏牦牛养殖历史悠久,然而传统的放牧方式等因素,让牦牛群变成了破碎化种群,彼此间基因交 流中断、近亲繁殖加剧,不利于牦牛种质资源的长远发展。 答:这头小牦牛,基因有来头。团队构建的牦牛胚胎,包括全基因组AI性状选择的"种子家牦牛"和受到 雪豹、狼、棕熊攻击受伤而被救护的野生牦牛。 由于"种子家牦牛"和野生牦牛的个体均远远大于普通家养牦牛,所以,培育出的这头克隆牦牛犊要比正 常新生牦牛个头大一些。 团队研发突破西藏牦牛专一性的产业级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和产业级体细胞克隆胚胎构建的技术方 法,搭建了一个西藏牦牛快速育种的技术平台。依托技术平台,未来将更好保护牦牛种质资源,快速扩 大优质种 ...
高原上还要出高峰(一周科技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52
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还需要善于发现机遇,并拥有"甘坐冷板凳"的定力。高考结束不久,选择专业是 不少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的一场见面会上,有大学生提问中国科协主席 万钢,如何在热门和冷门领域间选择?万钢表示,很多热门学科往往是从冷门开始的,关键是如何瞄准 战略方向去寻找未来需求,哪怕自己的领域开始是小众和冷门的。 对更高技术水平的追求,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共同目标。最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又取得了 新的技术突破。全球第一个900伏混动高压架构近日在浙江发布,这款由电驱、电混专用发动机和增程 发电机、增混电池构成的动力系统,打破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400伏架构方案的技术瓶颈。 "高原上还要出高峰",要打破固有认知,敢于推陈出新。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太空冰",长期被认为是像 液态水一样"完全无序"的物质。英国剑桥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联合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与实验验证,首 次捕捉到这些神秘冰体内部存在约3纳米宽的微晶体。这项研究有望为研究行星形成、星系演变等宇宙 过程提供新的思路。 大胆想象、源源不断的好奇心,是促使创新的一股强大动力。"未来已来"是人们对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深 刻感受。对于走到第十 ...
世界第一头克隆牦牛诞生
科技日报· 2025-07-14 07:27
克隆牦牛技术突破 - 浙江大学方盛国教授团队与西藏当雄县政府、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培育出世界首头融合全基因组选择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牦牛,牛犊体重16.75公斤,比普通新生牛犊更大,健康状况良好 [1] - 该技术通过全基因组筛选优质种子再利用体细胞克隆,结合交叉培育可产出繁育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肉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健壮牦牛 [2] - 该技术有望将牦牛育种周期从20年缩短至5年,且不会出现种质退化情形,具有经济效益与产业潜力 [2] 牦牛产业现状与挑战 - 牦牛是高原地区重要的运输工具和食物来源,其肌肉富含特殊氨基酸有助于耐受高寒低氧环境 [1] - 近十年来西藏牦牛面临严峻退化问题,体重生长速度平均下降约8%,自然繁殖和受精成功率只有20%多 [1] - 人类活动影响与生态环境变化是导致牦牛退化的主要原因 [1] 技术研发历程与应用前景 - 团队自2020年起在家猫、梅花鹿等物种上模拟体细胞克隆技术,并基于熊猫、朱鹮等濒危动物繁育经验开发出该技术体系 [2] - 团队攻克了高原物种胚胎冻存解冻及培养、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等世界性难题 [2] - 首批野牦牛克隆胚胎已移植,下一步将致力于濒危野牦牛的抢救性保护,相关工作将对野生牦牛种群与栖息地修复起到重要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