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兰

搜索文档
全国人均10枝,云南鲜花为何依然被卡脖子?
36氪· 2025-09-16 07:37
2017年春节前夕,当夜色淹没春城,斗南鲜花市场依然宛如白昼,时任国家总理李克强探访到此,被花海的活力打动,留下了他对斗南未来的期许: "斗南花卉市场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希望你们向世界第一迈进。" 2024年,昆明呈贡区以141亿支成交,提前一年完成了原定在今年实现的138亿支年交易目标。这一成绩距离世界第一荷兰阿斯米尔公布的200 亿枝年交易量已相去不远。 但数字的接近,却并不意味斗南的"世界第一"已经触手可及。 长期的"0人外出务工",更是彰显出这项产业在当地的强大吸附力。 2022年,斗南首次实现交易量和交易额的"双百亿"历史突破,"浪漫经济"的崛起,印证了这方水土的潜力,也为它冲击世界第一攒足了底气。 然而这段芬芳之旅的背后,却藏着不易察觉的硝烟。 1983年,呈贡县良种场场长化忠义在自家地里成功试种出一批剑兰,拉到市场当天就卖了100块钱,这件事后来被认为是我国"商品花卉种植的开端"。当 时,本地人的年收入还不到200块。 到了九十年代,村民的菜畦纷纷变花田,从最初的三分地扩展到了2500多亩。每天天还没亮,乡镇上一条狭长的街道就被满载鲜花的箩筐和自行车挤得水 泄不通,甚至需要交警出面疏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