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

搜索文档
全国人均10枝,云南鲜花为何依然被卡脖子?
36氪· 2025-09-16 07:37
2017年春节前夕,当夜色淹没春城,斗南鲜花市场依然宛如白昼,时任国家总理李克强探访到此,被花海的活力打动,留下了他对斗南未来的期许: "斗南花卉市场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希望你们向世界第一迈进。" 2024年,昆明呈贡区以141亿支成交,提前一年完成了原定在今年实现的138亿支年交易目标。这一成绩距离世界第一荷兰阿斯米尔公布的200 亿枝年交易量已相去不远。 但数字的接近,却并不意味斗南的"世界第一"已经触手可及。 长期的"0人外出务工",更是彰显出这项产业在当地的强大吸附力。 2022年,斗南首次实现交易量和交易额的"双百亿"历史突破,"浪漫经济"的崛起,印证了这方水土的潜力,也为它冲击世界第一攒足了底气。 然而这段芬芳之旅的背后,却藏着不易察觉的硝烟。 1983年,呈贡县良种场场长化忠义在自家地里成功试种出一批剑兰,拉到市场当天就卖了100块钱,这件事后来被认为是我国"商品花卉种植的开端"。当 时,本地人的年收入还不到200块。 到了九十年代,村民的菜畦纷纷变花田,从最初的三分地扩展到了2500多亩。每天天还没亮,乡镇上一条狭长的街道就被满载鲜花的箩筐和自行车挤得水 泄不通,甚至需要交警出面疏导。 ...
云南鲜花市场迎七夕高峰
新华网· 2025-08-31 00:38
行业交易数据 - 七夕备货期鲜切花交易量超4500万枝[1] - 鲜切花价格指数最高达323点 较节前上涨约60%[3] - 大类综合均价1.07元/枝 最高单日均价突破1.56元/枝[3] 价格表现 - 鲜切花均价同比增长33.3%[3] - 高端玫瑰单枝价格最高达18.85元[3] - 各等级玫瑰价差为0.6元/枝[3] 市场特征 - 华东地区鲜花消费需求最为旺盛[3] - 红色和粉色系玫瑰备受追捧[3] - 优质花卉获市场高度认可呈现"好花好价"趋势[3] 市场预期 - 七夕节后价格将小幅回调[3] - 教师节前后保持稳定运行呈现"恒温"态势[3]
美丽遇甜蜜 消费“别样红”——云南鲜切花七夕节前市场一线观察
新华网· 2025-08-28 14:55
行业销售表现 - 云南鲜切花市场在七夕节前进入销售高峰期 交易市场人潮涌动 电商平台交易额持续刷新[1] - 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汇聚云南省80%以上鲜切花 数千种鲜花同时交易 游客和采购商密集[3] - 抖音电商平台日均鲜花销售量达55万单 直播电商成为重要销售渠道[5] 直播电商贡献 - 过去三年云南省鲜花交易规模增量中 直播电商贡献占比近70%[3] - 昆明梦境供应链公司通过抖音直播 今年前7个月销售额超6000万元 七夕期间日均销售额超50万元[4] - 直播形式包括"鲜花市集边走边播"和"鲜花仓库直播"等创新模式[4] 生产与供应链情况 - 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每日出货量超20万枝 主要发往上海 重庆 广州等城市[10] - 昆明市晋宁区国际花卉物流中心日均鲜切花交易量稳定在100万枝 参与交易农户500户 花商300户[10] - 白色 红色和粉色玫瑰鲜切花特别受欢迎 订单持续增长[10] 交易平台数据 -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每日鲜花交易量超700万枝 单日最高交易量达1100万枝[12] - 30%以上鲜花被各大电商和直播团队拍下 用于电商平台及直播间销售[12] - 线上拍卖平台日均交易量约40万枝 参与供货商200户 购买商180户[13] 物流与品质保障 - 拍卖前完成物流接收 质检 定级和数据录入等准备工作[13] - 拍卖结束后及时配货 打包和发货 确保鲜切花以良好状态送达客户[13] - 数字化手段为花卉流通提供有力支撑 线上线下协同运行[13]
沙漠里养海鲜、种水稻?科技助力新疆“点沙成金”变身鱼米之乡
央视网· 2025-08-17 10:55
沙漠治理与产业发展 - 新疆和田建成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锁边护林带,2024年上半年投入20.14亿元财政资金巩固成果 [1] - 沙漠治理孕育出"绿富同兴"的产业发展模式,包括水产养殖、水稻种植等新产业 [1] 沙漠水产养殖业 - 和田地区成功在沙漠边缘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养殖螃蟹、鱼虾等水产品 [3] - 通过"降盐""脱碱"技术将水质PH值从9.5-11调整至7.5-8.5,解决养殖难题 [5] - 2024年和田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产值3.8亿元,解决当地就业,人均工资3600元以上 [5] 沙漠水稻种植业 - 和田稻香村在沙漠边缘成功种植万亩水稻,克服沙荒、土碱、水缺三大挑战 [6][8] - 通过改土治水攻坚小组的努力,水稻亩产提升至约600公斤 [8][10] - 带动乡村旅游发展,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4600元 [10] 沙漠节水农业 - 策勒县采用喷灌节水系统种植玉米,相比漫灌节水30%-50%,每100亩节省千元成本 [12][14] - 形成"种植+养殖"一体化产业链,引入苜蓿等适合沙地生长的作物 [16] 多元化种植模式 - 津南新村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等多元化种植,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16] - 墨玉县种植3.4万亩棉花,皮山县等地发展10万亩中药材基地 [18] - 于田县种植10万株玫瑰,全疆沙区特色经济作物达184.5万亩,年产值43.7亿元 [18]
沙漠海鲜、沙漠水稻?塔克拉玛干的新产业颠覆你想象
央视网· 2025-08-17 07:17
沙漠治理与产业发展 - 新疆和田建成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锁边护林带 巩固沙漠治理成果[1] - 2024年上半年新疆财政投入20 14亿元用于沙漠锁边工程[1] - 沙漠治理带动"绿富同兴"产业发展模式 形成生态与经济双赢格局[1][11] 沙漠水产养殖 - 和田地区通过"降盐脱碱"技术将水质pH值从9 5-11调整至7 5-8 5 实现沙漠海鲜养殖[3] - 2024年和田水产品产量达1 2万吨 产值3 8亿元[3] - 重度盐碱地改造后创造就业岗位 员工月均工资超3600元[3] 沙漠农业创新 - 稻香村通过改土治水攻坚 水稻亩产提升至600公斤[5] - 沙漠玉米种植采用喷灌技术 较漫灌节水30%-50% 每100亩节省成本千元[7] - 策勒县形成"种植+养殖"产业链 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9] 多元化种植体系 - 和田地区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等多元种植 墨玉县棉花达3 4万亩[9] - 皮山县/民丰县建成10万亩中药材基地 于田县培育10万株沙漠玫瑰[9] - 新疆沙区特色作物总面积达184 5万亩 沙产业年产值43 7亿元[11]
沙漠里也能养海鲜、种水稻?看新疆如何“点沙成金”
央视新闻· 2025-08-17 05:31
沙漠治理与生态建设 - 新疆和田建成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锁边护林带,有效遏制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 [1] - 2024年上半年新疆投入20.14亿元财政资金巩固治沙成果,形成"绿围脖"生态屏障 [1] - 通过"降盐脱碱"技术将养殖水体pH值从9.5-11调整至7.5-8.5,破解沙漠水产养殖难题 [3] 沙漠特色农业产业化 - 和田地区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产值3.8亿元,"沙漠海鲜"养殖形成规模产业 [3] - 稻香村通过改良沙荒、土碱、水缺问题,实现水稻亩产600公斤,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600元 [9][11] - 策勒县采用指针式喷灌技术节水30%-50%,每100亩节省成本千元,建成沙漠玉米种植基地 [14][16] 多元化种植与产业链延伸 - 形成"种植+养殖"模式:梭梭/红柳防护林改善玉米生长,苜蓿种植支撑畜牧产业链 [13][18] - 津南新村发展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多元化种植,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21] - 全疆沙区特色作物种植达184.5万亩,涵盖棉花(墨玉县3.4万亩)、玫瑰(于田县10万株)、中药材(皮山县/民丰县10万亩)等 [20][23][25] 沙产业经济规模 - 新疆沙产业年总产值达43.7亿元,实现从生态治理到经济产出的"绿富同兴"转型 [25][27] - 沙漠养殖/种植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如水产基地提供月薪3600元以上的本地就业机会 [7]
绿色缘何成了阿坝州最鲜明底色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5
阿坝州林草资源占比92%,草原占四川省三分之一,湿地占四川省二分之一,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 养地、补给区和国家重要生态湿地功能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以"高效、共赢、可持续"为原则, 立足本地农业、能源、旅游等支柱产业,"构圈建链"探索金融支持高原绿色产业发展之路,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 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州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4%,占 各项贷款的比重高达37.5%,绿色已是阿坝州最鲜明的底色。 农行阿坝分行、阿坝农商银行支持金川华电新能源公司的嘎斯都"光伏+N"项目光伏板铺满金川县朗通牧道。 牟柯宇 摄 构建绿色农业"产业圈" 种植养殖低碳转型"动力足" "用牧草采购合同在银行贷出来的钱升级了设备,养殖'草、畜、肥'转起来了,牦牛吃我们自己种的高产草, 粪便肥了田地,草场负担轻了,牦牛品质也好了。"和牧牧业负责人自豪地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200万元,带动全县13个乡镇46个村农户种植玫瑰,吸纳周边脱贫户、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实现绿色种植和农户增 收同步效应。茂县农商银行向六月红花椒专合社发放贷款740万元,同时享受民贸补贴政策,利率低 ...
给予非洲建交国100%税目产品完全免税待遇——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搜狐财经· 2025-08-05 12:15
中非贸易政策升级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7][9] - 零关税政策覆盖石油、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等全品类,非洲商品进入中国享受完全免税待遇[9][10] - 政策实施后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咖啡进口增长704%,可可豆增长568%[9] 非洲商品中国市场表现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8] - 非洲辣椒酱、金枪鱼、牛油果等产品在中国超市货架占比显著增加[8] - 坦桑尼亚水产品公司通过加工转型扩大对华出口,带动当地就业[13] 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经贸合作区,如埃及苏伊士合作区形成纺织、家电产业集群,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预计创造2万就业岗位[14] -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自动化加工厂(如尼日利亚腰果去壳厂),降低当地成本并带动中国机械出口[15] - 湖南自贸试验区推行非洲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11]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差异化产业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12]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通过能源出口收益推动经济多元化[12] - 中非合作推动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精品率与深加工率提升[15] 制度创新与基础设施 - 中国以单边开放方式简化海关流程,回应非洲平等参与全球贸易诉求[11] - 湖南在12个非洲国家布局节点城市和港口基础设施,实现源头直采[11] - 中非人才合作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产业链协作能力[15]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人民日报· 2025-08-05 03:05
中非零关税政策扩围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1][3] - 零关税政策覆盖产品包括石油及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化工品等所有类别[4]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3] - 政策实施至2024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3] 非洲商品对华出口增长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可可豆进口增长56.8%[3]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2] - 非洲输华商品种类显著增加,包括卢旺达辣椒酱、塞内加尔金枪鱼、肯尼亚牛油果等[2] - 湖南自贸试验区实施"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5] 中非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建设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玻璃、建材、家电产业集群[8] - 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吸引430多家中小企业,预计创造超2万就业岗位[8] - 赞中经贸合作区打造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产业链[8] - 尼日利亚腰果加工厂采用中国自动化设备,带动食品机械出口增长[9][10]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5]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增加能源出口收益[6] -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进口倒逼中国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9] - 中国企业通过技能培训合作培养中非复合型人才[10]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二
新华社· 2025-07-24 20:46
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云南鲜切花年产量超200亿枝,占全国市场份额70% [2] -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日均成交鲜切花700多万枝,规模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4] - 云南花卉产业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400亿元,带动19万户花农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辐射就业超100万人 [4]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 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采用智能温室大棚,配备散射玻璃顶、传感器监测和自动调节系统,实现光照均匀和精准环境控制 [1] - 产业园工人通过抹芽技术集中养分,确保单枝花品质,月收入可达4000-7000元 [1] - 电商、直播带货和冷链物流等新业态缩短产销距离,提升流通效率 [4] 合作社模式创新 - 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成员超260户,种植面积逾2000亩,统一管理销售提升议价能力 [3] - 2024年合作社73户股东分红近400万元,最高单户分红超20万元 [3] - 合作模式整合土地、技术、市场资源,实现规模效益 [3] 种业研发突破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收集3000余个月季品种资源,含60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 [5] - 自主培育"晋宁翠花"等新品种实现规模化推广,打破国外品种垄断(原进口依赖度超90%) [5] - 云南获国家花卉新品种授权800余个,居全国首位 [5]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深耕花卉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协同发展 [2] - 地方特色产业需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如山东菏泽牡丹产业突出特色化,河南南阳月季产业强化产学研结合 [4] - 北京奥运会"中国红"、杭州亚运会"赤子之心"等标志性案例推动云花品牌国际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