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卉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二
新华社· 2025-07-24 20:46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二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回响在云岭大地田野间。昔日自种自销的小产业,正蜕变为全链条现代化农 业。 新华社记者李银、庞明广、赵珮然 盛夏丽江,艳阳高照。玉龙雪山脚下的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一座座智能温室大棚里,炽热的 阳光穿过散射玻璃顶,变得轻柔和煦,洒在一枝枝竞相盛放的玫瑰花上。 "散射玻璃可以让每一片花瓣被均匀照射,确保花色一致,提升鲜花品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产 业规划负责人张丽辉向记者揭开了大棚玻璃顶里的"玄机"。 棚外是夏日高原的热浪,棚内却是空气湿润、温度适宜。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智能系统自动调节 着光照、通风与水肥供应。看似寻常的田间劳作,在这里透着现代农业满满的"未来感"。 "这片花,就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底气。"花卉工人和月华穿梭在花海中,一边抹芽,一边笑着说。这 是她最熟练的活儿——捏去多余的芽,集中养分,确保每一枝花的饱满与鲜艳。 三年前,就住在附近保吉村的和月华还得跑去城里打工,如今,她每月稳定收入四五千元,旺季甚 至能挣到7000多元。更让她开心的是,产业园离家很近,骑车只要15分钟,既能挣钱又方便照顾家里的 老人 ...
水果飘香、荷花盛放 特色农业绘“丰”景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央视网· 2025-07-24 16:36
四川龙泉山水蜜桃产业转型 - 龙泉山将4000亩废弃撂荒地改造为水蜜桃果林,种植品种包括蟠桃和"晚湖景"等[3] - 单株果树产量可达三四十斤,目前正值晚熟蟠桃采摘旺季[1] - 生态修复项目配套建设46座蓄水池解决干旱缺水问题[5] - 聘请农业专家实施定期修枝疏果技术管理[7] 广西田东芒果产业链升级 - 田东县芒果种植规模达34万亩,其中东养村单村种植超1.4万亩[8] - 种植大户陶国甲60亩芒果年产量20万斤,电商渠道占比30%-40%[10] - 电商销售额从2015年2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7亿元,增幅35倍[12] - 形成覆盖10乡镇1.5万户的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全产业链[12] 南京西埂莲乡荷花经济 - 千亩荷博园汇聚600多种荷花和200多种睡莲,夏季吸引大量游客[13] - 通过清淤疏浚改良土壤,将低洼涝地改造为生态种植基地[15] - 开发鲜切花业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延伸产业链带动居民增收[17] - 形成"水下有鱼、水面有荷、岸边有鸟"的立体生态景观[15][19]
金果繁花绘丰景 特色农业产销两旺拓宽致富路
央视网· 2025-07-22 17:14
鹰嘴桃产业 - 江西赣州寻乌县鹰嘴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年产量2.5万吨 [2][5] - 当地依托地理优势 鹰嘴桃品质高效益好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3] - 新建鹰嘴桃果品交易集散中心 提供数智化销售支持 [3] - 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全产业链 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5] 万寿菊产业 - 云南文山州万寿菊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 年产值5.5亿元 [11] -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 采摘周期持续至10月上旬 [9] - 当地形成稳定栽培采摘收购模式 为周边群众提供增收机会 [9][11] - 大面积种植万寿菊美化环境 金色花海形成特色景观 [7][9]
白沙打安村发展集体经济与加强基层治理齐头并进
海南日报· 2025-07-22 09:41
产业发展 - 打安村依托打安兰花基地和相关企业,吸引返乡人才投身产业发展,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 [2] - 当地农户踊跃加入兰花种植产业,学技术、增收入 [2] - 打安村组建了全县第一家村级企业,建立返乡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推动兰花产业发展 [2] - 在2023年,打安村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万元 [2] 基层治理 - 打安村坚持"民事民议",凡涉及集体资产处置、项目建设等事项均召开村民大会表决 [3] - 针对高龄老人、困难群众,该村成立由村"两委"干部、党员、村医组成的包保团队,每周开展走访慰问 [3] - 村庄实现居民100%参保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3] 基础设施与文明创建 - 打安村完成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等基建,配套建设了文化室、图书室及儿童之家 [3] - 将"两山"理念融入日常治理,通过入户宣讲、张贴海报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 [3] - 组建垃圾分类指导专班,全域推行秸秆禁烧和垃圾减量 [3] - 打安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3]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山里开出“致富花”
花卉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永福镇被誉为"中国杜鹃花之乡",杜鹃花种植面积达3 8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杜鹃花生产基地 [1] - 产量占全国市场80%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超40亿元 [1] - 镇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花,杜鹃花成为当地"致富花" [1] 产业监督与透明度措施 - 漳平市纪委监委运用"乡镇纪委委员+村级纪检委员+廉情监督员"网格化监督机制和"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聚焦项目资金管理、惠农补贴发放等环节 [1] - 杜鹃花谷项目通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直播功能,对决策、发包、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全过程直播,实现群众实时监督 [2] - 镇村干部在直播中关注弹幕反馈,及时回应并公开解决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阳光透明 [2] 电商与物流优化 - 电商兴起为杜鹃花产业注入新活力,但快递违规收费问题曾增加花农成本 [3] - 纪委监委联合职能部门整治快递违规收费,推动建立农村电商物流集散中心,整合物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 [3] - 吸引物流公司开通专线,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3] 产业融合发展 - 永福镇以花为"媒",推动花卉产业与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研学营地和民宿体验等衍生业态 [3] - 纪委监委将监督延伸至花卉上下游产业,针对花旅融合问题建立清单并督促解决 [4] - 杜鹃花谷项目核心建筑杜鹃花科技馆汇聚珍稀品种,观景平台提供沉浸式体验,竣工后成为产业新亮点 [1]
生态好、乡村美、产业兴……夏日里的神州大地铺展生机盎然旖旎画卷
央视网· 2025-07-21 16:41
新疆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 - 七月中旬进入最佳观赏期 连片芦苇与蜿蜒河道构成天然栖息地 [1] - 通过生态修复和智能化监管 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3] 云南文山万寿菊产业 - 万寿菊进入采收期 全州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 年产值5.5亿元 [8] -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 采摘周期从7月持续至10月 全年可采收5-13次 [6] - 形成稳定栽培、采摘和收购模式 为周边群众提供家门口增收机会 [6][8] 江西寻乌鹰嘴桃产业 - 鹰嘴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年产量2.5万吨 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13] - 依托地理优势发展种植 新建数智化交易集散中心支持销售 [11] - 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 [13] 甘肃陇南文县天池旅游 - 海拔1728米的高山湖泊 国家4A级景区 夏季吸引游客泛舟或徒步 [16] - 交通发展促进旅游融合 构建"交通+旅游"新格局 [14] 西藏雅尼湿地旅游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呈现高原河流湿地景观 夏季水波荡漾草木葱茏 [17] -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 适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体验 [19] 新疆色热克阔勒草原牧业 - 草原平均海拔3100米 牧草丰美 成为牧民夏季牧场 [20] - 牧民延续千年游牧传统 羊群活动形成独特景观 [22]
“一双手”打开振兴门道
经济日报· 2025-07-18 08:04
产业发展模式 - 河庄坪镇通过产业联盟整合11条产业链,包括窑洞民宿、研学旅游、花卉种植、瓜果采摘、菌菇培育等,每条产业链由龙头企业担任链长[2] - 产业联盟打通一二三产业,形成农文旅一条龙的完整闭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2] - 产业链内部共享技术、人才与直播渠道,解决小农户、小企业销售难题[2] 资源整合效应 - 产业联盟通过聚合力量、共享资源释放规模效应,弥补自然禀赋不足的劣势[1] - 单点产业叠加后形成联动效应,任一产业发展均可带动其他主体,增强整体竞争力[2] - 联盟模式提升农产品地域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和议价权[2] 产业升级路径 - 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通过第三产业实现更稳定的盈利模式[3] - 研学旅游等服务输出成为新增长点,吸引研修班学员消费并推广模式[3] - 农文旅融合实践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方案[3] 政策背景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 - 乡镇级"链长制"创新性地将省市经验下沉至基层实施[2]
多点发力降低高温对农业生产影响 “新”潮澎湃为稳产优产保驾护航
央视网· 2025-07-13 18:36
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持续高温天气对农作物和水产养殖造成一定影响 [1] - 山东河南等地采取科学灌溉和设施防护措施降低高温影响 [1] 山东青州花卉种植应对措施 - 智能化温控设备将花卉大棚温度稳定在26℃左右 [2] - 技术人员下沉一线指导花企和农户降温控湿工作 [2] - 采用智慧监测加人工巡检模式及时检修设备隐患 [2] 山东乐陵泥鳅养殖保障措施 - 高温天气和养殖关键期对泥鳅养殖构成威胁 [4] - 新建2条专用供电线路确保增氧设备24小时运转 [4] - 保障水体溶氧量恒定避免泥鳅缺氧死亡 [4] 河南淮滨抗旱水源调度 - 水利部门调度全县18座中小型水库保障抗旱水源 [6][7] - 抽水机全天候工作确保水稻充分浇灌 [7] - 农业技术人员根据水稻生长阶段提供科学浇水指导 [7] 田间灌溉管理机制 - 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实现24小时田间有水 [9] - 选择早晚时段浇水避免中午高温水分蒸发过快 [9]
一座温带城市 想成为中国“热植之都”
经济观察报· 2025-07-13 14:19
青州花卉产业核心观点 - 产业能力赋予青州持续迭代能力,使其能不断产出满足不同代际需求的花卉产品,从仙客来、兰花到多肉植物再到热植[1][4] - 青州热植花卉总产值已突破10亿元,成为中国热植种植最集中区域之一,部分产品返销至泰国等热带国家[2][3] - 青州拥有"农户+企业"特色产业模式,136个花卉专业村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农户年收入达20-30万元[3][19][20] - 通过举办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5000平方米展区,200个展位),青州正从种植基地转型为国际性热植平台[5][6][11] - 产业优势包括:40年技术积累、完整物流网络、低成本温室(50-60元/平方米)、丰富农业技术工人[27][28][29] 热植产业发展历程 - "花二代"郝健2019年率先引入白锦龟背竹,2020年首棚上市时单叶价格达1000-1500元,带动当地热植种植热潮[8][9][10] - 2020-2022年青州年轻人通过电商平台快速切入热植市场,形成规模产业并实现部分品种返销泰国[11] - 2025年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交易火爆,首日交易额破百万,次日达千万,吸引泰国/印尼贸易商持续采购[11] - 稀有品种运营案例:墨染工坊"天舞1.0"母本定价270万元(单叶30万元),通过变异稀缺性创造高价值[13][17] 产业技术能力 - 千卉千姿2年内突破彩叶芋扩繁技术,推出50+新品种,但认为该品类技术门槛较低计划3年后退出[23][24][28] - 在多肉育种领域持续投入:9年培育周期,全球收集1910个珍稀品种,成功推出"吕氏毛汉尼"等爆款[25][26] - 温室配套优势:农户自建大棚成本仅广州50%(50-60元/平方米),配备水源热泵等精密温控设备[28] - 技术传承体系:新品种技术通过"左邻右舍"快速扩散,农户无需培训可直接上岗[29] 历史迭代路径 - 1981年起步:李鸿儒发现花卉效益是粮食100倍,带动仙客来等传统花卉种植[32] - 1996年转型:王珉芝引入兰花品种,建立研究所攻克催花技术,奠定产业基础[33][34] - 2012年危机:集体采购减少倒逼产业升级,本地种苗替代空运,中小型兰花成主流[35][36] - 多肉时代:曾占全国80%产量,后受云南竞争转向高价值育种环节[3][37] - 热植新方向:目标成为国际热植中心,聚焦品种更新和全球资源整合[38]
一座温带城市 想成为中国“热植之都”
经济观察报· 2025-07-13 12:50
行业概况 - 热植是近年来受年轻人喜爱的绿植种类,被称为"新潮玩",流行品种包括龟背竹、花烛、蔓绿绒等 [1] - 青州热植花卉总产值突破10亿元,成为中国热植种植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大量电商平台热植商家来自青州 [2] - 青州曾出产中国80%的多肉植物,也是兰花主要产区,拥有40多年花卉产业经验 [2] 产业发展 - 青州举办首届热带植物展览会,面积5000平方米,吸引100余家国内展商和60余家国际展商参展 [2] - 展会交易额首日突破百万元,次日达上千万元,外商产品被青州本地和国内种植商抢购 [6] - 青州热植产品返销至泰国等热带国家,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5] 技术创新 - 青州"农户+企业"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农户年收入达20-30万元 [9] - 千卉千姿公司突破彩叶芋扩繁技术,推出50多个新品种,预计成为今年最大收益项目 [11] - 千卉千姿在全球收集1910多个珍稀多肉品种,投入9年时间进行仙人球育种 [12] 市场动态 - 白锦龟背竹叶片价格从1000-1500元降至三四百元,因农户大量进入快速降低成本 [9] - 变异龟背竹"天舞1.0"售价270万元,单叶价格达30万元 [7] - 热植价格波动大,"焦叶橙柄锦"从超6万元跌至不足500元 [7] 区域优势 - 青州温室租赁成本每平方米50-60元,仅为广州地区一半 [13] - 青州拥有136个花卉专业村,农户种植经验丰富,可快速掌握新品种技术 [8][13] - 当地形成完整的花卉温控设备、大棚薄膜产业链,孵化大批优质企业 [13] 产业升级 - 青州从传统花卉转型至兰花、多肉植物,现聚焦热植产业 [15][16] - 青州计划成为国际热植中心,收集全球新品种进行扩繁和电商销售 [17] - 当地政府、协会、企业、农户形成紧密协作,推动产业持续迭代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