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为智选车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汽车卖爆了,华为汽车可惜了
商业洞察· 2025-06-29 17:29
小米汽车销售表现 -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发售3分钟订单突破20万台,1小时后飙升至28.9万台 [2][3] - YU7起售价25.35万元,续航835公里,定位中大型豪华SUV [2] - 2024年1-3月小米SU7累计销量75,869辆,在中大型轿车市场排名第一,超过奥迪A6L(45,148辆)和奔驰E级(33,302辆) [35] - 小米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30万辆上调至35万辆,计划未来5年研发投入2000亿 [35][43] 华为汽车业务困境 - 华为智界品牌销量从2023年12月的1.59万辆下滑至2024年5月的5,689辆 [6][10] - 2024年1-5月智界销量分别为12,510辆、9,580辆、9,482辆、5,657辆、5,689辆 [10] - 华为进行渠道调整,将门店分为"四界"、"三界"、"二界"店,资源向问界倾斜 [12][13] - 华为2022年净利润下降68.7%,经营活动现金流下降70.2%,资金压力大 [19] 华为造车战略分歧 - 华为内部对是否造车存在分歧,余承东是造车派代表 [15] - 2020年任正非签发文件明确"华为不造车",2023年再次重申并禁止使用华为品牌LOGO [16][18] - 华为采取三种合作模式:标准化零部件、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智选车模式由华为主导最深 [22] - 合作车企战略诉求差异大,导致复制问界模式困难 [24][25][26] 品牌战略对比 - 华为放弃使用"华为汽车"品牌,采用AITO问界、智界等新品牌,品牌认知度被稀释 [37][39] - 小米直接使用"小米汽车"品牌,将手机品牌资产无缝转移,雷军个人IP与品牌深度绑定 [37][39] - 华为智选车产品定位高端(20万元以上),小米采用"高配低价"策略吸引年轻消费者 [35][37]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希望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提供技术与解决方案 [44] - 小米选择成为整车制造商,直接面对消费者,当前市场更青睐小米的全链路掌控策略 [44][45] - 余承东判断未来2-3年是智能网联汽车窗口期,华为技术优势明显但面临产能瓶颈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