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汽车YU7
icon
搜索文档
又有人和小米开撕?为什么小米的“敌人”越来越多?
36氪· 2025-09-15 07:27
事件概述 - 汽车圈知名博主闫闯公开宣布出售YU7车辆并停止使用小米产品 理由是与小米价值观不一致 涉及产品质量 宣传诚信和用户体验等问题 [1][2] - 事件引发广泛讨论 支持者认为其揭露了小米产品的真实问题 反对者质疑其动机可能涉及流量炒作或商业利益 [13] 产品具体问题 - 车辆存在普遍异响问题 用户反馈后排左侧异响现象非个例 且官方未有效解决 [1][2] - 碳纤维前舱盖选配件被指宣传与实际效果不符 该部件售价42000元 但用户实测缺乏宣传中的下压力和刹车降温功能 [4] - 车规级标准应用存在双标嫌疑 小米强调纸巾盒等配件为车规级 但核心部件如芯片仍使用消费级 引发诚信质疑 [4] - 驾驶辅助系统事故案例被提及 但行业普遍存在智驾能力夸大问题 该问题需结合行业背景看待 [6] 公司运营与品牌风险 - 宣传与实测一致性不足 高端配置如双风道碳纤维前舱盖缺乏透明数据支撑 易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9] - 质量控制存在缺陷 异响等细节问题反映整车调校与装配细腻度不足 影响用户日常体验 [9] - 用户反馈机制效率低下 问题响应和修复不及时 导致不满情绪积累和口碑恶化 [9] - 核心零件可靠性受质疑 车规级芯片等基础安全部件未达标可能引发信任危机或法律风险 [10] 行业与产品特性影响 - 汽车作为高单价和高信任度消费品 用户对安全 质量和体验的敏感度远高于电子产品 问题易被放大 [12] - 产品力是品牌信任根基 营销无法掩盖基础瑕疵 若问题持续未解 价值观不一致标签可能扩散 [15] 潜在改进方向 - 需加强宣传严谨性 提供高端配置的透明实测数据以避免用户实测落差 [9] - 应提升质量控制 重点优化异响等细节体验 强化整车调校与装配工艺 [9] - 须完善售后响应 建立高效问题沟通和修复机制 防止口碑恶化 [9] - 需推动核心零件标准化 确保车规级芯片等基础部件可靠性以重建信任 [10]
8点1氪:特朗普回应“已去世”传言;361度回应与张水华解约;阿玛尼创始人乔治·阿玛尼去世,享年91岁
36氪· 2025-09-05 07:57
特朗普健康传闻回应 - 特朗普否认"已去世"网络传言 称其为虚假新闻 并批评媒体公信力低 [4] - 特朗普借机质疑拜登健康状况 称其数月未公开露面且身体状况不佳 [4] - 特朗普近期因连续数日未露面引发健康关注 白宫医疗团队曾解释其腿部肿胀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4] 字节跳动芯片业务动态 - 字节跳动否认切割芯片业务传言 称业务主体未变化 仅切换飞书租户 [6] - 此前传言称芯片团队权限注销 业务独立至新加坡公司且未提供N+1赔偿 [6] 汽车行业人事变动 - 原极氪副总裁朱凌加入沃尔沃汽车亚太区任首席运营官 向CEO袁小林汇报 [7] - 朱凌拥有17年汽车行业经验 曾任极氪副总裁 持有机械工程博士学历 [7] 金融行业市值变化 - 农业银行总市值达2.45万亿元 首次超过工商银行的2.44万亿元 晋升新"宇宙行" [7][8] - 8月上旬农业银行A股市值已超过工商银行 本次为总市值首次超越 [7] 黄金价格走势 - 国内多家品牌足金首饰价格涨至1060元/克 周生生报1062元/克 周大福及六福珠宝报1060元/克 [13][14] 新能源汽车动态 - 蔚来首次证实与迈凯伦合作 李斌称第二季度技术服务收入达数亿元 [10] - 合作源于阿布扎比股东收购迈凯伦 蔚来输出技术构成收入来源 但收入尚不稳定 [10]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首批Model Y L新车在上海交付 续航830公里 [14] 消费电子竞争格局 - 华为智能手表Q2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 跃居全球第一 [10] - 当季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8% 结束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10] - 中国市场增长显著 华为小米等品牌带动复苏 [10] 企业资本运作 - 华恒生物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 议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 [22] - 小米计划2027年汽车出海 2025年为大家电及新零售出海元年 5年内建设1万家海外门店 [14] 人工智能与科技进展 - DeepSeek目标年底前发布AI智能体 [23] - OpenAI计划2026年推出AI就业平台 匹配具备AI技能的应聘者与企业 [23] - 优必选获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创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纪录 产品为Walker S2 [12] 奢侈品与消费品定价 - 香奈儿两款蜜粉定价引争议 30克装与6克装均售600元 客服称随行装含镜子和粉扑便于携带 [18][19] - 成分存在差异 30克含硅石 6克含纤维素 [19] 上市公司股价异动 - 特朗普儿子支持的比特币矿企American Bitcoin登陆纳斯达克 代码ABTC 开盘涨31%触发停牌 [16][17] - 股价一度涨90%至13.2美元 二次停牌 收盘报8.04美元/股 [16][17] 企业合规与执行 - 字节跳动通报二季度员工违规 100人被辞退 18人实名通报 8人涉刑事犯罪移交司法机关 [12] - 罗马仕因劳动合同纠纷被强制执行30万元 [11]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华为三折叠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起售价17999元 [24] - iPhone 17 Air起售价预计1099美元(约7851元人民币) 顶配1TB版达1499美元 [16][19] - 机构预测iPhone 17 Pro入门价可能提至1099美元 存储空间提升 [19] 景区服务调整 - 恩施大峡谷暂停680元VIP"优速通"服务 此前试运行受游客关注 公司将优化产品内容 [9][10] - 该服务提供缆车、索道等快速通行 成人票680元 儿童票580元 [10]
8点1氪|10月1日起纸质火车票将全面停用;巴黎世家8200元新包撞脸塑料袋;iPhone 8 Plus被苹果列为复古产品
36氪· 2025-09-02 08:11
铁路客运数字化 - 纸质火车票将于10月1日起全面停用 由电子发票替代 过渡期截至9月30日 [2] - 电子报销凭证仅限乘车本人申领 购票人无权申领 通过邮箱发送 [2] 奢侈品行业动态 - 巴黎世家推出新款托特包 售价8200元人民币 设计灵感源于日常物品但采用织物非塑料材质 [2][3] 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观影人次3.21亿 同比增长12.75% [5]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76.21% 前五影片为《南京照相馆》28.9亿元、《浪浪山小妖怪》14.55亿元等 [5] - 2025年度总票房突破400亿元 其中国内市场392.3亿元 观影人次超9.09亿 [6] - 海外票房超7.7亿元 创多年新高 [6] 人工智能监管 - AI生成内容标识办法9月1日施行 要求对生成内容进行显式或隐式标识 [6][7] - 平台需审核内容标识 对未标识内容添加风险提示 [7] 黄金市场行情 - COMEX黄金价格突破3550美元/盎司 创历史新高 [7] - 周大福、潮宏基足金饰品价格达1027元/克 较前日上涨12元/克 [7] - 周生生、老庙、老凤祥金价均超1020元/克 [7] 公司股权变动 - 万达电影实控人柯利明所持儒意影视297万股权、儒意投资990万股权被冻结 期限3年 [7][8] - 两公司通过北京万达投资共同持有万达电影20.64%股权 [8] 科技行业动态 - 阿里云否认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传闻 但支持国产供应链 [8] - 苹果将iPhone 8 Plus列为复古产品 MacBook三款型号列为过时产品 [5] - 苹果对过时产品停止维修服务 复古产品可维修至备件耗尽 [5] 消费品行业回应 - 理肤泉回应喷雾成分争议 称采用法国温泉水含矿物质 喷头造价较高 [8][9] 知识产权申请 - UU跑腿为跑腿系列服装申请著作权 并注册"跑男战队"商标 [9] 机器人技术进展 - 宇树科技公布数字孪生机器人运动控制专利 可实现复杂舞台表演 [11] 新能源汽车目标 - 理想汽车CEO目标年底高端纯电车型月销18000-20000辆 i6目标9000-10000辆/月 [12] 上市公司行动 - 贵州茅台集团增持67821股 金额1亿元 为30-33亿元增持计划首步 [12] - 长城军工副董事长高申保辞职 因到龄退休 [13] 零售业务拓展 - 美团旗下快乐猴社区超市首店开业 已申请相关商标 [14] - 名创优品全球壹号店月销1600万元 创单店纪录 IP产品占比83% [16] 人工智能模型调用 -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超10万亿Tokens 阿里通义占比17.7%居首 [15] 汽车行业促销 - 小米汽车推出9月限时权益 含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 [18] -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降价1万元至25.95万元 发布未满一月 [18] 芯片行业评级 - 高盛上调寒武纪目标价14.7%至2104元 预计受益云支出扩张 [18] 跨国公司人事变动 - 雀巢任命Philipp Navratil为新CEO 原CEO因未披露恋爱关系被解职 [19] 科技产品更新 - iPhone 17 Pro保护壳设计曝光 摄像头开孔增大 MagSafe区域取消透明设计 [19][20] 企业上市进展 - 星环科技、和林微纳、芯碁微装、卧龙电驱均递交H股上市申请 [20][21][22][23] AI产品发布 - 度小满上线AI经营助手 含AI照相馆、创意海报等功能 [24] - 腾讯混元开源7B参数翻译模型Hunyuan-MT-7B 支持33种语种 [25] 企业融资动态 - 跨境支付企业Obita完成超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26] - 具身智能企业智平方完成A轮融资 深创投领投超亿元 [27] - 斗象科技完成2亿元桥梁战略轮融资 钟鼎资本投资 [28][29]
小米汽车公布全景图像生成方法专利 提升驾驶安全性
凤凰网· 2025-08-26 16:33
技术专利布局 - 公司公布"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专利 涉及通过实时悬架高度校准相机外参并生成全景图像的技术方案 [1] - 该专利技术可提升智能座舱场景中的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性 [1] 显示系统配置 - 小米汽车此前推出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Xiaomi HyperVision)交互系统 采用1.1米超宽全景显示区域取代传统仪表盘 [1] - 系统集成三块Mini LED屏幕 实现108PPD超视网膜级高清显示与1200nits峰值亮度 [1] - 配备903分区控光技术及超黑显示涂层解决重影问题 [1] 量产技术应用 - 技术随首款SUV车型YU7实现量产 搭载PHUD虚拟全景抬头显示技术覆盖A柱到A柱贯穿式显示区域 [2] - 支持主副驾信息分区显示与五类信息卡片自由组合 可联动盲区影像辅助与SR路况显示功能 [2] - 车机系统搭载NVIDIA Thor芯片并配合激光雷达实现全场景辅助驾驶交互 [2]
有车企缺订单,小米汽车缺产能丨一分钟财报
晚点LatePost· 2025-08-21 21:45
小米汽车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集团总收入达1160亿元,连续五个季度创新高,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 [4] - 汽车业务交付8.1万辆新车,营收206亿元,占集团总收入近两成 [4] - 单车均价(不含税)环比提升1.6万元至25.4万元,季度毛利率上升至26.4% [4] 交付目标与订单情况 - 截至7月底未交付订单超过40万辆,YU7标准版交付周期为55-58周,Pro版为47-50周,Max版为41-44周 [4] - 全年交付目标为35万辆,上半年累计交付15.7万辆,下半年需交付近20万辆,月均超过3.3万辆 [5][6] - 7月交付量首次突破单月3万辆,接近北京一期工厂产能天花板 [6] 产能与工厂情况 - 北京一期工厂每月分配2万至2.5万产能给YU7,二期工厂额定年产能15万辆但尚未投产 [6] - 从零到月产3万辆对新工厂是巨大挑战,销售、交付、售后体系扩张带来管理挑战和效率损耗 [6] 销售渠道与门店情况 - 截至6月底国内开设335家汽车销售门店,计划继续开店并升级至500平方米以上旗舰大店 [7] - 部分门店自然客流下降,销售人员反映工作量巨大但收入增长有限,准车主抱怨服务滞后 [7] 业务盈利目标 - 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经营亏损在二季度收窄至3亿元,目标下半年实现单季或单月盈利 [7] - 全面盈利或累计盈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7] 行业背景与竞争 - 小米造车成功得益于全球电动车产业集群红利,后发优势压缩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 [8] - 未来竞争将回归制造业本质,包括单车毛利持续性、费用管控、供应链管理等 [8]
有车企缺订单,小米汽车缺产能丨一分钟财报
晚点Auto· 2025-08-21 18:54
财务表现 - 集团第二季度总收入达1160亿元 连续五个季度创新高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75.4% [3] - 汽车业务营收约206亿元 占集团总收入近两成 [3] - 单车均价(不含税)环比提升1.6万元至25.4万元 季度毛利率升至26.4% [3] - 汽车及创新业务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目标下半年实现单季或单月盈利 [6] 交付与订单 - 当季交付8.1万辆新车 截至7月底未交付订单超过40万辆 [3][4] - YU7标准版交付周期55-58周 Pro版47-50周 Max版41-44周 [4] - 上半年累计交付15.7万辆 下半年需交付近20万辆才能达成全年35万辆目标 [4] - 7月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 其中YU7仅6042辆 [4] 产能与供应链 - 北京一期工厂月产能约3万辆 已接近产能天花板 [4] - 额定年产能15万辆的二期工厂仍未投产 [4] - 从零到月产3万辆对新工厂是巨大挑战 存在管理效率损耗 [5] 销售与服务网络 - 截至6月底国内开设335家汽车销售门店 [5] - 部分门店自然客流下降 销售人力闲置现象显现 [5] - 渠道建设坚持三方向:继续开店 位置调优 开设500平米以上旗舰店 [5] - 交付服务能力滞后 客户关系维护工作量巨大 [5] 战略定位 - 明确不参与价格战和内卷 核心是保障订单交付 [3][4] - 利用后发优势接入全球最成熟电动车产业集群 压缩试错成本 [6] - 承接平台经济增长放缓后的人才溢出 享受行业先驱红利 [6] - 最终回归制造业本质:毛利持续性 费用管控 供应链稳定 [6]
小米集团-W(1810.HK):25Q2经营创新高 汽车规模效应加速释放
格隆汇· 2025-08-21 18: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总营收2272亿元 同比增长38.2% 经调整净利润215亿元 同比增长69.8% [1] - 2025Q2总营收1160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75.4% [1] 汽车业务 - Q2智能电动等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 同比增长234% 环比增长14% [2] - Q2汽车交付量8.1万辆 同比增长198% 环比增长7% ASP达25.4万元 同比增长11% [2] - Q2汽车业务毛利率26.4%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3个百分点 [2] - Q2智能电动业务经营亏损3亿元 环比收窄 6月YU7上市推动交付量提升 [2] 智能手机业务 - Q2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5亿元 出货量4240万台 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 [2] - 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市占率24.7%排名第一 5000-6000元价位市占率15.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2] - 自研3nm旗舰SoC玄戒O1实现规模化量产 [2] IoT与生活消费 - Q2 IoT业务收入387亿元 同比增长45% 毛利率22.5%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3] - 智能大家电营收同比增长66% 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 [3] - 冰箱出货量超79万台同比增长超25% 洗衣机出货量超60万台同比增长超45% [3] - 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42.3% 6月发布小米AI眼镜拓展业务空间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4744/5887/6964亿元 同比增长30%/24%/18% [3] - 预计归母净利润437/567/714亿元 同比增长85%/30%/26% [3] - 三年EPS复合增长率45% 人车家生态实现闭环 [3]
21调查|二手车价坚挺:小米“催收尾款”的锅,“黄牛”们不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21:37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因要求客户在车辆下线前提早支付尾款引发争议 部分车主认为该条款不合理且存在风险 而公司解释该政策旨在打击黄牛和减少订单流失 [1][2][12] - 公司交付政策与行业惯例存在差异 行业普遍采用提车时支付尾款的模式 [3][4] - 二手市场数据显示SU7 Ultra和YU7订单及二手车价格虽较上市初期炒作高点有所回落 但保值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10][11] 交付政策争议 - 公司要求部分车主在车辆下线前7天内支付尾款 否则将取消订单且不退定金 [1][2] - 该条款被写入《购车协议》 涉及车型包括YU7、SU7和SU7 Ultra [2] - 有车主在车辆显示3-6周下线时被催款 且面临车辆到店前支付全款的风险 [1][13] 公司政策解释 - 在两种情况下要求提前付款:客户希望推迟提车时需支付2-3万元保证金 客户存在较高不提车可能性时需支付尾款或1-2万元首付 [5] - 公司通过客户拒不配合办理手续或在官方渠道流露不想要车意向来判断"较高不提车可能性" [7] - 公司规定如订单被判定为异常有权取消订单且不退定金 [8] 黄牛订单影响 - 公司曾受黄牛订单困扰 SU7 Ultra订单最高被炒至65万元 YU7订单被炒至2万元 [9] - 目前二手SU7 Ultra平均价格45.61万元 保值率86.07% 较上市初期最高64.88万元下降5.08万元 [10] - 二手YU7平均价格36.81万元 甚至高于现价32.99万元的Max版 [11] 产能与交付挑战 - 公司上市15个月交付量达31.17万台 达到该交付量较蔚来缩短三年多时间 [2] - YU77月仅售出6042台 居SUV销量第48位 标准版交付最长需60周 Max版需30-40周 [17] - 公司下架SU7和SU7 Ultra部分配置以优化生产流程 [18] - 大量SU7 Ultra车主转配YU7 造成YU7产能压力 [15][17] 车主反应 - SU7 Ultra挖孔版车主因无法获得具体提车时间且被催款而感到失望 [15] - 有车主付款三周后仍未提车 公司最终退回尾款 [13] - 部分车主被误判为黄牛 遭受网络攻击 [15] 行业对比 - 蔚来采用提车时支付尾款的模式 [3] - 其他品牌通过赋予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免费换电、三电终身质保)来抵制黄牛 [6] - 特斯拉要求客户承诺一年内不转让车辆否则支付违约金 [6] - 问界对超70天交付周期的车主每天发放200元补偿 上限1万元 [16]
小米公布二季度财报:营收1160亿元,交付车辆81302台
凤凰网· 2025-08-19 18:3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160亿元,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30.5% [1] - 经调整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5.4% [1]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达387亿元,同比增长44.7%,创历史新高 [1] 汽车业务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213亿元,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1] - 小米汽车新车交付量达81302台,截至7月累计交付量超30万台 [1] - 小米YU7上市后开售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台 [1] 智能手机业务 - 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240万台,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连续5年稳居全球前三 [1] - 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达24.7%,排名第一 [1] - 5000-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为15.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1]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智能大家电业务收入暴增66.2% [1] - 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 [1] - 冰箱出货量超79万台,同比增长超25% [1] - 洗衣机出货量超60万台,同比增长超45% [1] - 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42.3%,在全球前五厂商中增速最快 [1]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单季研发投入78亿元,同比增长41.2%,研发人员总数达22641人,创历史新高 [2] - 自研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成功发布 [2] - 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VL-7B开源,12篇大模型论文入选全球顶级学术会议ICCV、ACL [2] - 小米创新联合基金已资助课题总经费超人民币2.1亿元,累计支持141个团队 [2]
90后寒门CEO,帮了雷军一个大忙
搜狐财经· 2025-08-16 15:43
小米汽车交付与产能状况 - 小米汽车交付量已超过30万台但面临24万个新订单积压导致交付周期延长至约45周预计最早明年2月后交付 [3] - 工厂通过部署斯坦德机器人实现每76秒下线一台新车每小时产能达40台以应对交付压力 [4] 斯坦德机器人公司发展 - 公司已生产6000多台机器人服务华为富士康蔚来等客户累计制造业服务超2000万小时 [5] - 2024年7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5] - 自主研发中国首条100%部署自主移动机器人的总装生产线并掌握SLAM定位技术精度达±1厘米误差 [4][11] 产能与技术优势 - 在3C行业工厂部署30多台机器人替代50多名人工实现24小时运转生产效率提升近10% [22] - 半导体行业通过洁净度与震动等级测试适配无尘车间需求 [23] - 新能源锂电领域进入蔚来汽车工厂通过数据积累优化算法 [23] 融资与战略布局 - 2017年获3000万元投资团队从5人扩至百人 [16] - 2020年行业发生17笔亿元级融资资本涌入工业机器人领域 [24] - 2022年供应链危机中获4000多万元融资性现金净流入后推进国产替代核心零部件 [25] - 获得小米汽车工厂订单及小米领投的C轮融资 [25] 产品与系统能力 - 具备单一模拟场景调度超2000台机器人能力真实工业场景通常部署少于500台 [27] - 2024年5月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及新一代协同系统RoboVerse [27] 行业与国家政策协同 - 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动工业机器人成为产业变革前沿 [29] - 公司战略跟随国家高端制造方向包括5G通信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政策红利领域 [29] - 强调企业命运需与国家高端制造发展同频发挥集体力量而非个人英雄主义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