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印刷OLED/QLED柔性显示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10分钟 “科创朋友圈”!深莞双科学城打破行政边界,37家科企合力撬动大科学装置经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2 22:23
大湾区科技协同发展 - 连接深圳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交通大动脉即将施工,促进两大创新高地深度融合 [2] -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成立,首批汇聚37家成员单位,设立轮值理事长单位及深圳、东莞双秘书处 [4] - 科学联盟标识"We-Science"寓意两地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形成科研、生活、交通"三圈融合"的创新生态 [4] 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 - 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作战" [4] - 光明科学城材料基因组设施中高压中子谱仪和高分辨高通量中子粉末衍射谱仪已启用,累计服务比亚迪、宁德时代等30余家用户单位,首期测试样品超300个 [4] - 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开放共享 [4] 创新生态与产业合作 - 科学联盟构建"2+N"创新生态,以"光明科学城论坛"与"松山湖科学会议"为双核驱动 [5] - 深圳市华星光电与广东思谷智能在印刷OLED/QLED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展开联合研发 [5] - 深圳湾实验室孵化22家初创企业,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形成 [5]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新建光明科学城至松山湖科学城主干通道,全长约13公里,双向8车道,通行能力达9000车次/小时,车程缩短至10分钟 [6] - 深莞两市构建"2城际、2地铁"轨道网络,深圳6号线支线对接东莞1号线,深圳13号线北延段对接东莞5号线,设计运力约3.5万人次/小时 [8] - 未来科学城片区将形成"1小时通达珠三角九城"的便捷交通圈 [8]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 科学联盟是深莞两地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关键实践,也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9] - 两大科学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有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