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历史遗留冶炼废渣原位风险管控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云南省环科院助力个旧市破解冶炼废渣治理难题
中国环境报· 2025-06-11 10:55
项目背景 - 个旧市作为"世界锡都"拥有超两千年锡冶金历史 长期粗放式资源开发导致大量历史遗留冶炼废渣无序堆存 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扬尘和雨水迁移扩散 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风险[2] - 废渣分布广 体量大 传统治理技术成本高昂 地方财力难以承受 治理工作陷入困境[2] - 环科院借个旧市省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契机 构建原位风险管控为核心的治理技术模式[2] 技术模式 - 基于地质构造 水文条件及渣堆风险特征 创新构建原位风险管控技术模式 具有工程操作性强 治理周期短 二次污染风险小等优势[3] - 关键技术体系包含渣堆整形与围挡处理 污染阻隔与地表径流调控 生态恢复与功能重构三个核心工程模块[4] - 通过围挡分隔 削坡减载实现渣堆稳定 通过复合防渗屏障 垂直阻隔结构及截排水沟渠网络形成多层级防护 实施差异化植被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4] 研发成果 - 环科院牵头研发的历史遗留冶炼废渣原位风险管控技术已在十余项治理工程中推广应用 累计安全管控废渣逾两千万吨[1] - 编制《历史遗留冶炼渣堆原位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两项云南省地方标准 建立完善技术体系[5] - 项目整合企业及高校资源实现重大技术创新 为同类污染治理项目提供可推广复制的经验[5] 效益影响 - 生态环境层面有效阻断重金属迁移扩散路径 实现废渣堆场由污染扩散型向污染衰减型转变 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6] - 社会经济层面保护50余万吨潜在金属资源 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实践经验 在全国废渣治理领域树立示范标杆[6] - 技术模式克服治理成本高 周期长等弊端 显著提高治理效率 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赢[5][6]